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抑制锂电池枝晶生长的锂金属复合带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7760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抑制锂电池枝晶生长的锂金属复合带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先将金属基材和锂金属层复合,再在其上开设通孔,接着在通孔内设置复合碳纤维管,最后涂覆形成含有金属微球的、穿过通孔的整体式锂合金层的方式,有效制得锂金属复合带材,保证该锂电池负极自身具有抑制枝晶生长的作用,而且还能有效进行电池间电荷脉冲转移的枝晶生长抑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锂金属复合带材上的锂合金层,是枝晶的直接生长部位,其具有抑制枝晶生长的作用;第二、锂合金层在整个锂金属复合带材上的附着结构稳定性高、强度大,运行电荷脉冲转移的枝晶生长抑制方法时,也不容易出现整个掉落或成片脱落的现象。象。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抑制锂电池枝晶生长的锂金属复合带材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抑制锂电池枝晶生长的锂金属复合带材。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枝晶生长,指的是锂电池在充电即将结束时,负极上的金属锂快速堆积、延伸,努力与电解液中的锂离子进行汇合的一种有害现象。枝晶生长的危害是直接使得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发生不可逆的沉积,然后可能发生隔膜被刺穿、电池内部短接,甚至是电池爆炸等危险事故。
[0003]现有的抑制锂电池枝晶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电池间电荷脉冲转移;第二、充电保护;第三、负极材料改进。
[0004]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12447978A,公开日为2021.03.0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抑制枝晶生长的锂金属复合带材,包括锂金属带材,所述锂金属带材包括锂金属层,所述锂金属层上设有用于抑制锂枝晶的锂合金层。
[0005]该专利技术专利中,带材表面是锂金属层,锂金属层再上面是锂合金层,该三层结构样式的复合带材用于制作锂电池的电极时,虽然可以通过自身特性和结构的改进,达到一定的抑制锂电池枝晶生长的作用。
[0006]但是,当上述第一种方法,即电池间电荷脉冲转移方法再同时引入时,锂合金层就容易出现部分脱落的有害情况。上述第一种方法中,采用大功率脉冲在高容量与低容量电芯之间进行随机电荷转移,此时锂金属层上面的锂合金层,就会由于涂覆结构连接强度差的问题,出现结构分离的危险现象。
[0007]所以综上所述,现在急需对现有的锂金属复合带材进行结构和组分上的改进,以保证其能同时进行上述第一种和第三种的枝晶生长抑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抑制锂电池枝晶生长的锂金属复合带材,其能通过先将金属基材和锂金属层复合,再在其上开设通孔,接着在通孔内设置复合碳纤维管,最后涂覆形成含有金属微球的、穿过通孔的整体式锂合金层的方式,有效制得锂金属复合带材,以用于制作锂电池的负极,保证该锂电池负极自身具有抑制枝晶生长的作用,而且还能有效进行电池间电荷脉冲转移的枝晶生长抑制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以抑制锂电池枝晶生长的锂金属复合带材,包括金属基材,设置在所述金属基材上的锂金属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锂金属层上的锂合金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基材和所述锂金属层上的通孔,设置在所述通孔内的复合碳纤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锂合金层内的金属微球,所述金属基材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锂金属层,所述锂合金层穿过所述通孔后形成所述锂金属复合带材的两个侧面。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通孔具有以下两种作用:第一、将原本两侧各为一层的所述锂合
金层结合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保证所述锂合金层在所述锂金属层上具有基础的、相对较大的固定强度;第二、所述锂金属复合带材制得的负极,在进行电池间电荷脉冲转移操作时,所述通孔还可以成为电荷的快速移动通道。
[0011]此外,所述复合碳纤维管设置在所述通孔上,其主要作用是给电荷的转移动作提供导向和附着效果,相较于现有的负极上电荷在两个侧面之间的外侧面移动方式,所述复合碳纤维管提供了更加短的路径,大大提高了电荷脉冲转移方法的枝晶抑制效果。
[0012]而所述复合碳纤维管的次要作用,则是支撑所述通孔内的所述锂合金层部分,因为所述锂合金层在所述通孔处的局部厚度较大,没有一个支撑骨架,则该处的所述锂合金层则容易出现塌陷、收缩等变形情况,会大大降低锂金属复合带材的结构强度。
[0013]最后是所述金属微球,其作用就是降低所述锂合金层的密度,且提高其自身结构强度。
[00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220

