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游聪谋专利>正文

开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860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器领域,主要由一合金属片及一接触控制元件所构成的控制机构,该合金属片略成倒U形,其兼具传导电流及拨动片的功能,而该接触控制元件,其装设有一弹性构件,并结合一尾部,可使尾部相对于接触控制元件作横向往复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流过载时能迅速地使弹性接触片跳脱而断电,并能自动回复成准备打开的状态,动作行程快,且结构简单,不会产生误动作,因此可达到安全用电的目的。(*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器产品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以简单的结构及拨推动作,使电流过载时能迅速切断电源维护用电安全的开关结构。一般的电源开关只具有开及关两种动作行程,完全由人手动控制,但在供电不稳的地区,时有过载的情况发生,此时人无法查觉此一现象而继续使用,将造成过载过热,造成电线走火甚至火灾的公共危险,形成开关的使用潜在危险,因此便有开关的进一步改良。改良后的开关,内部设有一由两种以上的金属材质所构成的金属合金,籍由其过热产生变形的现象,而于过载时自动弹开切断电源,有关此种开关结构的专利前案不胜枚举,如美国专利第5786742号、第5223813号、第4937548号、第4661667号、第5223813号、第4931762号、第5451729号、第4704594号等。举例来说,在美国第4937548号中揭露出一种利用合金片、一受合金片动作的杠杆及一凸轮动作来与跷板式动作器相配合,而使连通电气的二接点相接触与分离,并在合金片受热变形时使杠杆位移,而使凸轮动作件丧失支持,进而跳脱断电。由于电流过载的反应是直接发生在合金片,而此前案藉合金片动作杠杆、凸轮动作件来与跷板式动作器构成的间接方式动作导电片,接点的分离反应迟缓,无法立即反应,过载的电流仍能在一瞬间通过接点流入电器,仍存在造成电器损毁的情况。另外,导电片与合金片间亦需要另行备置电线连接,造成结构复杂不易制作的缺点,且合金片担负同时动作跷板式动作器与杠杆跳脱的任务,恐有误动作的可能。在上述前案中,如第5786742号揭示利用合金片的过热变形来推动限位座,使按键跳脱进而自动复位的构造,但由于其按键直接动作于接点上,在过载时仍会使接点接通而发生危险,且结构复杂。于是,这些前案虽能解决过载过热的用电危险,但这些前案却有反应过慢、结构复杂等缺点,仍不尽理想而有待再进一步改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开关按钮、开关本体、弹性元件、合金属片、接触控制元件和弹性接触片所组成的开关结构,它具有该弹性接触片可藉由其本身的弹力向上顶推,使得二连通电源的接点跳脱,可以达到迅速反应、切断电源及用电安全的特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一开关按钮、一开关本体、一弹性元件、一合金属片、一接触控制元件,其一端设有动作部,另一端接设有一弹性构件与一尾部,该尾部是抵住该合金属片的自由端;由包括所述合金属片及接触控制元件所构成的控制机构;所说的开关按钮结合该弹性元件,并配合於该弹性接触片,依其连接关系位置共同组合於该开关本体,其特征在於该一合金属片,概呈倒U形,其一端具有数个支脚为电流的通路,另一端为向下弯曲的自由端,该自由端在电流过载时产生应变,可作为推拨片;当电流过载而合金属片过热应变推抵接触控制元件的尾部,带动接触控制元件动作,使弹性接触片跳而断电。本技术所说的开关本体的内侧壁面凸设的挡部,其顶端而成圆弧状,配合接触控制元件的尾部的抵顶端下缘面圆弧状;所说的开关本体设有定位凸杆。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藉由兼具导通电流及拨推片功能的合金属片及接触控制元件所构成的制动机构的动作,使得电流过载时能迅速的使弹性接触片跳脱而断电,并能自动回复成准备打开的状态,动作行程快且结构简单,不会产生误动作及用电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显示本技术的开关关闭(OFF)情况的剖视图。图3为显示本技术的开关打开(ON)情况的剖视图。图4为显示本技术在电流过载时的动作示意的剖视图。图5为显示本技术电流过载时的动作示意的剖视图。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它包括有一开关按钮10,上表面呈一凹入的边缘,其两侧边中间下方设有支轴11,底侧设有三角片12,于三角片12中设有支杆孔13。