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简易式工装输送线,包括支架外壳以及固定设置于支架外壳内部的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可活动地设置有一个连接基座,连接基座与动力源传动连接,在动力源的作用下、连接基座可沿直线导轨往复运动;连接基座上连接有一个齿轮旋转机构,齿轮旋转机构内包括一个用于承载待输送工装的工装支撑平台,工装支撑平台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一个驱动齿轮,支架外壳内部固定设置有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条;通过驱动齿轮与驱动齿条的配合,齿轮旋转机构在直线导轨上的整体移动可带动工装支撑平台的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依靠一个动力源就实现了输送过程中直行和旋转两个动作,使用效果优异。使用效果优异。使用效果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易式工装输送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送料加工线,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完成直行和旋转两个动作的简易式工装输送线,属于工装治具
技术介绍
[0002]工装治具是自动化生产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类器件,其通过与加工件及各类加工设备的配合,实现自动化的生产流程。特别是在电子加工行业,针对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装配印刷电路板)的各加工环节中,工装治具的使用不可或缺。
[0003]对于这些加工环节中所使用的工装治具的输送,现阶段各加工企业主要依靠传送桥或输送带来完成,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操作者在进行工装治具的取放后,需要将工装转动一定的角度,再将其放置于传送桥上、传送至产线另外一端。上述操作方式对于人工操作的依赖程度较高、整个操作过程的难度较大,对于加工企业而言,这样的操作方式会严重影响企业的UPH(Units per Hour,每小时产量)、降低生产效率。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目前也有部分加工企业通过使用定制化、自动化的输送设备来取代人工操作。而在这类输送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时,就需要针对操作过程中工装的直行和旋转两个动作分别设计相对应的两个独立动力源,这样一来,不仅使得设备整体的结构变得异常复杂、体积增大、占用了生产车间内更大的空间,而且也提高了设备的制造成本、不利于加工企业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同时,设备内多个独立动力源的设置方式也为后续使用过程中的设备异常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增加了后续设备维护和维修时的作业量。
[0005]综上所述,如何在提出一种全新的、结构简易的、可同时完成直行和旋转两个动作的工装输送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就成为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同时完成直行和旋转两个动作的简易式工装输送线,具体方案如下。
[0007]一种简易式工装输送线,包括支架外壳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外壳内部的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上可活动地设置有一个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与动力源传动连接,在所述动力源的作用下、所述连接基座可沿所述直线导轨往复运动;所述连接基座上连接有一个齿轮旋转机构,所述齿轮旋转机构内包括一个用于承载待输送工装的工装支撑平台,所述工装支撑平台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一个驱动齿轮,所述支架外壳内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条;通过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的配合,所述齿轮旋转机构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的整体移动可带动所述工装支撑平台的转动。
[0008]优选地,所述直线导轨埋设与所述支架外壳内部且二者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动力源为直线气缸,所述连接基座可活动地嵌设于所述直线导轨的上端面且所述连接基座与所述直线气缸的输出相连接;在所述直线气缸的驱动下,所述连接基座可沿所述直线导轨往复运动。
[0009]优选地,所述工装支撑平台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固定凹槽及多个限位通孔,所述工装支撑平台通过所述固定凹槽与所述限位通孔、与待输送工装相配合。
[0010]优选地,所述齿轮旋转机构还包括一个机构基座,所述机构基座的下端部与所述连接基座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机构基座的上端部通过一根活动轴与所述工装支撑平台的下端部活动连接,在所述机构基座与所述工装支撑平台二者的结合状态下,所述工装支撑平台可绕所述活动轴旋转,所述驱动齿轮套设于所述活动轴上且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活动轴二者相对固定。
[0011]优选地,所述支架外壳内部、对应所述直线导轨两端位置处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通过齿条连接座与所述支架外壳内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齿条与所述驱动齿轮二者的设置高度相同;在所述连接基座的直行运动状态下,所述驱动齿轮移动至所述支架外壳内部、固定有所述驱动齿条的位置,且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二者啮合传动、共同带动所述工装支撑平台转动。
[0012]优选地,所述机构基座上端面的一侧还固定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二者间相对位置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齿条连接座相嵌合的连接座限位滑轨及连接座限位挡块,所述连接座限位挡块上穿设有可调节的硬挡。
