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雨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98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雨刷,包括设于汽车上,并用于输出压缩气体的压缩气源,以及雨刷机构,雨刷机构对应于汽车上的挡风玻璃设置,该雨刷机构具有与压缩气源连通的气道,以及与气道连通的两端贯穿设置的喷气孔,喷气孔的一端构成喷气口,另一端构成进气口,且气道与喷气孔的连通口被配置为引导压缩气体射向喷气口,以可使喷气孔中形成低压区,而由进气口的进气与压缩气体共同形成喷向挡风玻璃表面的气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雨刷,通过向挡风玻璃上喷吹气流的方式对雨水进行吹离,相较于传统的摆动式刮除的雨刷结构,具有结构更为简单,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更低,以及使用寿命更长的优点。命更长的优点。命更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雨刷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雨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雨刷通常安装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或后挡风玻璃上,用于刮除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雨水或灰尘。这种雨刮器的结构复杂,通常包括驱动电机、雨刮臂以及雨刮片,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雨刮臂和雨刮片可以在与风挡玻璃保持贴合的同时于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以刮除挡风玻璃上的雨水或灰尘。
[0003]现有的雨刮臂一般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由于雨刮片与前挡风玻璃是接触性的配合,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易于因磨损而导致刮除的效果差。另外,雨刮臂和雨刮片还会因长时间受到日晒雨淋而易于发生老化和变形,最终降低使用效果。目前,通过更换雨刷用于解决解决该问题,但同时使得雨刷的维护成本变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汽车雨刷,以取代传统的需要摆动的雨刷结构,对挡风玻璃上的雨水进行吹离,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汽车雨刷,包括:
[0007]压缩气源,设于汽车上,并用于输出压缩气体;
[0008]雨刷机构,对应于所述汽车上的挡风玻璃设置,所述雨刷机构具有与所述压缩气源连通的气道,以及与所述气道连通的两端贯穿设置的喷气孔,所述喷气孔的一端构成喷气口,另一端构成进气口,且所述气道与所述喷气孔的连通口被配置为引导所述压缩气体射向所述喷气口,以可使所述喷气孔中形成低压区,而由所述进气口的进气与所述压缩气体共同形成喷向所述挡风玻璃表面的气流。
[0009]进一步的,所述雨刷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汽车上的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气筒,所述气道位于所述底座中,并于所述底座上设有贯穿布置的通孔,且所述气道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气筒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中,并由所述气筒的中心孔与所述通孔贯通形成所述喷气孔,所述喷气口和所述进气口分设于所述气筒与所述底座上,所述连通口位于所述气筒上,或形成于所述气筒和所述底座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口由所述气筒位于所述通孔内的一端和所述底座之间的间隙形成,且于所述气筒和所述底座之间围构形成有气室,所述连通口经所述气室与所述气道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气筒可轴向移动地设于所述通孔中,以可随所述气筒的移动而构成对所述连通口连通截面的调整,并于所述气筒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固定所述气筒轴向位置的紧固件。
[0012]进一步的,述雨刷机构呈长条形,且所述喷气孔为沿所述雨刷机构的长度方向并
排布置的多个。
[0013]进一步的,所述挡风玻璃为所述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所述雨刷机构布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底部,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汽车的发动机舱内连通。
[0014]进一步的,所述雨刷机构上,于所述喷气孔的下方设有泄水孔。
[0015]进一步的,述喷气孔为分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中轴线两侧的两组,且两侧的各所述喷气孔均为向所述中轴线一侧倾斜设置。
[0016]进一步的,各所述喷气孔的中心线与所述前挡风玻璃轮廓线的交点不低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可视上极限位置。
[0017]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气源为设于所述汽车上的空气压缩机,且于所述前挡风玻璃顶部的中心设有气体流速传感器,并于所述汽车上设有与所述气体流速传感器和所述空气压缩机相连的压缩机自动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相连的压缩机手动控制单元。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9]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雨刷,通过在雨刷机构中设置与压缩气源连通的气道,以及与气道连通的两端贯穿设置的喷气孔,使得压缩气体由气道与喷气孔的连通口射向喷气口,同时,还使得喷气孔中形成低压区,而由进气口的进气与压缩气体共同形成喷向挡风玻璃表面的气流,对挡风玻璃上的雨水进行吹离,并通过持续对挡风玻璃表面的喷吹,从而将雨水与挡风玻璃隔离,起到雨刷的功能。该汽车雨刷相较于传统的摆动式刮除的雨刷结构,具有结构更为简单,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更低,以及使用寿命更长的优点。
[0020]此外,底座和气筒的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而连通口由气筒的一端和底座之间的间隙形成,以及气室的设计,则利于提高由连通口流入的压缩气体,以及由底座的进气口流入的进气效果。通过气筒的轴向移动即可调整连通口连通截面,从而调节压缩气体的进气效果,其调节方式简单,使用效果好。
[0021]另外,长条形的雨刷机构以及多个喷气孔,利于提高喷向挡风玻璃表面气流的喷出效率及效果。两侧的各喷气孔均为向中轴线一侧倾斜设置,利于中轴线两侧的气流在中轴线上汇合,而可引导雨水在前挡风玻璃的中间位置向上流动,从而有效避免雨水向两侧的飞溅。将雨刷机构布置于前挡风玻璃上的使用效果更好,且通过进气口与发动机舱内连通,一方面利于发动机舱内气流的快速流通,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发动机舱内气体的温度,并结合空调的除霜功能,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前挡风玻璃上的除霜效率。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雨刷机构布置在前挡风玻璃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雨刷机构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雨刷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2中的正视图;
[0027]图5为图4中的A

A方向剖视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气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喷气孔的中心线与前挡风玻璃轮廓线之间的关系图;
[003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压缩机与气体流速传感器、压缩机自动控制单元以及压缩机手动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底座;2、气筒;3、螺母;4、空气压缩机;5、气体流速传感器;6、压缩机自动控制单元;7、压缩机手动控制单元;8、前挡风玻璃;9、泄水孔;
[0034]101、第一底座分体;102、第二底座分体;103、进气端;104、进气口;105、连接口;106、气室;107、限位台;
[0035]201、连接段;202、通风段;203、环状凸起;204、喷气口;
[0036]B、喷气孔的中心线;C、可视上极限位置;D、前挡风玻璃轮廓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气源,设于汽车上,并用于输出压缩气体;雨刷机构,对应于所述汽车上的挡风玻璃设置,所述雨刷机构具有与所述压缩气源连通的气道,以及与所述气道连通的两端贯穿设置的喷气孔,所述喷气孔的一端构成喷气口(204),另一端构成进气口(104),且所述气道与所述喷气孔的连通口被配置为引导所述压缩气体射向所述喷气口(204),以可使所述喷气孔中形成低压区,而由所述进气口(104)的进气与所述压缩气体共同形成喷向所述挡风玻璃表面的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刷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汽车上的底座(1),以及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气筒(2),所述气道位于所述底座(1)中,并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贯穿布置的通孔,且所述气道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气筒(2)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中,并由所述气筒(2)的中心孔与所述通孔贯通形成所述喷气孔,所述喷气口(204)和所述进气口(104)分设于所述气筒(2)与所述底座(1)上,所述连通口位于所述气筒(2)上,或形成于所述气筒(2)和所述底座(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由所述气筒(2)位于所述通孔内的一端和所述底座(1)之间的间隙形成,且于所述气筒(2)和所述底座(1)之间围构形成有气室(106),所述连通口经所述气室(106)与所述气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波杨尚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