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自组装短肽,其在广谱疫苗及生物医学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93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自组装短肽,其在广谱疫苗及生物医学中的用途,涉及自组装短肽领域,如何提高DCs疫苗和其它类别的肿瘤疫苗的有效性,如何降低抗药性,及如何获得稳定、安全、效果更好的疫苗或载体,此外还解决了玻尿酸及同类产品不能原位激活胶原新生的问题,包括两个短肽:Arg Leu Asp Ile Lys Val Glu Phe Cys Cys,Arg Gln Asp Thr Lys Thr Glu Tyr Cys Cys;2种新的自组装短肽,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功能,不仅应用于肿瘤疫苗,也可作为病毒疫苗、药物方面的载体;还可用于细胞、类器官的三维培养,组织的创伤修复,止血材料等;制备的新型自组装短肽类“超级玻尿酸”系统不需要频繁皮肤注射。肤注射。肤注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自组装短肽,其在广谱疫苗及生物医学中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组装短肽
,更具体的是涉及自组装短肽在生物学、纳米医学、化妆品及保健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短肽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它们被发现为激素、信息素、抗菌素、抗真菌剂在先天免疫系统、毒素和杀虫剂。但没有人认真认为肽可以作为支架水凝胶材料有用。自1990年在酵母蛋白中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重复片段后,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在人们认识到,由20种天然氨基酸制成的自组装肽具有真正的材料特性。目前,许多不同的应用已经发展从这些简单的和设计的自组装肽支架水凝胶,并在商业上提供。例子包括:(1)真正的3D组织细胞培养不同的组织细胞和各种干细胞,(2)修复和再生医学以及组织工程,(3)3D组织打印,(4)持续释放小分子,生长因子和单克隆抗体,(5)加速伤口愈合皮肤和糖尿病溃疡以及即时止血应用程序。
[0003]分子自组装指的是分子在不受外力介入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自我组织,自我聚集形成一种规则的结构,即能够从一个杂乱无序的状态转变成一个有序的状态。近几年来,手性自组装短肽,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类新兴的纳米生物材料。它是一种仿ECM的生物支架纳米材料,能够模仿ECM的部分功能,从而影响细胞迁移、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可以作为细胞三维培养的基质材料,同时它在创伤修复、组织损伤修复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
[0004]骨组织损伤的修复,特别是软骨的修复,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有很多重要问题需要突破。在骨组织中,关节软骨是人体最重要的承重组织,具有低摩擦,抗压和拉伸性能。它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由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构成,以蛋白多糖和二型胶原为主。而关节软骨损伤是临床骨科常见的疾病,由于关节软骨缺乏血管,细胞结构单一,一旦损伤,其自身愈合能力很低。有研究表明,直径大于4mm的全层软骨损伤,即缺损超过钙化层,则不能自行修复。因此,一旦发生关节软骨损伤,最终可能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0005]皮肤创伤不仅影响正常生活与美观,严重时将危及生命。皮肤创伤愈合的本质是隔离感染源、修复组织。皮肤创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伤口通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愈合创面的非特异性愈合形式。其恢复时间分为多个阶段,各阶段之间相互作用、联系,共同完成创伤修复。此外,皮肤创伤修复过程中还有特殊的细胞功能级联机制的参与,如细胞动态参与、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以及细胞外基质等。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调节着这些过程。急性创伤后几个小时完成修复的第一阶段,在伤口愈合的凝血期可激发炎症反应;在细胞增殖阶段,创伤愈合过程含创面缩小、肉芽组织形成、血管网生成和修复等;在伤口成熟的过程中,细胞外基质成分发生变化;皮肤创伤修复过程的完成时一般有瘢痕形成,其形成机制复杂,与修复过程中的炎症程度、细胞外基质的平衡等直接相关。
[0006]人体内DC分为淋巴系DC(lymphoid DC)和髓系DC(myeloid DC),后者DC即为大多
数DC的来源。淋巴系DC由胸腺中的前体细胞分化发育而来.活化后主要释放大量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 1,IFN1),参与病毒免疫应答;髓系DC主要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和启动。人体正常条件下,绝大多数DC处于未成熟状态,位于非淋巴组织的上皮和多种实质器官,具有很强的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能力,但其表达共刺激分子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ior histocompatib 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MHCⅡ)类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s,ICAM)的水平低。因此,其抗原提呈能力较弱,在摄取抗原或一些促炎信号的刺激后,由未成熟DC分化发育为成熟DC,此过程中其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下降,但共刺激分子CD80、CD86、MHC(I、Ⅱ类)、ICAM1、ICAM2、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 1,LFA1)、LFA

