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正明专利>正文

一种微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60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动开关,包括由上盖和底座组成的壳体、活动导电片、设置于上盖上的按压键。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常闭接脚、常开接脚、共用接脚,活动导电片后端定位于共用接脚上,其前端通过按压键分别实现与常闭接脚、常开接脚接触;单独注塑成型的底座与三个接脚分体组装在一起,三个接脚通过底座上设有的插孔插装于其中,其末端伸出壳体之外。与现有的底座通过一次性注塑方式与三个接脚成型成一体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成品率提高,不良品率低,材料消耗少,节省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三个接脚分别直接插入底座中,组装方便,生产效率也随之提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动开关,尤其涉及一种行程开关类的微动开关。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运用于鼠标内的微动开关,由上盖、底座、活动导电片、共用 接脚、常开接脚,常闭接脚、按压键及活动导电片上的复位弹簧片组装在 一起。当在未按动按压键时,借助复位弹簧片上顶的作用力,活动导电片前端的触钮与常闭接脚顶端接触;当按动按压键时,按压键压制活动导电 片的中段部位使其的前端作相对向下运动,触钮即与常闭接脚顶端断开, 与常开接脚的顶端接触,从而实现开/关。通常,这些微动开关的底座通 过一次性注塑方式与三个接脚成型成一体,这样对注塑模具的性能要求 高,而且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其加工成品率低,容易出现不良品,材 料耗费大,模具费用高,从而导致生产成本髙,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组装方便的微动开关。 根据上述需解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微动开关,包括由上盖和底座组 成的壳体、活动导电片、设置于上盖上的按压键,在底座上设有常闭接脚、 常开接脚、共用接脚,活动导电片的后端定位于与共用接脚上,其前端通 过按压键分别实现与常闭接脚、常开接脚接触,单独注塑成型的底座与三 个接脚分体组装在一起,三个接脚通过底座上设有的插孔插装于底座中, 其末端伸出壳体之外。为了使三个接脚与底座之间栢互配合,所述的插孔贯通整个底座且呈 台阶形。为了使所述的活动导电片分别实现与常闭接脚、常开接脚接触,所述 的常开接脚置于共用接脚和常闭接脚之间且其顶端的水平位置低于呈r形的常闭接脚顶端;所述的共用接脚呈q形,两顶端的外侧分 别设有凹槽和卡槽,卡槽的水平位置高于凹槽;所述的活动导电片的后端定位于共用接脚的卡槽内,其前端置于常闭接脚顶端与常开接脚顶端之 间,其前段设有一向后延伸并与其成一体的复位弹簧片;所述的复位弹簧 片呈向下的弯曲状抵于凹槽中。为了使活动导电片的前端分别与常开接脚和常闭接脚充分地接触,所 述的活动导电片的前端设有一触钮。所述的按压键位于活动导电片的中段部位之上,其顶端通过上盖设有 的穿孔伸出壳体之外。由于卡槽的水平位置比凹槽高,而复位弹簧片呈.向下弯曲状抵于凹槽 内,所以复位弹簧片产生向上顶的作用力。当未按动按压键时,借助复位弹簧片向上顶的作用力,活动导电片前端的触钮与常闭接脚顶端接触;当按动按压键时,按压键压制活动导电片的中段部位使其的前端作相对向下 运动,活动导电片前端的触钮即与常闭接脚顶端断开,与常开接脚的顶端 接触,从而使本技术实现开/关。本技术的底座单独注塑成型,与三个接脚分体组装在一起,与现 有的底座通过一次性注塑方式与三个接脚成型成一体的结构相比,加工成品率提高,不良品率低,材料消耗少,节省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三个接脚分别直接插入底座中,组装方便,生产效率也随之提高。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全剖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 3给示了本技术实施例。 一种微动开关,包括由上盖ll和 底座12组成的壳体1,底座12单独注塑成型,并与常闭接脚2、常开接 脚3、共用接脚4分体组装在一起,三个接脚分别通过底座12上设有的贯 通的台阶形插孔14插入底座中,其末端伸出壳体之外。常开接脚3置于共用接脚4和常闭接脚2之间且其顶端的水平位置低于呈r形的常闭接脚2的顶端,共用接脚4呈'叫形,两顶端的外侧分别设有凹槽42和 卡槽41,卡槽41的水平位置比凹槽42高。活动导电片5的后端51定位 于共用接脚4的卡槽41内,其上设有触钮53的前端52置于常闭接脚2的顶端与常开接脚3的顶端之间,该活动导电片5的前段设有一向后延伸并与其成一体的复位弹簧片54,复位弹簧片54呈向下的弯曲状抵于凹槽 42中。按压键6位于活动导电片的中段部位之上,其顶端通过上盖设有的 穿孔13伸出壳体之外。当在未按动按压键时,借助复位弹簧片54上顶的作用力,活动导电 片5前端的触钮53与常闭接脚2顶端接触;当按动按压键6时,如图2 所示的箭头方向,按压键6压制活动导电片5的中段部位使其的前端作相 对向下运动,活动导电片前端的触钮53即与常闭接脚顶2端断开,与常 开接脚3的顶端接触,从而使本技术实现开/关。本技术的底座单独注塑成型,与三个接脚分体组装在一起,与现 有的底座通过一次性注塑方式(俗称包塑)与三个接脚成型成一体的结构 相比,则加工成品率提高,不容易出现不良品,材料消耗减少,节省了资 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三个接脚分别直接插入底座中,组装方便,生产效 率也随之提高。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 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动开关,包括由上盖(11)和底座(12)组成的壳体(1)、活动导电片(5)、设置于上盖上的按压键(6),在底座上设有常闭接脚(2)、常开接脚(3)、共用接脚(4),活动导电片(5)后端定位于共用接脚(4)上,活动导电片(5)的前端通过按压键(6)分别实现与常闭接脚(2)、常开接脚(3)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独注塑成型的底座(12)与三个接脚(2、3、4)分体组装在一起,三个接脚(2、3、4)通过底座上设有的插孔(14)插装于底座中,其末端伸出壳体之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动开关,包括由上盖(11)和底座(12)组成的壳体(1)、活动导电片(5)、设置于上盖上的按压键(6),在底座上设有常闭接脚(2)、常开接脚(3)、共用接脚(4),活动导电片(5)后端定位于共用接脚(4)上,活动导电片(5)的前端通过按压键(6)分别实现与常闭接脚(2)、常开接脚(3)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独注塑成型的底座(12)与三个接脚(2、3、4)分体组装在一起,三个接脚(2、3、4)通过底座上设有的插孔(14)插装于底座中,其末端伸出壳体之外。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孔U4) 贯通整个底座且呈台阶形。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开 接脚(3)置于共用接脚(4)和常闭接脚(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余正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