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3153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先测定饵料中水分含量和干基含水量,然后向和面机中加入饵料和水调制,称取调制好的饵料团,填充至放有鱼钩的带盖铝盒,按压紧实后打开盖子,取出裹好饵料团的鱼钩,将包裹有饵料团的三本钩悬垂于装有清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鱼钩置于已称重的滤纸上,小心刮下钩上残留的饵料,将滤纸连同残留饵料置于烘箱烘干至恒重,称量滤纸连同残留饵料质量,最后计算附钩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易操作,检测的结果直观且准确,解决了以往鱼饵的附钩性判断完全靠经验和直觉,误差较大的问题。误差较大的问题。误差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鱼饵品质监测领域,特别是一种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垂钓中使用的饵料多为商品饵料,粉状的商品饵料加水调制后附着于鱼钩上进行垂钓,附钩性亦称持钩性,即饵料在鱼钩上的附着性。一般情况下,鱼饵附钩性差则鱼饵在入水后迅速从鱼钩上脱落,造成空钩现象,不利于垂钓;但附钩性过强,饵料入水后无法散落,不能充分雾化诱鱼同样不利于垂钓。因此,附钩性强弱是一款商品鱼饵使用效果的评价标准之一。但是长久以来,垂钓用商品鱼饵的附钩性主要依靠使用人的经验进行判断,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简单的装置可以实现垂钓用商品鱼饵附钩性的客观评价,采用数值对附钩性进行记录和比较,能够有效帮助使用人员挑选合适的鱼饵,同时该方法对商品鱼饵生产厂家研发鱼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0003]关于商品鱼饵的附钩性测试方法目前未见文献报道,在鱼饵品质监测领域本,公司针对鱼饵雾化性能已申请专利技术专利CN202011417621.1一种台钓用鱼饵雾化性能测试方法,先将鱼饵压片得到样品试片,在纸张上画出一系列同心圆,每个同心圆从内向外或由外向内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标注数字,通过记录样品试片雾化后的边缘对应的纸张上的数字,判断鱼饵的雾化度,检测结果直观准确,解决了以往对鱼饵雾化性能判断完全靠经验和直觉的问题。
[0004]现有技术中鱼饵使用过程中的附钩性均由钓手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判断,随意性较大,急需一种客观的鱼饵附钩性能测试评价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具体通过以下技术实现。
[0006]一种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测定饵料中水分含量W和干基含水量W

,准确称取质量为m1的所述饵料加入质量为m2的水,置于和面机中;
[0008]S2、开启和面机进行调制,调制完成后形成鱼饵团,取出所述饵料团用保鲜膜包裹,室温下静置;
[0009]S3、称取静置后的质量为m3的所述饵料团,填充至放有鱼钩的铝盒内,盖上铝盒盖,按压紧实后打开盖子,取出裹好所述饵料团的所述鱼钩悬垂于装有水的烧杯中;
[0010]S4、所述饵料团入水后静置不动,开始计时;
[0011]S5、计时5~20min,取出所述鱼钩置于已称重质量为m4的滤纸上,刮下钩上残留饵料团,将滤纸连同所述残留饵料团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所述滤纸和残留饵料的总质量为m5;
[0012]S6、所述饵料的附钩性F的计算方式为:
[0013]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中,参照GB/T 6435

2014(饲料中水分的测定)测定每100克饵料中水分含量W(wt%);附钩性F为无量纲,分值范围为0~100,数值越大表明附钩性越强,在鱼钩上的残留饵料越多,数值越小表明附钩性越弱,在鱼钩上的残留饵料越少;本专利技术通过严谨的方法和程序将饵料的含水量,饵料团的加水量、调制方法和醒发时间,饵料团的挂钩量、挂钩方式进行规范,降低了操作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可以对鱼饵附钩性客观的进行记录和评价;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测试方法对垂钓商品鱼饵附钩性进行测试时,需平行进行五组及以上实验,剔除异常值以平均值
±
标准差方式表示其测试结果,平行实验测试值RSD(相对标准偏差)≤10%时,测试结果方为有效,以提高测量准确度。
[0014]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饵料干基含水量W

