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块均温散热结构与冷气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散热
,具体为一种电池模块均温散热结构与冷气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人们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动力电池的普及,快速充电已经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现有的快充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是以大电流充电来减少充电时间,然而,大电流充电会引起单体电池急剧温升,进而导致整个电池模块的热环境变差,从而严重影响电池模块的寿命。此外,单体电池放电过程中也会产生的热量,导致电池模块温度过高,使得电池模块的放电性能大大下降,进而影响新能源动力汽车的续航里程。
[0003]现有的散热方法降温效率不高,电池模块内部空气不流动,不能将热量及时带走,容易造成热量积累,只能对电池模块局部电池进行散热,达不到散热均匀性的效果;同时电池模块上的冷气输送管道与电动汽车空调冷气不便于自动连接,从而导致冷气效率输送低效;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池模块均温散热结构与冷气连接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块均温散热结构与冷气连接结构,包括:电池弹夹(1)、散热连接机构(2)、电池模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弹夹(1)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连接机构(2);所述电池弹夹(1)内部均活动连接有电池模块(3);所述电池弹夹(1)包括:导轨(101)、插销孔(102);所述电池弹夹(1)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轨(101);两个所述导轨(101)前后均设有插销孔(102);所述散热连接机构(2)包括:蓄冷腔(201)、主管口(202)、铁制伸缩管(203)、连接头(204)、液压杆一(205);所述散热连接机构(2)设有蓄冷腔(201);所述蓄冷腔(201)顶部固定连接在电池弹夹(1)内部顶部;所述蓄冷腔(201)顶部固定连接有主管口(202),且所述主管口(202)顶部延伸至电池弹夹(1)外部;所述蓄冷腔(201)底部固定连接有铁制伸缩管(203),且所述铁制伸缩管(203)与蓄冷腔(201)内部贯穿;所述铁制伸缩管(203)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头(204);所述连接头(20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一(205),且所述液压杆一(205)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蓄冷腔(201)底部;所述电池模块(3)包括:电池主框架(301)、滑块(302)、内腔(303)、液压杆二(304)、插销(305)、正极触头(306)、负极触头(307)、电池置放腔(308)、通孔(309)、散热通道(310)、单体框架(311)、单体电池(312)、进风管道(313)、压力传感器一(314)、分流管道(315)、倒流块(316)、分支管道(317)、倒流板(318)、出风管道(319)、压力传感器二(320);所述电池模块(3)设有电池主框架(301);所述电池主框架(301)左右两侧前后均固定连接有滑块(302);所述滑块(302)内部固定连接有内腔(303);所述内腔(303)内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二(304);所述液压杆二(304)尾端固定连接有插销(305);所述电池主框架(301)前侧固定连接有正极触头(306);所述电池主框架(301)后侧固定连接有负极触头(307);所述电池主框架(301)内部设有四个所述电池置放腔(308);所述电池置放腔(308)内部均设有若干个通孔(309);所述电池置放腔(308)相邻之间均设有散热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生,诺维科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兴绿色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