[0013]优选地,所述支架外壳内部、对应所述直线导轨两端位置处还固定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机构基座在所述直线导轨上运动行程的限位缓冲机构,所述限位缓冲机构包括一块与所述支架外壳固定连接的机构支撑板以及多个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构支撑板上端面的基座限位挡块,所述基座限位挡块上穿设有可调节的硬挡,所述基座限位挡块与所述机构基座二者的设置高度匹配对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15]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简易式工装输送线,通过齿轮、齿条的应用,仅依靠一个动力源就实现了输送过程中直行和旋转两个动作,缩减了线体内部独立动力源的设置数量,不仅有效控制了线体整体的体积、最大限度上地缩减了线体的占用空间,而且也为后续的线体维护提供了便利。
[0016]同时,本技术也以自动化的方式替代了人工操作,不仅保证了加工企业的生产节拍不被打乱、加快了生产效率,而且避免了工装输送过程对于人工的过度依赖、为加工企业节约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0017]此外,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简洁直观,所选用的各部分均属于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机加工部件,加工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材料的简单改造、组合而获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且技术方案能够应用于各种送料轨道或其他类似结构中,方案实现成本低、技术效果优良、适配性强,特别适合各加工企业的大规模推广使用,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0018]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直线导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齿轮旋转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限位缓冲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支架外壳;2、直线导轨;3、连接基座;4、工装支撑平台;5、机构基座;6、驱动齿条;7、连接座限位滑轨;8、连接座限位挡块;9、机构支撑板;10、基座限位挡块;11、齿条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同时完成直行和旋转两个动作的简易式工装输送线,具体方案如下。
[0025]如图1~图4所示,一种简易式工装输送线,包括支架外壳1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外壳1内部的直线导轨2,所述直线导轨2上可活动地设置有一个连接基座3,所述连接基座3与动力源传动连接,在所述动力源的作用下、所述连接基座3可沿所述直线导轨2往复运动;所述连接基座3上连接有一个齿轮旋转机构,所述齿轮旋转机构内包括一个用于承载待输送工装的工装支撑平台4,所述工装支撑平台4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一个驱动齿轮(图中未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式工装输送线,包括支架外壳(1)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外壳(1)内部的直线导轨(2),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2)上可活动地设置有一个连接基座(3),所述连接基座(3)与动力源传动连接,在所述动力源的作用下、所述连接基座(3)可沿所述直线导轨(2)往复运动;所述连接基座(3)上连接有一个齿轮旋转机构,所述齿轮旋转机构内包括一个用于承载待输送工装的工装支撑平台(4),所述工装支撑平台(4)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一个驱动齿轮,所述支架外壳(1)内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条(6);通过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6)的配合,所述齿轮旋转机构在所述直线导轨(2)上的整体移动可带动所述工装支撑平台(4)的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式工装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2)埋设与所述支架外壳(1)内部且二者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动力源为直线气缸,所述连接基座(3)可活动地嵌设于所述直线导轨(2)的上端面且所述连接基座(3)与所述直线气缸的输出相连接;在所述直线气缸的驱动下,所述连接基座(3)可沿所述直线导轨(2)往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式工装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支撑平台(4)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固定凹槽及多个限位通孔,所述工装支撑平台(4)通过所述固定凹槽与所述限位通孔、与待输送工装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式工装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旋转机构还包括一个机构基座(5),所述机构基座(5)的下端部与所述连接基座(3)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机构基座(5)的上端部通过一根活动轴与所述工装支撑平台(4)的下端部活动连接,在所述机构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卫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长城开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