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01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转换触点控制固体开关的互补继电器。固体开关的第二主端子同动触点相连接。第一主端子和控制极分别同一个静触点相连接,在两个静触点之间还接入一个电阻电容(RC)串联回路.这种方案允许有较短的吸合时间.RC回路同时作为保护回路和控制回路。因而使互补继电器更为可靠,制作简化。(*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互补继电器;属于有防弧或消弧装置的高压或大电流开关。已有技术中与本技术最为接近的是西德专利公开说明书DE2835045号描述的一种机械电子开关。它在一组转换触点的常开触点上并联双向可控硅(TRIAC);使动触点同TRIAC第二主端子连接;常开静触点同TRIAC的第一主端子连接,常闭静触点同TRIAC门极连接;在第一主端子到门极之间接有电容C,用来提供TRIAC的控制电流;在门极和第二主端子之间接有电阻R,用来为门极提供合适的偏压。这样的互补开关在断开状态时,动触点同接在门极的静触点连通,将门极同第二主端子短接,保证TRIAC可靠截止。在开关闭合状态下,动触点同接在第一主端子上的静触点连通,接通受控电路;同时将TRAIC两主端子短接,使TRIAC在开关闭合状态下不工作。上述的互补开关存在的问题在于控制回路的接线方案。首先,开关在由分断状态向闭合状态转换的初期,动触点同接在门极的静触点断开的瞬间,有一个很大的电流流过电容C和门极回路,这往往会使门极损坏。其次,它没有充分解决TRIAC的保护问题。众所周知,TRIAC承受跳变电压的能力较差。一般要求在其两个主端子之间加阻容吸收回路,以抑制电压上升率。而已有技术中电阻电容分别接在第一主端子到门极,和门极到第二主端子之间。显然,当动触点同接在门极上的静触点连通时,电阻R被短路,破坏了吸收回路的结构,不利于对电压上升率的抑制。很明显,已有技术并未将电阻电容作为吸收回路使用。这就有必要在两个主端子之间另行加入吸收回路,造成开关结构的复杂化。另外,TRIAC要求采用高内阻触发源触发,以防换向能力降低。用已有技术的方案,如果满足这一要求,就必须减小电容C的容量。而容量过小则会使开关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防弧性能降低,这是因为TRIAC导通灵敏度和电容的容量均随温度降低而下降所造成的。本技术的任务是提出一种能够克服已有技术中存在问题的互补继电器,也就是一种互补继电开关。能够实现上述任务的互补继电器(也就是互补继电开关)包括下列必要特征具有一个拍合式电磁执行机构、一组以上的转换式触点组、并联在每一触点组上的双向可控硅(TRIAC)、电阻R和电容C、以及基座和外壳;所说的TRIAC的第一主端子同一个静触点连接,门极同另一个静触点连接,第二主端子必定同动触点连接。本技术区别于已有互补开关的是,所说的电阻电容相互串联后接在TRIAC门极与第一主端子之间。本技术在互补继电器控制回路的接线方案上这一微小改动,使得互补继电器中TRIAC的应用更趋合理。这一点从它的工作过程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互补继电器的结构、工作过程和所达到的效果。本技术共有两帧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图,它显示了这种互补继电器同已有技术在接线方案上的区别。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互补继电器的斜视图。由图1可以看出,当继电器处于关断状态时,动触点〔2〕与静触点〔3〕接触。由于动触点〔2〕与TRIAC〔7〕的门极〔5〕连接,静触点〔3〕同其第二主端子〔4〕连接,所以,门极〔5〕与第二主端子〔4〕短路,TRIAC可靠截止。又由于电阻R〔8〕电容C〔9〕串联回路接在TRIAC〔7〕的第一主端子〔6〕(也就是静触点〔1〕)和门极〔5〕(也就是静触点〔3〕)之间,所以,此时该回路被动触点〔2〕接在TRIAC〔7〕的两个主端子〔4和6〕之间。