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冷却工业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98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炉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冷却工业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部设置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处设置有吸烟罩;所述炉体包括位于内层的炉膛和位于炉膛外的外壳,所述炉膛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炉膛和外壳之间设置有过渡空腔,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储存散热过渡液的储液室,外壳的表面还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内导热棱,所述内导热棱延伸至过渡空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炉膛的冷却速度,缩短冷却时间,同时能够有效的保证炉膛在正常使用下的保温效果,不影响炉体的热能效。的热能效。的热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冷却工业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炉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冷却工业炉。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炉是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的各种炉体的总称,其广泛的应用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例如:金属熔炼炉、玻璃熔炼炉等等,可以说工业炉是现代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产设备。工业炉按照加热方式的不同可以简单的分为电炉和燃烧炉,燃烧炉通过煤炭、水煤气等作为燃烧能源,具有燃料来源广,可根据实际情况就近取材;电炉通过电作为直接能源发热,具有清洁环保、智能化可控程度高等优势,熔炼炉作为一种在金属冶炼工业、塑料加工工业、硅酸盐加工工业中广泛采用的炉体,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待改进。
[0003]1、熔炉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原材料快速的熔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物料进行适当的搅拌,然传统的熔炉用搅拌机构结构单一,通常就是一根简单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螺旋齿、搅拌桨等,其能发挥的搅拌作用有效,无法有效的提高工业炉的生产加工效率。
[0004]2、传统熔炉在使用完成后,主要是打开炉门后,利用炉体自然散热,但是由于主要的高温部分炉膛位于炉体的内层,且在正常的加热过程中出于加热保温的需求,炉体壁通常设置较厚,简单的打开炉门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会对整体的生产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然,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部分通过在安装冷却水套,利用水循环带走热量的方式,但是若冷却水套安装在外层,冷却水套由于受到炉壁的隔绝,并不能将炉膛内的热量快速带走,若在炉膛和外壁之间设置冷却水套,冷却水套实质上又充当了导热介质的作用,不利于炉体正常运行时整体的保温,影响热能效。
[0005]3、熔炉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原料中杂质的存在,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尘,现有技术中通过排烟系统在不对高温烟尘作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简单的将这些高温烟尘抽排至尾气处理系统。众所周知,高温烟气由于温度较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对排气管道造成高温腐蚀,引起变形、破损,造成泄露,严重的影响了排烟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车间的安全生产环境,若能够在高温烟气进入排烟系统前,对高温烟气进行一定的降温处理,将极大的改善该现象;同时,由于高温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烟尘,这些烟尘若全部进入后续的尾气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将会极大的增加尾气处理系统的负担,若能在输送的过程中对高温烟气中的固体尘埃进行一定的消除,将能够极大的缓解尾气处理系统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热量快速施放的快速冷却工业炉。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冷却工业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部设置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处设置有吸烟罩;
[0008]所述炉体包括位于内层的炉膛和位于炉膛外的外壳,所述炉膛的底部设置有加热
室,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加热机构;
[0009]所述炉膛和外壳之间设置有过渡空腔,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储存散热过渡液的储液室,外壳的表面还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内导热棱,所述内导热棱延伸至过渡空腔内;
[0010]所述储液室内设置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的进口端与储液室连通,出口端与过渡空腔连通;所述过渡空腔的底部还设置有与储液室连通的回液管,所述回液管上设置有回液控制阀。
[0011]优选的,所述散热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导热棱。
[0012]优选的,所述过渡空腔的顶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空管,所述排空管上设置有排空控制阀。
[0013]优选的,所述储液室的一侧还设置有排气泵,所述排气泵的进口端与过渡空腔连通,并设置有排气控制阀,排气泵的出口端与外界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设置有热辐射反射涂层。
[0015]优选的,所述散热板在外壳的左、右、后三面上呈匚字形分布。
[0016]优选的,所述吸烟罩由下至上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冷汇烟段和除尘段;
