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324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外壳与框架间实施组装的按钮开关。其不需增大外壳和开关的外形,就可将框架可靠地安装在外壳处,以简单的组装防止安装后的框架处产生的安装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按钮开关可设有具有收装部的外侧壳体,和以盖覆着收装部的方式安装着的、设置具有结合部的一对臂状部的框架部件,在外壳上的一对相对的外侧处还设置凹入部,在臂状部的结合部处设置突起结合部,从而使该突起结合部可以通过朝凹入部的内部突出而形成结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作为各种电子设备中的操作开关使用的按钮开关组件,特别涉及对其外侧壳体和框架部件间实施安装组件的构成形式。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按钮开关的外侧壳体与框架部件间的安装组件的构成形式如附图说明图10所示。图10为表示作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按钮开关处于组装状态时用的示意性整体斜视图。正如图10所示,外侧壳体11可以由诸如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制作,并且形成上面开口的、其内部有收装部的箱形形状,在其内侧底部处还通过诸如嵌入成型等方式,配置有由诸如黄铜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固定接触点(图中未示出)。这种固定接触点具有嵌埋设置在所述外侧壳体11内侧底部处的导电部,由该导电部朝所述外侧壳体11的外侧方向延伸设置的端子部12,以及以暴露在所述外侧壳体11内侧底部处的方式配置着的、可以与图中未示出的可动接触点相接触、分离的接触部。在所述外侧壳体11上的一对外侧面部处,还形成朝外侧方向突出的钩状部11a,如后所述的框架部件上的窗口部可以结合在该钩状部11a处。在这种钩状部11a的上部处还设置楔状面11b。框架部件14可以由诸如不锈钢等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构成,大体形成为コ字型形状。杆状部件13以可移动的方式收装在所述外侧壳体11处,而且在框架部件14的中央部处还设置供所述杆状部件13贯穿通过用的贯穿孔14a,在夹持着设置该贯穿孔14a的面的两个端部处还形成一对臂状部14b。这一对臂状部14b的前端部处形成朝外侧弯曲的倾斜面部14c。由于设置这种倾斜面部14c,所以可以使朝所述外侧壳体11上的开口部处的安装容易实施。在所述臂状部14b处还设置呈矩形形状的窗口部14d,所述外侧壳体11上的钩状部11a可嵌入在该窗口部14d处,从而可以使所述外侧壳体11和所述框架部件14相结合。对于将所述框架部件14安装在所述外侧壳体11上的场合,在将图中未示出的可动接触点和所述杆状部件13插入至位于所述外侧壳体11上的收装部处之后,再通过盖覆着所述收装部的方式由所述外侧壳体11的上方处盖覆住所述框架部件14。在这时,位于设置在所述框架部件14处的一对所述臂状部14b的前端部处的倾斜面部14c,可沿着位于所述外侧壳体11上的钩状部11a处的所述楔状面11b实施插入,所以可以通过利用自身弹性朝外侧实施挤压的方式,对所述的钩状部11a实施跨接设置。在这时,所述窗口部14d的下侧边缘部将与所述钩状部11a的下部相结合,从而完成组装作业。然而,如上所述的这种现有技术中的按钮开关的外侧壳体与框架部件间的组装作业,仅仅是利用位于所述外侧壳体11上的所述钩状部11a的下部,对位于所述框架部件14上的所述窗口部14d的下侧边缘部实施结合,所以所述框架部件14容易从所述钩状部11a处脱离开,为了能够防止这一问题出现,就需要使所述钩状部11a的突出尺寸变大,因而存在有会使所述外侧壳体11的外形尺寸比较大,进而使得开关难以小型化等问题。而且,由于在将所述外侧壳体11安装所述框架部件14上时,在所述钩状部11a的宽度尺寸与所述窗口部14d的宽度尺寸间还会存在尺寸偏差,所以在所述框架部件14上会存在安装间隙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用的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按钮开关。这种按钮开关不需要增大外侧壳体和开关的外形,就可以将框架部件可靠地安装在外侧壳体处,而且以容易的组装方式就可以防止组装后的框架部件处所产生的安装间隙,从而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对外侧壳体与框架部件间实施组装。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用的本专利技术第一解决方案是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它可以设置具有收装部的外侧壳体,以及以盖覆着所述收装部的方式安装着的、设置具有结合部的一对臂状部的框架部件,而且在所述外侧壳体上的一对相对的外侧面部处还设置凹入部,在所述臂状部上的所述结合部处设置突起结合部,该突起结合部朝所述凹入部的内部突出并结合在该凹入部的内部。