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块均温散热结构与冷气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77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块均温散热结构与冷气连接结构,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包括:电池弹夹、散热连接机构、电池模块;电池弹夹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连接机构;电池弹夹内部均活动连接有电池模块;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冷气由连接头流入进风风道内部,然后进风风道流入到分流管道,然后通过倒流块可使冷气往两边均匀流动,且通过导流板可使冷气同时到达五个所述分支管道,在由分支管道流出,从而可使冷气流动均匀,均匀的从分支管道流出;然后冷气从五个所述分支管道分别流到五个所述散热通道内部,把单体电池散发出的热量带走,降低温升,实现温度的均匀性;然后冷气从右往左流动,使冷气可均匀的通过所有通孔流入到电池置放腔内部,使内部空气流动,同时各个单体框架之间的间隙形成通风道,从而可达到冷气均匀流通,防止造成热量积累;然后冷气流到最最左边时,均热化,然后通过出风管道可及时将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风冷循环的效果,从而对单体电池进行整体散热;达到散热均衡性,提高散热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块均温散热结构与冷气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散热
,具体为一种电池模块均温散热结构与冷气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人们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动力电池的普及,快速充电已经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现有的快充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是以大电流充电来减少充电时间,然而,大电流充电会引起单体电池急剧温升,进而导致整个电池模块的热环境变差,从而严重影响电池模块的寿命。此外,单体电池放电过程中也会产生的热量,导致电池模块温度过高,使得电池模块的放电性能大大下降,进而影响新能源动力汽车的续航里程。
[0003]现有的散热方法降温效率不高,电池模块内部空气不流动,不能将热量及时带走,容易造成热量积累,只能对电池模块局部电池进行散热,达不到散热均匀性的效果;同时电池模块上的冷气输送管道与电动汽车空调冷气不便于自动连接,从而导致冷气效率输送低效;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池模块均温散热结构与冷气连接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电池模块均温散热结构与冷气连接结构,为解决现有的电池模块散热方法降温效率不高,电池模块内部空气不流动,不能将热量及时带走,容易造成热量积累,只能对电池模块局部电池进行散热,达不到散热均匀性的效果;同时电池模块上的冷气输送管道与电动汽车空调冷气不便于自动连接,从而导致冷气效率输送低效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模块均温散热结构与冷气连接结构,包括:电池弹夹、散热连接机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弹夹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连接机构;所述电池弹夹内部均活动连接有电池模块;
[0008]所述电池弹夹包括:导轨、插销孔;所述电池弹夹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轨;两个所述导轨前后均设有插销孔;
[0009]所述散热连接机构包括:蓄冷腔、主管口、铁制伸缩管、连接头、液压杆一;所述散热连接机构设有蓄冷腔;所述蓄冷腔顶部固定连接在电池弹夹内部顶部;所述蓄冷腔顶部固定连接有主管口,且所述主管口顶部延伸至电池弹夹外部;所述蓄冷腔底部固定连接有铁制伸缩管,且所述铁制伸缩管与蓄冷腔内部贯穿;所述铁制伸缩管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一,且所述液压杆一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蓄冷腔底部;
[0010]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主框架、滑块、内腔、液压杆二、插销、正极触头、负极触
头、电池置放腔、通孔、散热通道、单体框架、单体电池、进风管道、压力传感器一、分流管道、倒流块、分支管道、倒流板、出风管道、压力传感器二;所述电池模块设有电池主框架;所述电池主框架左右两侧前后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部固定连接有内腔;所述内腔内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二;所述液压杆二尾端固定连接有插销;所述电池主框架前侧固定连接有正极触头;所述电池主框架后侧固定连接有负极触头;所述电池主框架内部设有四个所述电池置放腔;所述电池置放腔内部均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电池置放腔相邻之间均设有散热通道;所述电池置放腔内部均活动连接有若干个单体框架;所述单体框架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单体电池;所述电池主框架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进风风道,且所述进风风道右侧延伸至电池主框架外部;所述进风管道顶部设有压力传感器一;所述进风风道左侧固定连接有分流管道;所述分流管道与进风风道接口处内部设有倒流块;所述分流管道左侧设有五个所述分支管道,且所述分支管道均与散热通道对应;所述分支管道与分流管道连接处均设有倒流板;所述电池主框架左侧内部固定连接有出风管道,且所述出风管道左侧延伸至电池主框架外部;所述出风管道顶部设有压力传感器二。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滑块呈四角设置,且所述滑块与滑轨为滑动结构,且所述插销位置均与插销孔对应。