的计算公式为:所述饵料的用量m1为200g,所述饵料加水量m2的计算公式为m2=m1×
(1

W

)。精确计算饵料干基含水量W

(wt%)和加水量m2(g),规范测试中水分对饵料附钩性的影响。
[0015]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和面机采用针式和面机,所述调制方式采用行星轨迹式搅拌。
[0016]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调制转速为80~120rpm,调制时间为60~120s,所述饵料团在室温下静置5~20min。更具体的,所述和面机转速为95rpm,调制时间为90s,所述饵料团在室温下静置15min。采用和面机对饵料进行调制,且固定和面机转速和调制时间,规范了饵料调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0017]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鱼钩为三本钩,钩高30~80mm、钩门宽5~30mm。更具体的,钩高50mm、钩门宽20mm。三本钩可直立在测试容器或试验台面上,避免了单钩测试中存在的角度倾斜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同时三本钩放置于铝盒内中心位置,钩柄处预先绑好鱼线,方便取出裹好饵料团的鱼钩。
[0018]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铝盒尺寸为内径10~60mm、高度10~40mm。更具体的,所述铝盒尺寸为内径45mm、高度25mm。铝盒盖预先打孔,使鱼钩钩柄可穿过铝盒盖,使得铝盒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方便饵料团按压紧实。
[0019]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铝盒内径应大于或等于三本钩钩门宽的2倍,高度应大于或等于三本钩钩高的1/2。三本钩挂饵量大于单钩,可避免挂饵料过小造成实验结果平行性差的缺点,采用尺寸配套的三本钩和铝盒进行饵料团的挂钩,规范了挂钩量和挂钩方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0020]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饵料团的用量m3为10~60g。更具体的,所述饵料团的用量m3为40g。
[0021]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饵料入水保持深度为3~10cm。更具体的,所述饵料入水保持深度为5cm。
[0022]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饵料入水后计时时间为10min。绑在鱼钩钩柄处的鱼线另一端绑定在玻璃棒中部,玻璃棒平放于烧杯顶部,调整鱼线长度,将包裹有饵料团的鱼钩悬垂于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固定入水时间和入水深度,测得残留饵料从而计算出饵料的附钩性F。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24]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检测的结果直观且准确,解决了以往鱼饵的附钩性判断完全靠经验和直觉,误差较大的问题。
[0025]2)本专利技术中饵料的含水量,饵料团的加水量、调制方法和醒发时间,饵料团的挂钩量、挂钩方式均对饵料的附钩性有较大影响,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严谨的方法和程序将上述各因素进行规范,降低了操作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高测量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实施例的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中,铝盒示意图;
[0027]图2为实施例的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中,三本钩示意图;
[0028]图3为实施例的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中,饵料装盒示意图;
[0029]图4为实施例的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中,饵料取出示意图;
[0030]图5为实施例的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中,饵料入水示意图;
[0031]图6为实施例的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测定饵料中水分含量W和干基含水量W

,准确称取质量为m1的所述饵料加入质量为m2的水,置于和面机中;S2、开启和面机进行调制,调制完成后形成鱼饵团,取出所述饵料团用保鲜膜包裹,室温下静置;S3、称取静置后的质量为m3的所述饵料团,填充至放有鱼钩的铝盒内,盖上铝盒盖,按压紧实后打开盖子,取出裹好所述饵料团的所述鱼钩悬垂于装有水的烧杯中;S4、所述饵料团入水后静置不动,开始计时;S5、计时5~20min,取出所述鱼钩置于已称重质量为m4的滤纸上,刮下钩上残留饵料团,将滤纸连同所述残留饵料团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所述滤纸和残留饵料的总质量为m5;S6、所述饵料的附钩性F的计算方式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饵料干基含水量W

的计算公式为:所述饵料的用量m1为200g,所述饵料加水量m2的计算公式为m2=m1×
(1

W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钓用鱼饵附钩性能测试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尚文陆治超田常清范文莹刘传菊豁银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