挡墙轻质土拼宽路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46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挡墙轻质土拼宽路堤,包括轻质土填充区、斜向T型柱、地脚螺栓、预制挡板、锚索连接支座、承重底梁、泄水孔、承重桩、扶壁、锚索孔、预拉锚索、角钢、水平植筋、竖向植筋、挡板卡角、土工布、碎石层、抗拔底梁、抗拔桩、连接筋和角型缺口,所述抗拔底梁底部设有抗拔桩,抗拔底梁设置在挡墙基础外侧,抗拔底梁与挡墙基础通过设置连接筋相互连接,所述承重底梁底部设有承重桩,承重底梁设置在抗拔底梁外侧,所述承重底梁和抗拔底梁之间设有碎石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现浇的桩基支挡结构,结构合理,施工便捷且整体承载力好,减小沉降;同时采用预制挡板安装,提高施工效率,减小工期,技术和经济效益优势明显。技术和经济效益优势明显。技术和经济效益优势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墙轻质土拼宽路堤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挡墙轻质土拼宽路堤。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的发展,交通流量剧增,原有的道路渐渐不能满足现有车辆通行的需求,对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势在必行。不同公路所在区段的自然条件和地质情况存在差异性,因此,改建加宽施工技术类型也不尽相同,针对性的应用施工技术,有利于优化公路改建加宽效果,有利于充分发挥公路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适当应用泡沫轻质土作为拼宽路堤快速解决复杂的道路改扩建各种影响因素不失为一项较为可行的技术手段,在公路改扩建具有广阔的前景。
[0003]因为在道路改扩建中经常会遇到老路基宽度不足拓宽征地难,周边管线众多迁移难、周边建筑物复杂、施工便道小大型机械进出难等情况。传统的设计和处理方法采用浆砌或混凝土挡墙结合土方填筑路基,或自然放坡土方路基,用地大、大型机械多、机械材料进出难,新旧路基沉降不均匀。
[0004]因此,目前亟需寻求一种整体承载力好且用地少的挡墙轻质土拼宽路堤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挡墙轻质土拼宽路堤。
[0006]这种挡墙轻质土拼宽路堤,包括轻质土填充区、斜向T型柱、地脚螺栓、预制挡板、锚索连接支座、承重底梁、泄水孔、承重桩、扶壁、锚索孔、预拉锚索、角钢、水平植筋、竖向植筋、挡板卡角、土工布、碎石层、抗拔底梁、抗拔桩、连接筋和角型缺口,所述抗拔底梁底部设有抗拔桩,抗拔底梁设置在挡墙基础外侧,抗拔底梁与挡墙基础通过设置连接筋相互连接,所述承重底梁底部设有承重桩,承重底梁设置在抗拔底梁外侧,所述承重底梁和抗拔底梁之间设有碎石层,所述承重底梁上方外侧设有斜向T型柱,承重底梁内侧设有挡板卡角,所述斜向T型柱设有地脚螺栓,所述挡板卡角上设有预制挡板,预制挡板通过地脚螺栓与斜向T型柱固定,所述斜向T型柱和抗拔底梁之间设有扶壁,所述扶壁中部设有角型缺口和锚索孔,所述角型缺口设有角钢,所述预制挡板中心设有锚索连接支座,锚索孔内设有预拉锚索,所述预拉锚索一端连接锚索连接支座,另一端连接角钢,所述水平植筋设置在既有挡墙外侧,所述竖向植筋设置在既有挡墙顶部,所述土工布设置在碎石层和抗拔底梁上,所述泄水孔设置在承重底梁下部,所述轻质土填充区设置在土工布上方。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既有挡墙顶部为部分拆除挡墙。
[0008]作为优选:所述预制挡板两侧对应地脚螺栓设有地脚螺栓孔。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预制挡板背部设有交叉的斜向加强肋,且斜向加强肋上部设有吊装孔。
[0010]作为优选:新找平层设置在轻质土填充区上方,新路面结构层设置在新找平层上方。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现浇的桩基支挡结构,结构合理,整体承载力好,减小沉降;同时采用预制挡板安装,提高施工效率,减小工期,技术和经济效益优势明显。
[0013]2、本技术中采用预制挡板、斜向T型柱和扶壁使拼宽路堤呈倒梯形结构,与传统的正梯形路堤相比,无须放坡填筑,大大降低了占地面积,且填筑工程量小。
[0014]3、本技术中设置的预拉锚索,有效克服和抵消轻质土回填的部分土压力,降低预制挡板的弯矩和挠度。