3的表达显著提高,激发免疫应答能力强。DC在成熟的分化过程中同时发生迁移,由抗原获取部位通过淋巴管、血循环进入外周免疫器官,提呈抗原后,启动T细胞免疫应答反应。DC抗肿瘤的主要作用机制为∶

DC摄取肿瘤相关抗原并递呈;

为T细胞活化提供信号,诱导T细胞分化产生大量的CD8*T细胞。致敏的DC表面表达大量的MHCⅠ类和Ⅱ类分子、B7

1和B7

2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能显著刺激CD8*T细胞的增殖;

引导效应性T细胞至肿瘤部位,杀灭肿瘤细胞。DC与T细胞结合后可分泌大量的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 12,IL

12),可强力诱导T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LAK)细胞、自然杀伤(n atural iller,NK)细胞分泌大量的穿孔素、y干扰素(interferon y,IFN

y)和颗粒酶,增强CD8*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促进2型辅助T(T helper type 2,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继而促进B淋巴细胞的激活,产生抗体;

淋巴系DC中的类浆细胞分泌IFN 1,能诱导初始和记忆B细胞分化,产生大量的IgM。研究表明,在肿瘤患者体内,肿瘤的恶性程度与肿瘤组织中浸润的DC数量呈反比关系。这可能是DC数量下降,导致其抗原加工、摄取、提呈能力下降,不能有效的提呈肿瘤细胞抗原,进而不能有效刺激T细胞分化增殖,产生免疫耐受。在DC抗肿瘤过程中,肿瘤组织或细胞会诱导全身性DC分化、发育和功能异常,引起免疫耐受,并使DC不能有效浸润、迁移到肿瘤组织提呈和加工抗原、诱导DC凋亡。
[0007]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临床转化价值的治疗模式,已成为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治疗手段。肿瘤免疫疗法是一种利用免疫系统来根除肿瘤细胞的疗法。其目的是通过抗体、细胞因子和转化的免疫细胞来刺激或动员身体的免疫系统,并增强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免疫能力,以控制和杀死肿瘤。树突细胞(DCs)是能激活幼稚T细胞的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它是连接免疫系统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桥梁,也是激活T细胞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起始细胞,以及抗肿瘤疫苗是否能发挥作用的关键。然而,DCs疫苗的效果远未达到预期。
[0008]近年来随着化妆品的普及,化妆品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和关注,美白、抗衰老、抗皱等发展日益迅速它一直受到相关学科领域、特别是医学美容、化妆品科学、护肤保健及皮肤抗衰老等领域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
[0009]众所周知,透明质酸是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结缔组织的基本成分之一。它是人体表皮、上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自组装短肽,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短肽,其氨基酸序列分别:RCC5:Arg Leu Asp Ile Lys Val Glu Phe Cys Cys,RCC6:Arg Gln Asp Thr Lys Thr Glu Tyr Cys Cy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自组装短肽,其特征在于,每个短肽的中的氨基酸为L型,D型或DL型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自组装短肽,其特征在于,每个短肽的中的氨基酸均为L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自组装短肽,其特征在于,每个短肽的碳端酰胺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自组装短肽,其特征在于,每个短肽形成二级结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蜷曲和无规则卷曲中的一种或多种。6.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一类自组装短肽在制备细胞或类器官三维培养纳米支架材料中的应用。7.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一类自组装短肽在制备软骨、韧带、子宫、心肌、血管、神经或皮肤的再生和损伤修复材料中的应用。8.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一类自组装短肽作为主要成分用于制备医美产品,化妆品或保健品。9.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忠礼万源罗茹月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赛恩贝外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