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传递装置以及预制桩生产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896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以及预制桩生产设备。预应力传递装置包括壳体、拉杆以及放张件。壳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拉杆其端部具有卡止部,拉杆沿着第一方向穿设于第一通孔且卡止部位于容纳腔中。放张件可活动地安装于壳体,且至少部分放张件能够楔入或者退出壳体的内壁与卡止部之间。预制桩生产设备包括模具以及至少两个上述的预应力传递装置,至少两个预应力传递装置沿模具的轴线方向间隔安装于模具的模腔内。在对预制桩的刚性骨架进行张拉之后,可以使得放张件退出壳体的内壁与卡止部之间,以卸掉壳体与卡止部之间的预应力,以方便脱模。以方便脱模。以方便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传递装置以及预制桩生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以及预制桩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桩在生产时,为了提高预制桩的结构强度,会对预制桩内预埋的刚性骨架进行张拉,使刚性骨架充斥预应力。具体地,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使用张拉设备先对刚性骨架进行张拉,使刚性骨架充斥预应力后,再通过张拉丝杆和张拉螺母对刚性骨架进行锁紧,最后,将张拉设备卸下。此时,张拉设备可以去另外的模具进行张拉,刚性骨架也始终保持预应力。紧接着,对刚性骨架进行布料,等待混凝土凝结。混凝土凝结后,预制桩本身就会充斥有预应力。
[0003]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现有在一条模具中生产多根预制桩。相邻的两个刚性骨架之间就通过预应力传递装置进行连接,以在张拉时传递预应力,并且刚性骨架的两端部设置有挡板以隔开混凝土,刚性骨架端部的挡板与拉杆连接。存在的问题是:在生产结束后进行脱模时,预应力传递装置也同样充斥着预应力,拉杆的卡止部会与壳体卡止。在充斥预应力的情况下,拉杆的卡止部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预制桩只能强行起吊脱模,一般需要反复起吊晃动。现有的脱模方式不仅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容易造成预制桩破碎,以及预应力传递装置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以及预制桩生产设备,以方便预制桩的脱模。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包括:
[0007]壳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
[0008]拉杆,其端部具有卡止部,所述拉杆沿着第一方向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卡止部位于所述容纳腔中;
[0009]放张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且至少部分所述放张件能够楔入或者退出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卡止部之间。
[0010]优选地,在上述的预应力传递装置中,所述放张件能够沿着第二方向退出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卡止部之间,所述壳体与所述卡止部楔入所述放张件时,所述壳体和所述卡止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对所述放张件施加作用力,且该作用力的其中一个分力朝向所述第二方向。
[0011]优选地,在上述的预应力传递装置中,所述壳体和所述卡止部均能够对所述放张件施加作用力,且该作用力的其中一个分力朝向所述第二方向。
[0012]优选地,在上述的预应力传递装置中,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放张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0013]优选地,在上述的预应力传递装置中,所述放张件包括:可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方向活动连接的活动件以及安装于所述活动件一端部且位于所述容纳腔中的楔块,所述楔块具有斜面,所述壳体和所述卡止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也具有与所述楔块配合的斜面;所述楔块的所述斜面在靠近所述拉杆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活动件的轴线的距离逐渐减小。
[0014]优选地,在上述的预应力传递装置中,所述放张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活动件另一端部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壳体之外。
[0015]优选地,在上述的预应力传递装置中,所述放张件还包括:安装固定于所述安装孔的防护件,所述防护件套装在所述放张件上且至少部分所述防护件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0016]优选地,在上述的预应力传递装置中,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安装孔螺接,所述楔块与所述活动件螺接或者抵接;
[0017]或者,所述楔块与所述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安装孔卡接连接。
[0018]优选地,在上述的预应力传递装置中,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防护件螺接,所述楔块与所述活动件螺接或者抵接;
[0019]或者,所述楔块与所述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防护件卡接连接。
[0020]一种预制桩生产设备,包括模具以及至少两个上述的预应力传递装置,至少两个所述预应力传递装置沿所述模具的轴线方向间隔安装于所述模具的模腔内。
[0021]本技术的预应力传递装置以及预制桩生产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对预制桩的刚性骨架进行张拉之后,可以使得放张件退出壳体的内壁与卡止部之间,以卸掉壳体与卡止部之间的预应力,以方便脱模。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预应力传递装置处于张拉状态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在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预应力传递装置卸掉预应力后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预制桩生产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0026]图中部件名称和标号如下:
[0027]壳体10、内壁10a、容纳腔11、第一通孔12、安装孔13、拉杆20、杆体21、卡止部22、放张件30、活动件31、操作部311、楔块32、斜面32a、防护件33、模具60、挡板70、第一方向101、第二方向1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1]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该预应力传递装置用于对预制桩的刚性骨架进行预应力张拉(即施加预应力)和放张(即释放预应力)。现有的预应力传递装置在脱模的时候,拉杆的卡止部与壳体之间充斥着预应力导致摩擦力较大。成型的预制桩只能强行起吊脱模,一般需要反复起吊晃动。现有的脱模方式不仅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容易造成预制桩碎裂和/或预应力传递装置损坏。
[0033]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以及与所述容纳腔(11)连通的第一通孔(12);拉杆(20),其端部具有卡止部(22),所述拉杆(20)沿着第一方向(101)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2)且所述卡止部(22)位于所述容纳腔(11)中;放张件(30),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10),且至少部分所述放张件(30)能够楔入或者退出所述壳体(10)的内壁(10a)与所述卡止部(2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张件(30)能够沿着第二方向(102)退出所述壳体(10)的内壁(10a)与所述卡止部(22)之间,所述壳体(10)与所述卡止部(22)楔入所述放张件(30)时,所述壳体(10)和所述卡止部(22)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对所述放张件(30)施加作用力,且该作用力的其中一个分力朝向所述第二方向(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和所述卡止部(22)均能够对所述放张件(30)施加作用力,且该作用力的其中一个分力朝向所述第二方向(1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与所述容纳腔(11)连通的安装孔(13),所述放张件(3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张件(30)包括:可沿所述安装孔(13)的轴向方向活动连接的活动件(31)以及安装于所述活动件(31)一端部且位于所述容纳腔(11)中的楔块(32),所述楔块(32)具有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兆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