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调节的汽车后头枕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0727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于调节的汽车后头枕骨架,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两个固定杆与头枕,所述头枕内部开设有内部槽,所述内部槽内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头枕外部并与头枕通过轴承链接,所述头枕外部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与转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部槽内部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固定套设在转动轴外部,一种利于调节的汽车后头枕骨架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第一把手可以调节头枕的前后位置,通过转动第二把手可以调节头枕上下的角度,可以根据不同乘客自身的需求来调节适应的位置,有效的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装置的结构简单,可以广泛的运用于各类乘用车上。广泛的运用于各类乘用车上。广泛的运用于各类乘用车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调节的汽车后头枕骨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调节的汽车后头枕骨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头枕是一种驾驶舒适性配置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品,在车辆发生追尾时,人体由于惯性会向后倒,此时车辆加速或减速的压力都集中在人体脆弱的颈部和头部,而头枕则对此起缓冲作用,保护人体头部。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汽车后头枕只能在上下方向进行调节,不能进行前后以及角度的调节,在舒适度上不能满足乘客的自身需求,现在市场上具有调整功能的头枕一般都结构复杂,装配困难,成本高,不能广泛的运用于各类乘用车上。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利于调节的汽车后头枕骨架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利于调节的汽车后头枕骨架,通过转动第一把手来调节头枕前后方向的位置,通过转动第二把手来调节头枕角度的位置,以解决现有的汽车后头枕只能在上下方向进行调节,不能进行前后以及角度的调节,在舒适度上不能满足乘客的自身需求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调节的汽车后头枕骨架,包括两个固定杆(1)与头枕(2),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2)内部开设有内部槽(5),所述内部槽(5)内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贯穿头枕(2)外部并与头枕(2)通过轴承链接,所述头枕(2)外部设有第一把手(11),所述第一把手(11)与转动轴(10)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部槽(5)内部设有第二皮带轮(9),所述第二皮带轮(9)固定套设在转动轴(10)外部,所述第二皮带轮(9)一侧设有两个第一皮带轮(7),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7)均与内部槽(5)内侧壁通过轴承链接,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7)与第二皮带轮(9)外部套设有皮带(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调节的汽车后头枕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槽(5)内部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螺纹杆(6),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6)分别贯穿两个第一皮带轮(7)并分别与两个第一皮带轮(7)通过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6)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7),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6)另一端均贯穿头枕(2)并与头枕(2)滑动连接,所述头枕(2)外部设有两个第一U形块(14),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6)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U形块(14)一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调节的汽车后头枕骨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杆(1)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凹槽(13),两个所述固定杆(1)外部固定套设有连接板(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于调节的汽车后头枕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两个所述支撑板(4)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一端贯穿其中一个支撑板(4)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调节的汽车后头枕骨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杆(1)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块(15),两个所述第二U形块(15)均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一U形块(14)内部,所述第二U形块(15)与第一U形块(14)均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春刘秀兰吕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东之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