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游聪谋专利>正文

开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18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器产品领域,其主由一按钮、一接触控制元件、一弹性接触片所构成的电源开关控制机构;以按压一按钮使该按钮的凸部端直接接触抵压或放松该接触控制元件,连动接触控制元件压迫或松开一弹性接触片,形成电路回路导通或断路状态,藉此简易的组成结构以达到整体组装容易、降低制造成本、连动过程简化及减少操作故障的一种开关结构的目的。(*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器产品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以按压一按钮使该按钮的凸部端直接接触抵压或放松该接触控制元件,连动接触控制元件压迫或松开一弹性接触片,形成电路回路导通或断路状态的开关结构。一般的电源开关其操作最主要在于通电及关闭两种动作行程,为有效执行开关内部组件的连动动作、简化开关组件,或为进一步防止因供电不稳定、使用电器负载过多等电流过载,所造成电路过热、电线走火发生火灾的用电危险,开关结构的改良成为制造者的共同课题。对开关制造业者而言,在有效执行开关运作的基本前题下,如能减少组成的元件,除了降低制造元件成本外,同时也将减少组装时间,整体造价将相对降低,售价也可以相对降低,对于制造者及消费者双方均蒙其利,开关结构的专利前案不胜枚举,如美国专利第4,167,720号、第4,937,548号、第5,223,813号、第5,451,729号、第5,558,211号……等不胜枚举,但诸等专利前案都有共通的缺点,即是在按钮后的组件多,连动的行程复杂,除了增加制造成本之外,也将因组件多而造成故障的机会增加。如附图说明图1、图2和图3所示,美国专利第5,223,813号所揭示的结构,其按钮按压后,先连动按钮下方的连杆,经由连杆连结的上下摆动组件,再压抵或放松其下方的弹性接触片使其上接点接触或跳脱下接点而导通或切断电路;在理想的状态下应无操作使用上的问题,然而,众所皆知,由于组件繁杂所衍生成本较高,及增加操作故障及反应迟缓的明显缺点仍然存在,成为制造及使用者的共同问题,故有待再进一步改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开关本体、接触控制元件、弹性接触片和按钮所组成的开关结构,它使开关连动简化,在电流过载、过热时,能迅速地使二连通电源的接点跳脱,切断电源,以维持用电安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一按钮、一开关本体、一接触控制元件、一弹性接触片;藉由一按钮压抵或放松接触控制元件,配合一弹性接触片,产生连动关系来关闭或导通电源,其特征在于该按钮,其两端可以中心部位旋动,底侧延设有一个以上的凸部;该接触控制元件,接触控制元件设有一尾部,接触控制元件组装于开关本体且相对上下活动于开关本体;该弹性接触片,其上面为自由端,设有一上接点,其下方连接到第二接触端子。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可配合利用受热应变的合金属片拨推结构及接触控制元件的连动结构的设计,使开关连动简化,在电流过载、过热时,能迅速地使二连通电源的接点跳脱,切断电源,以维护用电安全,并且整体组装容易,降低制造成本,连动过程简化及减少操作故障。图1为公知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公知技术的剖视图,其显示开关关闭(OFF)的情况。图3为公知技术的剖视图,其显示开关通电(ON)的情况。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组合的剖视图,其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开关关闭(OFF)的情况。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组合的剖视图,其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开关通电(ON)的情况。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分解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其显示接触控制元件的另一种结构,于开关通电(ON)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其显示本技术实施例二于电流过载时,接触控制元件掉落,电流回路跳脱的动作示意图。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具体施例,如图4所示,它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本技术包括有一按钮1,上表面呈一凹入的弧边,其侧边中间下方凹设有支轴槽11,按钮1以支轴槽11为中心旋动,按钮1底侧延设设有一个以上的凸部12,本实施例的凸部12概设为三角状。