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永磁接触器操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11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永磁接触器操动机构在塑壳支架(4)内的上端设有动铁心(5),第二弹簧(6)的上端顶在动铁心(5)的下部,第二弹簧(6)的下端顶在塑壳支架(4)内的下部;静铁心(8)有两部分,在该两部分之间设有永磁体(9),在该两部分静铁心(8)上分别设有线圈(7),该两部分静铁心(8)的上部位于塑壳支架(4)内的下部;触头传动轴(1)穿过塑壳支架(4)和动铁心(5)的中间,位于塑壳支架(4)内的触头传动轴(1)端部设有支撑(12);第一弹簧(3)套在触头传动轴(1)的外部,触头弹簧(11)位于触头传动轴(1)内的上部,动触头(10)位于触头传动轴(1)外的上部,静触头(2)位于动触头(10)与塑壳支架(4)之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输配电设备的低压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低压交、直流接触器 的合、分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磁式接触器,其驱动机构采用的是硅钢片叠片铁心或软铁心配电磁线 圈组成。工作时通电保持,这样的机构存在能耗大、噪声大和触头弹跳多等缺点。 近年来出现的永磁机构以其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可靠性高等优点引起普遍关注并 得到不断完善和创新。永磁接触器具有噪音小,受电网电压波动影响小,特别具有 节能效果显著的特点。现有的永磁接触器操动机构的典型结构主要有双E型、U型和圆形,主要包括永 磁体、动铁心、静铁心和线圈,还有永磁体可以置于动铁心或者静铁心等位置中。 在已经公布的专利中,永磁操动机构工作原理是在控制单元回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时,利用线圈中的脉冲电流在铁心中产生与永磁体磁场相同和相反的磁场,实现合 闸和分闸。分闸所需的脉冲电流利用控制电路中失压保护装置的储能电容来提供。 实际使用中,安装或使用人员往往需要试验永磁接触器触点的性能,需要手动合闸, 但此时控制电路中的失压保护装置没有储能, 一旦手动合闸后,接触器不能自动复 位,给实际使用带来不便。现有公布的永磁接触器专利存在的一个共同缺点是,接触器在不通电时,手动 按下不能自动复位或具有自动复位功能但需要给线圈通一较小的维持电流不能完 全实现节能目的。例如专利号为200420065379. 6,专利名称为一种低压接触器的 永磁机构的专利和专利号为200420112660.0,专利名称为一种永磁式接触器操 动的专利等。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针对上述现有永磁接触器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永磁接触器操动机构,通过对现有永磁接触器操动机构的改进,采用了触 头传动轴与动铁心分离的结构形式,实现在不改变现有的永磁接触器的节能效果的 情况下接触器在不通电时,手动合上接触器能自动分断的功能。尤其是彻底解决永 磁接触器手动合闸后不能自动分断的问题。使永磁接触器在手动试验条件下的分闸 性能达到与电磁式接触器相同的效果。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永磁接触器的节能效果。技术方案所述的永磁接触器操动机构,主要包括触头传动轴、静触头、动触 头、第一弹簧、塑壳支架、动铁心、静铁心、第二弹簧、触头弹簧、线圈、永磁体 和支撑等组成;当为U型结构时,在塑壳支架内的上端设有动铁心,第二弹簧的上 端顶在动铁心的下部,第二弹簧的下端顶在塑壳支架内的下部,该第二弹簧提供动 铁心反力;静铁心有两部分,在该两部分静铁心之间设有永磁体,在该两部分静铁 心上分别设有线圈,两线圈之间串连在一起,该两部分静铁心的上部位于塑壳支架 内的下部;触头传动轴穿过塑壳支架和动铁心的中间,实现触头传动轴与动铁心分 离,位于触头传动轴端部设有支撑,用于实现当动铁心动作时,带动触头传动轴动 作;第一弹簧套在触头传动轴的外部,用于固定触头传动轴,同时提供触头传动轴 的反力;触头弹簧位于触头传动轴内的上部,动触头位于触头传动轴外的上部,静 触头位于触头传动轴与塑壳支架之间。当操动机构为双E型结构时,其动铁心和静 铁心均为E型结构,在操动机构的静铁心的心柱上镶嵌一块稀土永磁体构成复合铁 心。当为圆形结构时,在操动机构的动铁心上开孔,以实现触头传动轴与动铁心的 分离,在线圈的塑壳支架上端面与T型动铁心下端面之间装有第二弹簧,永磁体镶 嵌在静铁心的心柱上。当接触器处于分闸状态时,此时永磁体对动铁心产生的吸力不足以克服弹簧组 的反力达到吸合状态,永磁接触器处于分闸的稳定状态。当手动合上接触器时,由于触头传动轴与动铁心分离,触头传动轴向下运动, 动铁心处于保持位置。在此状态下,动铁心与静铁心之间气隙比较大,永磁体对动 铁心产生的吸力不足以克服第二弹簧的反力而使接触器保持在吸合状态下,所以当 松开后,触头传动轴在第一弹簧反力和触头弹簧反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最终回到 分闸状态。当线圈通以电流时,永磁体磁势和线圈磁势的合成磁势产生的吸力大于弹簧组 反力使动铁心开始向下运动,此时动铁心带动触头传动轴向下运动,从而使接触器处于合闸状态。在合闸状态下,动铁心和静铁心之间气隙较小,永磁体产生的吸力 可以将动铁心和静铁心保持在吸合状态,达到永磁接触器无需给线圈通电就能保持 在吸合状态的目的。有益效果采用了触头传动轴与动铁心分离的结构形式,当永磁接触器不通电 时,手动合上接触器,能够实现自动分闸功能。