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71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开关结构,其提供以转动方式操作开关结构,经操作后的开关结构能够产生垂直方向的触点位移。开关结构包括:座体、转动机构以及垂直致动机构。转动机构容置于座体内部,经转动操作而产生圆周方向的预定位移,以及经移动预定位移时抵接触动垂直致动机构。垂直致动机构容置于座体内部,其与移动预定位移时的转动机构抵接而触动,经被触动的垂直致动机构,产生垂直方向的触点位移。(*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开关结构,其特别是关于经旋转操作后能够产生垂直方向的触点位移的结果的开关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旋转开关所揭露的结构内容,其仅涉及利用旋转机制,即使用者以圆周方向转动操作旋转开关,来让原先彼此不接触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接点,透过旋转机制的动作,使得这些电接点能够呈现电气性导通。同样地,公知按压式按压开关所揭露的结构内容,其仅涉及利用按压机制,即使用者以垂直方向按压操作按压开关,让原先彼此不接触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接点,透过按压机制的动作,来使得这些电接点能够呈现电气性导通。上述的公知旋转开关以及公知按压开关,无论是采用旋转机制或是按压机制等手段,其机制的目地都是要让电接点能够电气性连接而已,公知开关技术对于如何让一个开关,其采用旋转机制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圆周方向转动操作,然而该开关却以按压机制的按压移动行程来作为开关操作的结果,公知技术对于此种开关的揭露程度则是付之阙如。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有鉴于公知开关的上述缺点,乃亟思改良而技术出一种新颖的开关结构,提供使用者以圆周方向转动操作开关,并且该开关是以按压机制的按压移动行程,作为开关操作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地是提供一种开关结构,其采用旋转机制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圆周方向转动操作,并且以按压机制的按压移动行程,来作为开关操作的结果。为达成本技术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关结构,其提供以转动方式操作开关结构,经操作后的开关结构是能够产生垂直方向的触点位移,该开关结构包括座体;容置于座体内部的转动机构,其经转动操作用于产生圆周方向的预定位移,该转动机构经移动预定位移时抵接触动垂直致动机构;以及容置于座体内部的垂直致动机构,其中垂直致动机构与移动预定位移时的转动机构抵接而触动,经被触动的垂直致动机构,用以产生垂直方向的触点位移。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分解图。图2显示图1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3显示第一实施例的内部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图4显示第一实施例的内部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5显示经完成组装的第一实施例的断面图。图6显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分解图。图7是显示图6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8显示经完成组装的第二实施例的断面图。图中10开关结构11座体13转动机构15垂直致动机构15弹片17扭簧19弹簧21盖板23操作柱筒25外套筒27a、27b、27c 按键式开关 111 定位肋131 第一齿轮133 第二齿轮151 触点153 突柱部1331 凸起部1333 转动槽使熟悉该项技术人士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藉由下述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对本技术详加说明如后具体实施方式图1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分解图,图2显示图1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本技术的开关结构10主要构成是包括有座体11、转动机构13以及垂直致动机构15,其中转动机构13以及垂直致动机构15都是容置于座体11中,操作本技术开关结构10的使用者,藉由转动来操作转动机构13,致使转动机构13发生圆周方向的移动,而产生一个预定位移,在转动机构13位移的同时会抵接接触到垂直致动机构15,而引起垂直致动机构15的连动,于是一起连动的垂直致动机构15产生垂直方向的触点位移。本技术的转动机构13的实施手段,可以利用第一齿轮131、第二齿轮133以及设置在第二齿轮133上的复数个彼此间隔相邻的凸起部1331来构成,当第一齿轮131旋转活动时,由于齿轮间囓合而让第二齿轮133旋转活动,因此凸起部1331亦跟着发生圆周方向的移动,据此,转动机构13能够产生一个预定位移的功能就得以具体地实现。本技术的垂直致动机构15的实施手段可以利用具有触点151的弹片15,并将其设置在座体11上,在凸起部1331发生圆周方向移动时,随着移动而接近触点151,最后便抵接接触且压迫到触点151,致使得触点151发生垂直方向的触点位移,据此,垂直致动机构15能够产生一个直方向的触点位移的功能就得以具体地实现,上述弹片15可以是金属片,或者是具弹性的塑料片。