[0017]所述水冷汇烟段包括三层由下至上逐渐变小的喇叭状的罩体,位于中间的一层罩体下端通过底板封闭,位于内外两层罩体的上端之间通过环形的槽状顶板连接,以使水冷汇烟段内部形成迂回的烟气冷却通道,所述烟气冷却通道的末端与除尘段连通;三层所述罩体中至少有一层罩体由呈螺旋状紧密层叠布置的冷却水管围成。
[0018]优选的,所述槽状顶板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底板的边缘也呈弧形。
[0019]优选的,所述除尘段与水冷汇烟段之间还设置有冷气引射段,所述冷气引射段包括与小尺寸的颈部和大尺寸的体部,所述颈部与水冷汇烟段的顶部连接、体部与除尘段连接;所述冷气引射段的体部由下至上逐渐变小,且体部的底面绕颈部均匀设置有若干进气短管;所述进气短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外进气口;
[0020]所述冷气引射段内还设置有冷气控制机构,所述冷气控制机构包括升降环,所述升降环的周侧对应进气短管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延伸片,每一个所述延伸片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与进气短管相配合的进气盲管,所述进气盲管的下端封闭、上端延伸至升降环的上表面;进气盲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进气口;所述延伸片与体部底面之间的进气盲管外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进气盲管上的内进气口与进气短管上的外进气口相互交错,且内进气口位于外进气口的下方;
[0021]所述冷气控制机构还包括升降控制组件,所述升降控制组件能够在冷气引射段内温度超过阈值时,驱动升降环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上升,以使进气盲管上的内进气口与进气短管上的外进气口重合。
[0022]优选的,所述冷气引射段颈部内设置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升降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的、与安装槽构成升降滑动配合的驱动环,所述驱动环通过短杆与升降环连接;所述升降环下方的安装槽内设置有环形的弹性囊,所述弹性囊内充注有热膨胀介质。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提高炉膛的冷却速度,缩短冷却时间,同时能够有效的保证炉膛在正常使用下的保温效果,不影响炉体的热能效。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在进行正常的熔炼时,由于炉膛与外壳之间存在过渡空腔,其本质上就是一个空气隔热层,与外
壳相配合,能够有效的隔绝热量朝外壳传导,保证的炉膛的升温和保温效果。当需要对炉膛进行降温冷却时,通过抽吸泵将储液室内的散热过渡液抽送至过渡空腔内,散热过渡液也就是具有高导热性能的液体,其能够将炉膛的热量经过内导热棱快速的传递至散热板,再利用散热板将温度快速施放。这种炉膛冷却结构不仅散热性能好,同时不以牺牲炉体的热能效为代价,另外结构和控制逻辑简单,若与现有冷却方式相结合,还能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炉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上搅拌盘的仰视图;
[0026]图3为下搅拌盘的俯视图;
[0027]图4为吸烟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4中A部放大图;
[0029]图6为升降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升降环的俯视图;
[0031]图8为图4中B部放大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冷却工业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部设置有排烟口(1),所述排烟口(1)处设置有吸烟罩(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位于内层的炉膛(3)和位于炉膛(3)外的外壳(4),所述炉膛(3)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室(5),所述加热室(5)内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炉膛(3)和外壳(4)之间设置有过渡空腔(23),所述外壳(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储存散热过渡液的储液室(24),外壳(4)的表面还设置有散热板(25),所述散热板(25)的内表面设置有内导热棱(26),所述内导热棱(26)延伸至过渡空腔(23)内;所述储液室(24)内设置有抽吸泵(27),所述抽吸泵(27)的进口端与储液室(24)连通,出口端与过渡空腔(23)连通;所述过渡空腔(23)的底部还设置有与储液室(24)连通的回液管(28),所述回液管(28)上设置有回液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冷却工业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25)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导热棱(2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冷却工业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空腔(23)的顶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空管(30),所述排空管(30)上设置有排空控制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冷却工业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室(24)的一侧还设置有排气泵(31),所述排气泵(31)的进口端与过渡空腔(23)连通,并设置有排气控制阀,排气泵(31)的出口端与外界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冷却工业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的内表面设置有热辐射反射涂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冷却工业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25)在外壳(4)的左、右、后三面上呈匚字形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冷却工业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烟罩(2)由下至上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冷汇烟段(32)和除尘段(33);所述水冷汇烟段(32)包括三层由下至上逐渐变小的喇叭状的罩体(34),位于中间的一层罩体(34)下端通过底板(35)封闭,位于内外两层罩体(34)的上端之间通过环形的槽状顶板(36)连接,以使水冷汇烟段(32)内部形成迂回的烟气冷却通道,所述烟气冷却通道的末端与除尘段(33)连通;三层所述罩体(34)中至少有一层罩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洁明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因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