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永磁接触器技 术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现有永磁接触器操动机构的改进,采用了触头传动轴与动 铁心分离的结构形式,实现了在不改变现有的永磁接触器的节能效果的情况下,接 触器在不通电时,手动合上接触器能自动分断的功能。尤其是彻底解决永磁接触器 手动合闸后不能自动分断的问题。使永磁接触器在手动试验条件下的分闸性能达到 与电磁式接触器相同的效果。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永磁接触器的节能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永磁接触器的U型结构形式示意图触头传动轴1簧3,塑壳支架4,动铁心5,第二弹簧6,线圈7,静铁心810,触头弹簧ll,支撑12;图2为U型结构形式接触器处于分闸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手动合上接触器时的U型结构形式状态示意图; 图4为U型结构形式接触器处于合闸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永磁接触器双E型结构形式示意图; 图6为双E型结构形式接触器处于分闸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为手动合上接触器时的双E型结构形式状态示意图; 图8为双E型结构形式接触器处于合闸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9为永磁接触器圆形结构形式示意图; 图10为圆形结构形式接触器处于分闸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手动合上接触器时的圆形结构形式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圆形结构形式接触器处于合闸状态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永磁接触器操动机构的U型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主要由 触头传动轴l,静触头2,第一弹簧3,塑壳支架4,动铁心5,第二弹簧6,线圈7,,静触头2,第一弹 ,永磁体9,动触头静铁心8,永磁体9,动触头IO,触头弹簧ll,支撑12组成。其结构特征在于 在塑壳支架4内的上端设有动铁心5,第二弹簧6的上端顶在动铁心5的下部,第 二弹簧6的下端顶在塑壳支架4内的下部,该第二弹簧6提供动铁心5反力;静铁 心8有两部分,在该两部分静铁心8之间设有永磁体9,在该两部分静铁心8上分 别设有线圈7,两线圈7之间串连在一起,该两部分静铁心8的上部位于塑壳支架 4内的下部;触头传动轴l穿过塑壳支架4和动铁心5的中间,实现触头传动轴l 与动铁心5分离,位于触头传动轴1端部设有支撑12,用于实现当动铁心5动作时, 带动触头传动轴1动作,触头传动轴1是实现手动合闸后自动分闸的主要执行部件, 触头传动轴1由非导磁材料做成的;第一弹簧3套在触头传动轴1的外部,用于固 定触头传动轴1,同时提供触头传动轴1的反力;触头弹簧11位于触头传动轴1 内的上部,动触头10位于触头传动轴1外的上部,静触头2位于触头传动轴1与 塑壳支架4之间。当接触器处于分闸状态时(如图2),由于气隙比较大,此时永磁 体9对动铁心5产生的吸力不足以克服第一弹簧3、第二弹簧6和触头弹簧11的反 力合力达到吸合状态,接触器处于分闸的稳定状态。当手动合上接触器时,由于触头传动轴1与动铁心5分离,触头传动轴l向下运 动,动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接触器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操动机构包括触头传动轴(1)、静触头(2)、第一弹簧(3)、塑壳支架(4)、动铁心(5)、第二弹簧(6)、线圈(7)、静铁心(8)、永磁体(9)、动触头(10)、触头弹簧(11)、支撑(12);其中,在塑壳支架(4)内的上端设有动铁心(5),第二弹簧(6)的上端顶在动铁心(5)的下部,第二弹簧(6)的下端顶在塑壳支架(4)内的下部;静铁心(8)有两部分,在该两部分之间设有永磁体(9),在该两部分静铁心(8)上分别设有线圈(7),该两部分静铁心(8)的上部位于塑壳支架(4)内的下部;触头传动轴(1)穿过塑壳支架(4)和动铁心(5)的中间,位于塑壳支架(4)内的触头传动轴(1)端部设有支撑(12);第一弹簧(3)套在触头传动轴(1)的外部,触头弹簧(11)位于触头传动轴(1)内的上部,动触头(10)位于触头传动轴(1)外的上部,静触头(2)位于动触头(10)与塑壳支架(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接触器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操动机构包括触头传动轴(1)、静触头(2)、第一弹簧(3)、塑壳支架(4)、动铁心(5)、第二弹簧(6)、线圈(7)、静铁心(8)、永磁体(9)、动触头(10)、触头弹簧(11)、支撑(12);其中,在塑壳支架(4)内的上端设有动铁心(5),第二弹簧(6)的上端顶在动铁心(5)的下部,第二弹簧(6)的下端顶在塑壳支架(4)内的下部;静铁心(8)有两部分,在该两部分之间设有永磁体(9),在该两部分静铁心(8)上分别设有线圈(7),该两部分静铁心(8)的上部位于塑壳支架(4)内的下部;触头传动轴(1)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鹤云汪先兵金平房淑华毛万博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