一开关本体2,它呈一具有侧边开口状的中空壳体,其顶端有一开口21,该开口21下方内侧壁凸设有支轴杆201供组设按钮1于支轴槽11,于底面开设有第一插槽23、第二插槽25,分别插接第一、第二接触端子24、26;该中空的开关本体2的内侧壁面分别凸设有一中空的组合柱孔202、一挡部22、一固定柱27,又于角落分别设有数个结合孔203,开关本体2具有一盖体28,该盖体28内壁凸设一组合柱281,对应于组合柱孔202,盖体28角落设有数个结合孔282,对应于开关本体2的结合孔203,以铆钉283铆合于开关本体2。一接触控制元件3,该接触控制元件3的上顶面具有一个以上的上凸部31,其头端向上延设有一钩部32,下顶面设有一个以上的下凸部33约相对于上凸部31的位置,接触控制元件3延设有一尾部30,尾部30的端部为抵顶端301,接触控制元件3的内部侧面开设有一直立长形的凹槽37,藉以将接触控制元件3组装于开关本体2所设的固定柱27,使接触控制元件3可以相对于开关本体2的固定柱27上下位移。一弹性接触片4,其上面自由端设有一接点孔41,并于接点孔41由下而上结合一上接点42,该上接点42位于第一接触端子24的下接点241上方,弹性接触片4的下方为一平板状,连接于第二接触端子26上端,固定夹持于固定板251及开关本体2的底面间。如图5所示,它为本技术实施例组合的剖视图,其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开关关闭(OFF)的情况,此关闭情况是指由使用者自行关闭开关,当使用者按下按钮1右端,按钮1以支轴杆201为轴心作顺时针旋转动作,使凸部12也以支轴杆201为轴心作顺时针方向圆弧运动(于本实施例为向左),凸部12的下端点自接触控制元件3的上凸部31右方,滑移至上凸部31的左方,该弹性接触片4则因失去接触控制元件3的下凸部33的压制而向上弹起,使上接点42与下接点241跳脱分离,第一接触端子24与第二接触端子26即呈断路而切断电源的供应路径。如图6所示,它为本技术实施例组合的剖视图,其显示本实新型实施例的开关通电(ON)的情况;当使用者按下按钮1左端,按钮1以支轴杆201为轴心作逆时针旋转动作,使凸部12也以支轴杆201为轴心作逆时针方向的圆弧运动(于本实施例为向右),凸部12的下端点自接触控制元件3的上凸部31的左方移位至上凸部31的右方,而压迫接触控制元件3向下,使下凸部33向下压抵弹性接触片4,使弹性接触片4自由端部底面的上接点42与下接点241接触,外界的电力即由第一接触端子24径由下接点241、上接点42、弹性接触片4至第二接触端子26,而构成一完整的电气回路。在前述开关关闭(OFF)时,该接触控制元件3的尾部30的抵顶端301是位于开关本体2的挡部22的顶面上方;而当开关通电(ON)时,该尾部30的抵顶端301抵于开关本体2所设的挡部22的顶面,此时该抵顶端301提供为接触控制元件3的旋转中心点,使下凸部33依逆时钟旋转,向下压抵弹性接触片4使上接点42接抵下接点241。藉此简易的组成结构,按压按钮1使该按钮1的凸部12端直接接触抵压或放松该接触控制元件3,连动接触控制元件3压迫或松开该弹性接触片4,形成电路回路导通或断路状态的开关结构。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二,如图7和图8所示,是将接触控制元件3外侧面凹设一组合凹槽34,该组合凹槽34向尾端开设有一开槽口341,开槽口41组装一活动尾部35,其功能作用如实施例一的尾部30,该活动尾部35的柱体接近一端外侧面环设有凸条351,另一端为抵顶端352,活动尾部35的外周面略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结构,包括有:一按钮、一开关本体、一接触控制元件、一弹性接触片;藉由一按钮压抵或放松接触控制元件,配合一弹性接触片,产生连动关系来关闭或导通电源,其特征在于:该一按钮,其两端可以中心部位旋动,底侧延设有一个以上的凸部;该一接 触控制元件设有一尾部,该接触控制元件组装于开关本体且相对上下活动于开关本体;该一弹性接触片,其上面为自由端,设有一上接点,其下方连接到第二接触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结构,包括有一按钮、一开关本体、一接触控制元件、一弹性接触片;藉由一按钮压抵或放松接触控制元件,配合一弹性接触片,产生连动关系来关闭或导通电源,其特征在于该一按钮,其两端可以中心部位旋动,底侧延设有一个以上的凸部;该一接触控制元件设有一尾部,该接触控制元件组装于开关本体且相对上下活动于开关本体;该一弹性接触片,其上面为自由端,设有一上接点,其下方连接到第二接触端子。2.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按钮侧边中间下方凹设有支轴槽,为旋转中心。3.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接触控制元件上顶面具有一个以上的上凸部,下顶面设有一个以上的下凸部。4.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接触控制元件头端向上延设有一钩部。5.按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旭
申请(专利权)人:游聪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