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049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头枕,包括连接有头枕杆的支撑骨架和前支撑,前支撑枢接在支撑骨架上,还包括棘齿部、啮合部、摆臂以及弹性件,棘齿部固定设于前支撑上,以随动前支撑枢转,棘齿部上设有第一推动部;啮合部枢转设于支撑骨架上,因弹性力的驱使而具有啮合棘齿部的啮合运动,啮合部上固定有突起部;摆臂枢转设于棘齿部上,摆臂上设有凸块;棘齿部由收起位置枢转至展开位置时第一推动部接触摆臂,并在前支撑继续运动时,第一推动部推动摆臂摆动,使凸块接触并下压突起部;弹性件连接在前支撑和支撑骨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座椅头枕,仅通过翻转前支撑,即可实现前支撑和支撑骨架之间的锁止和解锁,不仅操作方便,而且稳定性好。而且稳定性好。而且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头枕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头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部分车辆的六向头枕使用发泡工艺加工成型(即向缝制好的面套内,直接充注发泡材料,一次性完成成型)。这种头枕普遍的缺点是前后翻转不稳定。而前后翻转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头枕前支撑调节主要是应用转轴和夹子配合来实现的,导致使用时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座椅头枕,以提高翻转时的稳定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车辆座椅头枕,包括连接有头枕杆的支撑骨架和前支撑;所述前支撑枢接在所述支撑骨架上,以可操作的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枢转,还包括棘齿部、啮合部、摆臂以及弹性件,其中:
[0006]所述棘齿部固设于所述前支撑上,以随动所述前支撑枢转;所述棘齿部上设有第一推动部;
[0007]所述啮合部枢转设于所述支撑骨架上,并因弹性力的驱使而具有啮合所述棘齿部的啮合运动,且所述啮合部上固定有突起部;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座椅头枕,包括连接有头枕杆(101)的支撑骨架(1)和前支撑(2);所述前支撑(2)枢接在所述支撑骨架(1)上,以可操作的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枢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棘齿部、啮合部、摆臂(204)以及弹性件,其中:所述棘齿部固定设于所述前支撑(2)上,以随动所述前支撑(2)枢转,且所述棘齿部上设有第一推动部;所述啮合部枢转设于所述支撑骨架(1)上,并因弹性力的驱使而具有啮合所述棘齿部的啮合运动,且所述啮合部上固定有突起部;所述棘齿部和所述啮合部啮合状态下,所述棘齿部具有随所述前支撑(2)由所述收起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的单方向枢转;所述摆臂(204)枢转设于所述棘齿部上,并于所述摆臂(204)上设有凸块(207);所述棘齿部由所述收起位置枢转至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推动部接触所述摆臂(204),并在所述前支撑(2)继续运动时,所述第一推动部推动所述摆臂(204)摆动,以使所述凸块(207)接触并下压所述突起部;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前支撑(2)和所述支撑骨架(1)之间,且所述前支撑(2)由所述收起位置枢转至展开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弹性蓄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部的枢转路径上设有推动配合部;所述推动配合部固连于所述摆臂(204)上,且所述推动配合部可被所述第一推动部推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推动部为形成于所述棘齿部上弧形通孔(208),所述推动配合部固定在所述摆臂(204)的一侧并延伸保持在所述弧形通孔(208)内;所述棘齿部随所述前支撑(2)由所述收起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枢转时,所述推动配合部由所述弧形通孔(208)的弧形一端过渡至弧形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配合部的自由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越过所述弧形通孔(208)而与所述棘齿部的侧面保持间隙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头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永帅赵博刘灿夏伟宁邹红岭张梦凯鲍一鸣张泽玉
申请(专利权)人: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