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两个所述散热连接机构呈左右对称设置,且右侧的所述散热连接机构为进风,左侧的所述散热连接机构为出风;且右侧的所述散热连接机构与进风风道连接,左侧的所述散热连接机构与出风管道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倒流块呈三角形结构设置,且所述倒流板呈斜式设置。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散热通道设有五个,且所述分支管道设有五个;且所述分支管道均延伸至散热通道内部,均与散热通道对应。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电池置放腔均为导热材料制成,且所述通孔从右到左数量由少到多。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单体框架中间呈镂空状结构设置。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通过冷气由连接头流入进风风道内部,然后进风风道流入到分流管道,然后通过倒流块可使冷气往两边均匀流动,且通过导流板可使冷气同时到达五个所述分支管道,在由分支管道流出,从而可使冷气流动均匀,均匀的从分支管道流出;然后冷气从五个所述分支管道分别流到五个所述散热通道内部,把单体电池散发出的热量带走,降低温升,实现温度的均匀性;然后冷气从右往左流动,使冷气可均匀的通过所有通孔流入到电池置放腔内部,使内部空气流动,同时各个单体框架之间的间隙形成通风道,从而可达到冷气均匀流通,防止造成热量积累;然后冷气流到最最左边时,均热化,然后通过出风管道可及时将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风冷循环的效果,从而对单体电池进行整体散热;达到散热均衡性,提高散热效果。
[0020](2)、右侧的散热连接机构与进风风道连接;具体步骤如下:液压杆一带动连接头向下伸出,同时使铁制伸缩管拉伸变长,使连接头插入进风风道内部,使连接头与连接头顶部的压力传感器一接触,压力传感器一受到一定的压力;然后压力传感器一发送连接型号
给控制终端,说明连接完毕;从而使连接头与进风风道连接在一起;
[0021]左侧的散热连接机构与出风管道连接;具体步骤如下;液压杆一带动连接头向下伸出,同时使铁制伸缩管拉伸变长,使连接头插入进风风道内部,使连接头与进风风道顶部的压力传感器一接触,压力传感器二受到一定的压力;然后压力传感器二发送连接型号给控制终端,说明连接完毕;从而使连接头与出风风道连接在一起;
[0022]当连接头均与出风风道和进风风道连接在一起后,从而使冷气便于输送到进风风道内部,从而使连接头便于与出风风道和进风风道自动连接,从而使连接头便于将冷输送到进风风道内部,然后由出风风道出来。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的主视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电池弹夹与电池模块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电池模块与单体框架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电池主框架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整体通孔排布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整体图1主视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块均温散热结构与冷气连接结构,包括:电池弹夹(1)、散热连接机构(2)、电池模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弹夹(1)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连接机构(2);所述电池弹夹(1)内部均活动连接有电池模块(3);所述电池弹夹(1)包括:导轨(101)、插销孔(102);所述电池弹夹(1)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轨(101);两个所述导轨(101)前后均设有插销孔(102);所述散热连接机构(2)包括:蓄冷腔(201)、主管口(202)、铁制伸缩管(203)、连接头(204)、液压杆一(205);所述散热连接机构(2)设有蓄冷腔(201);所述蓄冷腔(201)顶部固定连接在电池弹夹(1)内部顶部;所述蓄冷腔(201)顶部固定连接有主管口(202),且所述主管口(202)顶部延伸至电池弹夹(1)外部;所述蓄冷腔(201)底部固定连接有铁制伸缩管(203),且所述铁制伸缩管(203)与蓄冷腔(201)内部贯穿;所述铁制伸缩管(203)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头(204);所述连接头(20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一(205),且所述液压杆一(205)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蓄冷腔(201)底部;所述电池模块(3)包括:电池主框架(301)、滑块(302)、内腔(303)、液压杆二(304)、插销(305)、正极触头(306)、负极触头(307)、电池置放腔(308)、通孔(309)、散热通道(310)、单体框架(311)、单体电池(312)、进风管道(313)、压力传感器一(314)、分流管道(315)、倒流块(316)、分支管道(317)、倒流板(318)、出风管道(319)、压力传感器二(320);所述电池模块(3)设有电池主框架(301);所述电池主框架(301)左右两侧前后均固定连接有滑块(302);所述滑块(302)内部固定连接有内腔(303);所述内腔(303)内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二(304);所述液压杆二(304)尾端固定连接有插销(305);所述电池主框架(301)前侧固定连接有正极触头(306);所述电池主框架(301)后侧固定连接有负极触头(307);所述电池主框架(301)内部设有四个所述电池置放腔(308);所述电池置放腔(308)内部均设有若干个通孔(309);所述电池置放腔(308)相邻之间均设有散热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生诺维科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兴绿色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