一开关本体20,它呈一具开口的中空壳体,其顶端的开口21衍接组设开关按钮10,于底面设有数个插槽24,分别插接第一及第二接触端子25、26,该第二接触端子26的顶端设有一下接点261;另外,该开关本体20的内侧壁面分别凸设有一顶端成圆弧状的挡部22、定位凸杆23、结合柱27及固定柱28。一弹性元件30,其一端组设于开关按钮10内左边,另一端则固定于开关本体20所设的固定柱28。一合金属片40,概呈倒U形,其一端的两支脚为电流的通路,其中一支脚连接第一接触端子25,另一支脚连接弹性接触片60底端,另一端为向下弯曲的自由端41。一接触控制元件50,其一端连设有略成直立椭圆状的动作部51,其内部开设有一椭圆形的中空孔511,藉以将接触控制元件50组装于开关本体20所设的结合柱27,接触控制元件50另一端面设有凹孔54,接近端面上下两面各段有一相对的凸柱55,孔内装设有一弹性构件(伸缩弹簧)56,前端套一形状如子弹而中空的冲顶件57,再连设结合一尾部58,该尾部58的外端为底面略呈圆弧状的抵顶端582,其下缘面抵于开关本体20内凸设的挡部22顶端圆弧面,尾部58上下两侧设有贯穿的长形槽孔581,组合于所述的凸柱55,而与接触控制元件50结合为一体;另该接触控制元件50的侧面设有一穿孔52,活动连接一支杆53,支杆53的上端穿过并活动组合于开关按钮10下方的支杆孔13,与开关按钮10成一连动结构。上述该尾部58可以藉伸缩弹簧56的弹力及长形孔581为前后滑动的轨道,得以相对接触控制元件50本体作往复的收缩、伸张连动。一弹性接触片60,其前端设有一接点孔61,并由底面结合一上接点62。所述的弹性接触片60是藉由固定座42及铆钉43结合于合金属片40的一脚,而合金属片40的另一脚固定在第一接触端子25上,并使弹性接触片60横跨于第一及第二接触端子25、26上方。本技术的开关动作行程包括有关闭(OFF)、打开(ON)及电流过载时跳电,以下将作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它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其显示本技术的开关关闭(OFF)的情况,此关闭情况是指由使用者自行关闭开关,当使用者按下开关按钮10右端,该弹性元件30将随此动作而向上舒张,同时开关按钮10以支轴11为轴心作顺时针旋转动作,使支杆孔13也以支轴11为轴心作顺时针方向的圆弧运动(于本实施例为向左),而连动支杆53上端向左上方动作,使支杆53下端将接触控制元件50的动作部51向上拉起,该弹性接触片60则因失去动作部51的压制而向上弹起,使上接点62与下接点261跳脱分离,第一接触端子25与第二接触端子26即呈断路而切断电源的供应路径。如图3所示,它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其显示本技术的开关打开(ON)的情况,当使用者按下开关按钮10左端,该弹性元件30将被下压变形,且开关按钮10以支轴11为轴心作逆时针旋转动作,使支杆孔13也以支轴11为轴心作逆时针方向的圆弧运动(于本实施例为向右),而连动支杆53上端向右下方动作而下压接触控制元件50,其动作部51即向下抵制弹性接触片60,使弹性接触片60底面的上接点62与第二接触端子26的下接点261接触,外界的电力即由第一接触端子25经由合金弹片40、弹性接触片60、上接点62、下接点261至第二接触端子26,而构成一完整的电气回路。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在上述开关关闭(OFF)及开关打开(ON)时,该尾部5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结构,它包括有:一开关按钮、一开关本体、一弹性元件、一合金属片、一接触控制元件,其一端设有动作部,另一端接设有一弹构件与一尾部,该尾部是抵住该核金属片的自由端;由包括所述合金属片及接触控制元件所构成的控制机构;所说的开关按钮结合该弹性元件,并配合於该弹性接触片,依其连接关系位置共同组合於该开关本体,其特征在於:该合金属片概呈倒U形,其一端具有数个支脚为电流的通路,另一端为向下弯曲的自由端,该自由端在电流过载时产生应变,可作为推拨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结构,它包括有一开关按钮、一开关本体、一弹性元件、一合金属片、一接触控制元件,其一端设有动作部,另一端接设有一弹构件与一尾部,该尾部是抵住该核金属片的自由端;由包括所述合金属片及接触控制元件所构成的控制机构;所说的开关按钮结合该弹性元件,并配合於该弹性接触片,依其连接关系位置共同组合於该开关本体,其特征在於该合金属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聪谋
申请(专利权)人:游聪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