450μm,穿透外侧的两个所述锂金属层和中部的金属基材。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通孔的孔径如果过大,则会降低所述金属基材的结构完整度,降低其结构强度,而如果孔径过小,而容易卡断、折断所述复合碳纤维管。
[001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金属基材上设有外侧留白区,所述通孔在所述锂金属层上的开孔密度为0.3个/mm2。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锂金属层、锂合金层在所述金属基材上成型时,所述外侧留白区就是所述金属基材的夹持固定部位。
[001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复合碳纤维管为碳纤维和铝锡合金的复合材料。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碳纤维和铝锡合金复合的纤维材料,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熔点高,熔融状态的所述锂合金层不至于熔化所述纤维材料;2、具有导电性,保证电荷可以在其上移动;3、具有适当的韧性,保证可以卡在所述通孔上,实现自身的固定防掉落效果。
[002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复合碳纤维管的形状为圆形,圆形外径为管体截面外径的700

850倍,所述复合碳纤维管卡在所述通孔上后形成两个放大状端头,以用于在所述锂金属复合带材的两侧之间进行电荷转移。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复合碳纤维管是真空的,且为圆环状,以保证其具有弯曲变形不易折断的优点,而卡在所述通孔上后,形成“两端大、中间细”的双环结构,该结构还有一个突出优点,即:两端较大,可以接触、接收更多的待转移电荷。
[002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金属微球的材质为金属钨、金属铁或金属镍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金属钨、金属铁或金属镍具有熔点相对较高,至少高于所述锂合金层的特点。
[002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金属微球为多孔微球,开孔率为40.5

55.0%。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多孔结构可以保证所述金属微球自身先具有相对较小的重量,而所述金属微球的球体支撑结构,相较于实心的、易塌陷的所述锂合金层结构,则具有更大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002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锂合金层的材质为金属铅、金属锡、金属银或金
属镁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所述锂合金层的熔点低于所述金属微球,所述锂合金层以液态方式在所述锂金属层上涂覆添加。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锂合金层涂覆时需要优先保证熔融金属材料通过、注入所述通孔内,所述锂合金层可以先在所述通孔内固定成型后,再在所述锂金属层的外侧不断涂覆,以增加至所需厚度。
[002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锂合金层在所述锂金属层上的凸出厚度为1.2

2.5mm。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1.2

2.5mm的厚度,指的是所述锂合金层外侧面与所述锂金属层外侧面之间的距离。
[003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金属基材的材质为金属铝或者金属铜;所述锂金属复合带材用于制作锂电池的负极。
[0031]现有技术中,枝晶生长一般都发生在锂电池的负极,因此将所述锂金属复合带材用于制作锂电池负极的收益更大。
[003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抑制锂电池枝晶生长的锂金属复合带材,包括金属基材(1),设置在所述金属基材(1)上的锂金属层(2),以及设置在所述锂金属层(2)上的锂合金层(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基材(1)和所述锂金属层(2)上的通孔(4),设置在所述通孔(4)内的复合碳纤维管(5),以及设置在所述锂合金层(3)内的金属微球(6),所述金属基材(1)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锂金属层(2),所述锂合金层(3)穿过所述通孔(4)后形成所述锂金属复合带材的两个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抑制锂电池枝晶生长的锂金属复合带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的孔径为220

450μm,穿透外侧的两个所述锂金属层(2)和中部的金属基材(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抑制锂电池枝晶生长的锂金属复合带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材(1)上设有外侧留白区,所述通孔(4)在所述锂金属层(2)上的开孔密度为0.3个/m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抑制锂电池枝晶生长的锂金属复合带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碳纤维管(5)为碳纤维和铝锡合金的复合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以抑制锂电池枝晶生长的锂金属复合带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碳纤维管(5)的形状为圆形,圆形外径为管体截面外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斌陈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兴绿色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