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及具有该电池模组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79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具有该电池模组的电动汽车电池,其包括:底部绝缘片以及若干电池组件;每一电池组件均包括电芯组件、端板组件、绝缘板组件以及电池壳体组件;电芯组件包括相邻设置在底部绝缘片上表面的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端板组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分别设置在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的外端部,用于夹紧固定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第三端板设置在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之间,且第三端板上承载有总正、负极输出端,用于与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连接形成回路;绝缘板组件设置在电芯组件与三端板组件之间;电池壳体组件围设在电芯组件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于电动汽车领域。于电动汽车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及具有该电池模组的电动汽车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电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高压连接布局的电池模组及具有该电池模组的电动汽车电池。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了应对危机,世界多国均大力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人们也对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和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在日常行驶中,汽车总是面临着复杂多变的路况,电池模组将会承受长时间的振动和冲击,而作为整个电动汽车的心脏,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整车的安全性。因此亟待设计出一种安全可靠的电池模组结构。
[0004]传统电池模组中通常设有一个总正极输出端和一个总负极输出端,并分别布置于两端端板处。该电池模组结构将总正极输出端和总负极输出端暴露于外侧,而在正常行驶中,汽车电池模组两端往往会受到向内的挤压应力,长时间的挤压和冲击将破坏暴露在电池模组端侧的电极绝缘保护,导致起火甚至爆炸,严重影响整车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具有该电池模组的电动汽车电池,该电池模组将总正极输出端和总负极输出端置于电池模组中部,使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避免受到挤压造成短路,极大地提高了整车安全性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底部绝缘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部绝缘片上的若干电池组件;
[0008]每一所述电池组件均包括电芯组件、端板组件、绝缘板组件以及电池壳体组件;
[0009]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相邻设置在所述底部绝缘片上表面的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
[0010]所述三端板组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的外端部,用于夹紧固定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所述第三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之间,且所述第三端板上承载有总正、负极输出端,所述总正、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连接形成回路;
[0011]所述绝缘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与所述三端板组件之间,起到绝缘作用;
[0012]所述电池壳体组件围设在所述电芯组件外部,起到支撑防护作用。
[0013]进一步,所述绝缘板组件包括四个端板绝缘板,各所述端板绝缘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组两端部与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三端板之间以及第二电芯组两端部与所述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之间。
[0014]进一步,所述电池壳体组件包括两侧板和两上盖板;两所述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
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外侧,且两所述侧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两侧预留的连接槽固定连接;两所述上盖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上方,并与两所述侧板上部预留的卡口卡接。
[0015]进一步,两所述上盖板与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之间设置有电气隔离板和汇流排,两所述电气隔离板上设置用于固定汇流排的安装位;所述汇流排设置在所述电气隔离板上,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的电芯极柱连接,用于将多个电芯连接形成回路后与所述总正、负极输出端相连。
[0016]进一步,所述电气隔离板和上盖板之间还设置有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汇流排连接,并通过连接器与外部采集线束连接,将各所述电池组件内的电信号传输到电池管理系统。
[0017]进一步,两所述侧板中部上侧设置有供外部集成线束穿过的凹槽。
[0018]进一步,所述底部绝缘片上与所述第三端板位置对应处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三端板的卡槽。
[0019]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所述电动汽车电池包括若干所述电池模组。
[0020]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21]1、本技术由于在电池组件中,将总正、负输出电极设置于电池组件中部的第三端板处,使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避免在行车过程中受到挤压造成短路;
[0022]2、本技术中通过在侧板中部设置凹槽,使得电池组件的电信号能依次经汇流排、柔性电路板后与设置于电池模组中部的外部集中线束连接,简化了电池包的线束布局。
[0023]因此,本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等轴视图;
[0025]图2是图1所示电池模组的分解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间布线方式示意图;
[0027]图4(a)~图4(c)是本技术电池模组内电芯之间高压连接示意图,其中,图4(a)为奇数电芯接奇数电芯;图4(b)为偶数电芯接偶数电芯;图4(c)为偶数电芯接奇数电芯;
[0028]图中各部件如下:1、底部绝缘片;2、电池组件;11、卡槽;21、电芯组件;22、三端板组件;23、绝缘板组件;24、电池壳体组件;211、第一电芯组;212、第二电芯组;221、第一端板;222、第二端板;223、第三端板;224、总正极输出端;225、总负极输出端;231、端板绝缘板;241、侧板;242、上盖板;243、凹槽;244、电气隔离板;245、柔性电路板;246、外部集中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结构,该电池模组结构采用三端板结构,通过将总正极输出端和总负极输出端布置于电池模组的中间端板处,也即将总正极输出端和总负极输出端置于电池模组中部,避免了其直接承受挤压力,有效提高了电池模组和整车的安全性能。另外,在整个电池包布局的过程中,能将线束导通,并统一固定在各个电池模组的中部,简化了线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绝缘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部绝缘片上的若干电池组件;每一所述电池组件均包括电芯组件、端板组件、绝缘板组件以及电池壳体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相邻设置在所述底部绝缘片上表面的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所述端板组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的外端部,用于夹紧固定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所述第三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之间,且所述第三端板上承载有总正、负极输出端,所述总正、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连接形成回路;所述绝缘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与所述端板组件之间,起到绝缘作用;所述电池壳体组件围设在所述电芯组件外部,起到支撑防护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组件包括四个端板绝缘板,各所述端板绝缘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组两端部与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三端板之间以及第二电芯组两端部与所述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组件包括两侧板和两上盖板;两所述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刚王天付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