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酚-吡唑啉化合物在治疗禽冠状病毒疾病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05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溴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溴酚

吡唑啉化合物在治疗禽冠状病毒疾病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涉及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的新用途,尤其是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在治疗鸡、鸭冠状病毒疾病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仅发生于鸡的急性、高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该病1930年首先在美国Dakota洲被发现,我国20世纪50年代就有本病的报道。临床常表现伸颈,张口呼吸,咳嗽,喷嚏,气管口罗音,流粘性鼻液,眼泪多,死亡率为20%

80%。IBV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往往整栋鸡舍同时发病。该病的潜伏期很短,一般在感染后36~48h内就会表现出临床症状。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能够引起鸡的呼吸道炎症、肾脏损伤、产蛋量和蛋品质下降。IB是影响我国养禽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给养禽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IB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有报道称可采用接种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预防。但是由于需要多次接种且IBV存在众多的变异血清型,预防效果不明显,限制了疫苗的广泛使用。
[0003]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由鸭冠状病毒(DC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发病急,传播快。20日龄前后的鸭发病率较高,开始少数发病,1~2天后出现死亡高峰,发病率和死亡率达80%~100%。病雏缩头拱背、畏寒和眼半闭,有黏液性分泌物。开始排稀粪,进而剧烈腹泻,呈白色或黄绿色,发病后喙壳由黄变紫,喙壳上皮脱落破溃。有的表现神经症状,两脚后蹬、直伸或头向后弯曲,呈观星状,稍加驱逐或应激可促进死亡。迄今为止,鸭冠状病毒性肠炎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依赖于疫苗的主动免疫,但预防和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0004]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是专利技术人前期研究开发设计的具有干扰人新型冠状病毒复制的化合物,在制备治疗人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后续研究发现其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也有治疗作用。因此,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是一类极具药用潜力的化合物,进一步发现其新的药用功效,特别是本专利技术的禽类冠状病毒疾病的治疗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新的医药用途。
[0006]专利技术研究发现,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禽类冠状病毒(如IBV和DCV等)的复制;在临床试验中能够治疗禽类冠状病毒疾病(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等),极大提高染病仔禽的存活率,可用于制备治疗禽类冠状病毒疾病的药物。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等禽类冠状病毒疾病的药物。
[0009]上述应用中,所述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结构通式:
[0010][0011]其中:R1、R2、R3、R4、R5分别选自H、F、Br、OH、OCH3中的任一种;
[0012]R6选自H、CHO、COCH3、COCH2CH3、COCH2CH2CH3、COOCH3、COOCH2CH3、Ph、CH2Ph、CONH2、CSNH2或中的任一种;
[0013]R7、R8、R9分别选自H、F、Cl、Br、NO2、OH、CH3、OCH3或中的任一种;所述中的R
10
、R
11
、R
12
分别选自H、F、Cl、Br、NO2、OH、CH3、C2H5、OCH3、OC2H5、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特戊基中的任一种。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首次研究发现,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禽类冠状病毒IBV和DCV的复制;临床试验证明,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能够治疗由IBV和DCV等引起的禽类冠状病毒疾病,极大提高染病仔禽的存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18]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介绍的,禽类冠状病毒疾病给鸡、鸭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目前尚无针对禽类冠状病毒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
[0019]针对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专利技术人研发一种能够高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COVID

19)的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其具有治疗冠状病毒肺炎的功效(具体见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848516A)。后续的研究发现,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能够治疗猪冠状病毒PEDV和TGEV引起的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具体见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2472698A)。
[0020]冠状病毒分为4个冠状病毒属,分别是α,β,γ和δ冠状病毒属。虽然冠状病毒种类
繁多,存在广泛,但通常对其天然宿主的受体亲和性最高,对于感染宿主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属于α冠状病毒属。人冠状病毒非典病毒SARS

COV、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2)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MERS)属于β冠状病毒属。本专利技术的涉及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鸭冠状病毒(DCV)属于γ冠状病毒属禽冠状病毒(Avian coronavirus)。哺乳动物冠状病毒的某些毒株之间具有血清学上的交叉反应性,但与禽类冠状病毒迥然不同。目前还未发现有人源性冠状病毒、猪冠状病毒与禽类冠状病毒夸物种感染的现象。
[0021]禽类冠状病毒IBV、DCV与猪冠状病毒、人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的不同属,同源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病毒结构具有很大不同,相互之间不具有跨物种传染性。因此,禽类冠状病毒IBV、DCV与人冠状病毒、猪冠状病毒属于不同类型的病毒,能够抑制人新型冠状病毒、猪冠状病毒的物质是难以预知其对禽类冠状病毒的作用效果的。
[0022]为进一步拓展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的药用领域,本专利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尝试,结果意外的发现,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禽类冠状病毒IBV、DCV的复制;临床试验证明,溴酚

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禽类冠状病毒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溴酚

吡唑啉类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结构通式:其中:R1、R2、R3、R4、R5分别选自H、F、Br、OH、OCH3中的任一种;R6选自H、CHO、COCH3、COCH2CH3、COCH2CH2CH3、COOCH3、COOCH2CH3、Ph、CH2Ph、CONH2、CSNH2或中的任一种;R7、R8、R9分别选自H、F、Cl、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大永李祥乾王鑫许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领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