[0015]4、本技术中设置植筋和连接筋,大大增强轻质土拼宽路堤和原路堤的整体性,消除新旧路堤的不均匀沉降。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挡墙轻质土拼宽路堤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预制挡板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桩基支挡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4是预制挡板的安装示意图;
[0020]图5是预制挡板与斜向T型柱的连接平面图;
[0021]图6是轻质土填充的示意图;
[0022]图7是挡墙轻质土拼宽路堤的完工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1——新路面结构层;2——新找平层;3——轻质土填充区;4——原路面结构层;5——原找平层;6——原路堤;7——斜向T型柱;8——地脚螺栓;9——预制挡板;10——锚索连接支座;11——承重底梁;12——泄水孔;13——承重桩;14——扶壁;15——锚索孔;16——预拉锚索;17——角钢;18——水平植筋;19——部分拆除挡墙;20——竖向植筋;21——既有挡墙;22——挡板卡角;23——土工布;24——碎石层;25——抗拔底梁;26——抗拔桩;27——连接筋;28——挡墙基础;29——吊装孔;30——斜向加强肋;31——角型缺口;32——地脚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0025]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挡墙轻质土拼宽路堤,包括新路面结构层1、新找平层2、轻质土填充区3、斜向T型柱7、地脚螺栓8、预制挡板9、锚索连接支座10、承重底梁11、泄水孔12、承重桩13、扶壁14、锚索孔15、预拉锚索16、角钢17、水平植筋18、竖向植筋20、挡板卡角22、土工布23、碎石层24、抗拔底梁25、抗拔桩26、连接筋27和角型缺口31,所述抗拔底梁25底部设有抗拔桩26,抗拔底梁25设置在挡墙基础28外侧,抗拔底梁25与挡墙基础28通过设置连接筋27相互连接,所述承重底梁11底部设有承重桩13,承重底梁11设置在抗拔底梁25
外侧,所述承重底梁11和抗拔底梁25之间设有碎石层24,所述承重底梁11上方外侧设有斜向T型柱7,承重底梁11内侧设有挡板卡角22,所述斜向T型柱7设有地脚螺栓8,所述挡板卡角22上设有预制挡板9,预制挡板9通过地脚螺栓8与斜向T型柱7固定,所述斜向T型柱7和抗拔底梁25之间设有扶壁14,所述扶壁14中部设有角型缺口31和锚索孔15,所述角型缺口31设有角钢17,所述预制挡板9中心设有锚索连接支座10,锚索孔15内设有预拉锚索16,所述预拉锚索16一端连接锚索连接支座10,另一端连接角钢17,所述水平植筋18设置在既有挡墙21外侧,所述竖向植筋20设置在既有挡墙21顶部,所述土工布23设置在碎石层24和抗拔底梁25上,所述泄水孔12设置在承重底梁11下部,所述轻质土填充区3设置在土工布23上方,所述新找平层2设置在轻质土填充区3上方,所述新路面结构层1设置在新找平层2上方。既有挡墙21上方内侧依次设有原路堤6、原找平层5、原路面结构层4。
[0026]所述的既有挡墙21顶部为部分拆除挡墙19。
[0027]所述预制挡板9两侧对应地脚螺栓8设有地脚螺栓孔32。
[0028]所述的预制挡板9背部设有交叉的斜向加强肋30,且斜向加强肋30上部设有吊装孔29。
[0029]新找平层2设置在轻质土填充区3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墙轻质土拼宽路堤,其特征在于:包括轻质土填充区(3)、斜向T型柱(7)、地脚螺栓(8)、预制挡板(9)、锚索连接支座(10)、承重底梁(11)、泄水孔(12)、承重桩(13)、扶壁(14)、锚索孔(15)、预拉锚索(16)、角钢(17)、水平植筋(18)、竖向植筋(20)、挡板卡角(22)、土工布(23)、碎石层(24)、抗拔底梁(25)、抗拔桩(26)、连接筋(27)和角型缺口(31),所述抗拔底梁(25)底部设有抗拔桩(26),抗拔底梁(25)设置在挡墙基础(28)外侧,抗拔底梁(25)与挡墙基础(28)通过设置连接筋(27)相互连接,所述承重底梁(11)底部设有承重桩(13),承重底梁(11)设置在抗拔底梁(25)外侧,所述承重底梁(11)和抗拔底梁(25)之间设有碎石层(24),所述承重底梁(11)上方外侧设有斜向T型柱(7),承重底梁(11)内侧设有挡板卡角(22),所述斜向T型柱(7)设有地脚螺栓(8),所述挡板卡角(22)上设有预制挡板(9),预制挡板(9)通过地脚螺栓(8)与斜向T型柱(7)固定,所述斜向T型柱(7)和抗拔底梁(25)之间设有扶壁(14),所述扶壁(14)中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泉刁红国崔允亮魏纲于威齐昌广
申请(专利权)人:浙大城市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