为了让本技术的转动机构13移动预定位移后,其又能够再复回到原来位置,本技术进一步增设扭簧17以及弹簧19,配合本技术图3显示第一实施例的内部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图4显示第一实施例的内部部分结构的立体图,扭簧17的两端是分别固接于第二齿轮133与座体11,因此第二齿轮133沿着座体11的周壁发生圆周方向的转动,引起扭簧17产生弹力,当让第二齿轮133发生圆周方向转动的外力移除时,此时扭簧17的弹力便能够提供第二齿轮133复回到原来位置的力量。配合参见图1与图2,若施以外力旋转第一齿轮131时,第一齿轮131的位置会上升而抵接压迫到弹簧19,而使弹簧19产生向下的弹力,当该外力移除时,或者是旋转第一齿轮131已经旋转一个齿位,则弹簧19的弹力会使得第一齿轮131复回到原来位置。为了让本技术的转动机构13所移动的预定位移,其能够得以定义位移大小距离,本技术进一步在第二齿轮133增设有转动槽1333,以及增设有贯伸转动槽1333的定位肋111,而且定位肋111是设置在座体11上。当第二齿轮133沿着座体11的周壁发生圆周方向的转动时,转动槽1333的侧壁渐渐接近定位肋111,最后而抵止,使得第二齿轮133的圆周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而无法再转动,据此,从第二齿轮133开始转动的位置直至停止转动位置,这两个位置间的变化距离,即决定了上述预定位移的距离大小。再者,本技术的开关结构10进一步包括盖板21以及操作柱筒23,其中盖板21是用来密闭住座体11上侧的开口,而操作柱筒23是略呈T型,操作柱筒23的内部空间可以用来容置部分的第一齿轮131,同时操作柱筒23的一端是伸出于盖板21,伸出盖板21的操作柱筒23所属部分,其可以提供给使用者作为旋转操作的地方。图5显示经完成组装的第一实施例的断面图。使用者通过旋转来转动操作柱筒23而连动第一齿轮131的转动,再连动第二齿轮133的转动,再由随着移动的凸起部1331接近而压迫到垂直致动机构15的触点151,致得触点151发生垂直方向的触点位移,因此本技术可以利用在垂直方向的触点位移,以对按键式开关27b、27c进行按压的动作。图6显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分解图,图7是显示图6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6的开关结构10除了采用旋转机制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圆周方向转动操作,并且以按压机制的按压移动行程,来作为开关27b、27c操作的结果外,同时能够让使用者直接向下按压操作柱筒23,而连动设置在座体11的突柱部153,使其向下移动而抵接并按压按键式开关27a。第二实施例的开关结构10增设有外套筒25,其用来容置其它的组件,同时亦在座体11增设有的突柱部153,而突柱部153是伸贯出外套筒25,当操作柱筒23被以垂直方向直接向下按压时,而连动到突柱部153而向下移位,因此抵接并按压到按键式开关27a。参见图8显示经完成组装的第二实施例的断面图,第二实施例的弹簧19是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设置方式,乃套接于突柱部153并且是分别接触座体11与外套筒25,弹簧19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座体11以及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结构,其提供以转动方式操作该开关结构,经操作后的该开关结构是能够产生一垂直方向的触点位移,其特征在于该开关结构包括:一座体;一容置于座体内部的转动机构,其经转动操作用于产生一圆周方向的一预定位移,以及该转动机构经移动该预定位移时抵接触动一垂直致动机构;以及一容置于座体内部的垂直致动机构,其中该垂直致动机构是与移动该预定位移时的转动机构抵接而触动,经被触动的该垂直致动机构,用以产生该垂直方向的触点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结构,其提供以转动方式操作该开关结构,经操作后的该开关结构是能够产生一垂直方向的触点位移,其特征在于该开关结构包括一座体;一容置于座体内部的转动机构,其经转动操作用于产生一圆周方向的一预定位移,以及该转动机构经移动该预定位移时抵接触动一垂直致动机构;以及一容置于座体内部的垂直致动机构,其中该垂直致动机构是与移动该预定位移时的转动机构抵接而触动,经被触动的该垂直致动机构,用以产生该垂直方向的触点位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动机构至少包括一提供该转动操作的第一齿轮;一与第一齿轮啮合连动的第二齿轮;复数个设置在该第二齿轮上且彼此间隔相邻的凸起部,用以当该第二齿轮移动预定位移时,抵接触动该垂直致动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垂直致动机构,至少包含一触点,其中该触点是用以当该第二齿轮移动预定位移时而抵接触动该凸起部,使得该触点以垂直方向移动而产生该触点位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垂直致动机构,是包含该触点的弹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弹簧,用以提供所述转动机构的复回原位置的弹力。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金生
申请(专利权)人:英群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