因此,它是一个典型的RC吸收回路的应用。同时,动触点〔2〕与静触点〔1〕不接触,受控电路(图1中用电阻〔10〕表示,电源从端钮〔14〕接入)不通,继电器处于分断状态。当继电器受到拍合式电磁执行机构(例如在继电器中的电磁系统和衔铁〔15和16〕)的作用,迫使动触点〔2〕同静触点〔3〕分开时,随着触点之间的压力减小,触点压降升高。当该压降达到一定值时,RC回路的电流流过门极〔5〕,TRIAC导通。动触点〔2〕继续移动,最终在无电弧情况下与静触点〔1〕接触,完成闭合过程。关断过程一开始,随着触点〔1和2〕之间的压力减小,它们之间的电压降逐渐增大。由于TRIAC〔7〕的门极〔5〕此时尚未被短路,它又进入导通状态,因此动触点〔2〕和静触点〔1〕分断时不会产生电弧。当动触点〔2〕同静触点〔3〕再次接触时,门极〔5〕又被封锁,TRIAC在其两端的外电压自然过零后关断。这些过程同已有技术是相似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不增加任何元件情况下,仅仅利用接线方案的改动,使所接入的RC串联回路与转换触点巧妙结合,既作为TRIAC的控制回路,又作为它的吸收回路,同时起到保护和限制门极电流的作用,从而达到了更加理想的效果。当动触点〔2〕与静触点〔3〕接触时,RC〔8和9〕回路被接在TRIAC的两主端子〔4和6〕之间,等同于一般可控硅应用中的RC吸收回路,抑制TRIAC两端的电压上升率,起到防止跳变电压导致误导通的作用。同时还将门极〔5〕同第二主端子〔4〕短接,封锁门极电位,提高抗干扰能力。当动触点〔2〕同静触点〔1〕接触时,RC回路仅接在第一主端子〔6〕和门极〔5〕之间,作为控制回路使用,还起限制门极电流,防止TRIAC换向能力降低的作用。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得TRIAC受到了良好的保护,并且由于一件多用,减少了元件数量,使继电器结构十分简单。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图2所示的三触点组互补继电器,图1是它的电原理图。这个电磁继电器有一个拍合式电磁执行机构〔15和16〕、外壳〔18〕和基座〔17〕。基座上装有触点〔1、2和3〕的接线柱〔11、12和14〕。在基座中各接线柱之间,安排有全部的互补元件双向可控硅TRIAC〔7〕、电阻〔8〕和电容〔9〕。所说的TRIAC〔7〕为塑封元件。它的第二主端子〔4〕焊接在动触点〔2〕的接线柱〔14〕上;第一主端子〔6〕焊接在常开静触点〔1〕的接线柱〔11〕上;电阻〔8〕和电容〔9〕串联后焊接在两个静触点的接线柱〔11和14〕上。除门极〔5〕所接的接线柱之外,全部接线柱均从基座〔17〕的底部伸出,以便与受控电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互补继电器,包括一个拍合式电磁执行机构(15和16)、一组以上的转换式触点组(1、2和3)、并联在每一触点组上的双向可控硅(TRIAC)(7)、电阻R(8)和电容C(9)、以及基座(17)和外壳(18),所说的双向可控硅TRIAC的第一主端子(6)同一个静触点(1)连接,门极(5)同另一个静触点(3)连接,第二主端子(4)必定同动触点(2)连接;本实用新型区别于已有互补开关的特征是:所说的电阻R(8)电容C(9)相互串联后接在双向可控硅TRIAC(7)的门极(5)与第一主端子(6)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补继电器,包括一个拍合式电磁执行机构[15和16]、一组以上的转换式触点组[1、2和3]、并联在每一触点组上的双向可控硅(TRIAC)[7]、电阻R[8]和电容C[9]、以及基座[17]和外壳[18],所说的双向可控硅TRIAC的第一主端子[6]同一个静触点[1]连接,门极[5]同另一个静触点[3]连接,第二主端子[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红山机电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