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用的本专利技术第二解决方案的按钮开关,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在所述外侧壳体上的一对相对的外侧面部处设置与所述凹入部相邻接的钩状部,在所述臂状部处设置窗口部,所述钩状部可嵌入至该窗口部,而且所述窗口部的下侧边缘可与所述钩状部的下侧部相结合。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用的本专利技术第三解决方案的按钮开关,其特征还可以在于使所述钩状部和所述凹入部按照在上方处配置所述钩状部,在下方处配置所述凹入部的方式,沿上下方向连续并列设置。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用的本专利技术第四解决方案的按钮开关,其特征还可以在于使所述钩状部的下侧面和所述凹入部的上侧面,由连续的同一个面构成的结合面部形成,该结合面部可以由位于所述凹入部底部处的基部,依据所述钩状部前端的行进方式延伸至所述凹入部上的开口部处的、比较宽的倾斜面构成。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用的本专利技术第五解决方案的按钮开关,其特征还可以在于通过使所述突起结合部朝所述凹入部的方向突起变形,进而使所述窗口部下侧边缘处的宽度尺寸变小的方式,由该窗口部的两侧边缘夹持着所述钩状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用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为表示作为该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用的示意性正面图。图3为表示作为该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用的示意性底面图。图4为表示作为该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用的示意性纵剖面图。图5为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外侧壳体用的示意性平面图。图6为表示作为该实施例的外侧壳体用的示意性正面图。图7为表示作为该实施例的外侧壳体用的示意性底面图。图8为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钩状部用的示意性局部剖面图。图9为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臂状部与钩状部间结合状态用的示意性说明图。图10为表示作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按钮开关处于组装状态时用的示意性整体斜视图。正如这些图所示,外侧壳体1可以由诸如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制作,并且形成为具有底部且上面开口的、在其内部形成收装部1a的箱形形状。在这种外侧壳体1的内侧底部处还通过诸如嵌入成型等方式,整体配置有由诸如黄铜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固定接触点2。该固定接触点2上的导电部嵌埋设置在所述外侧壳体1的内侧底部处,而且该固定接触点2还具有与该导电部形成为一体的、朝所述外侧壳体1的外侧方向延伸设置的端子部2a,以暴露在所述外侧壳体1内侧底部处的方式配置着的中央接触点2b,以及夹持着该中央接触点2b的、按照具有一定间隔的方式配置着的一对切换接触点2c。朝所述外侧壳体1的外侧方向延伸设置的端子部2a,可以通过在位于所述导电部处的所述外侧壳体1的内侧底部处形成若干个折曲部的方式,可与所述外侧壳体1的底侧面形成在一个表面上,而且这种端子部2a的前端部可以呈沿着所述外侧壳体1的外侧面直立向上的J字型。通过使该端子部2a的前端部形成为J字型的方式,便可以在使用着这种外侧壳体1的按钮开关的回路基板上实施表面安装。在所述外侧壳体1上彼此相对的一对外侧面部处,还形成与如后所述的框架部件中的窗口部相结合用的钩状部1b。这种钩状部1b可以按照从所述外侧壳体1的外侧面部处朝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为矩形形状,而且在作为所述外侧壳体1的开口侧的上表面边缘部处,还形成朝所述开口侧的、前端细小的楔状面1c。通过设置这种楔状面1c,可以进一步提高框架部件朝所述钩状部1b的可插入性。在所述钩状部1b的下部处,形成沿该钩状部1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设置具有收装部的外侧壳体,以及以盖覆着所述收装部的方式安装着的、设置具有结合部的一对臂状部的框架部件,而且在所述外侧壳体上的一对相对的外侧面部处还设置凹入部,在所述臂状部上的所述结合部处设置突起结合部,该突起结合部朝所述凹入部的内部突出并结合在所述凹入部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6-14 166540/991.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设置具有收装部的外侧壳体,以及以盖覆着所述收装部的方式安装着的、设置具有结合部的一对臂状部的框架部件,而且在所述外侧壳体上的一对相对的外侧面部处还设置凹入部,在所述臂状部上的所述结合部处设置突起结合部,该突起结合部朝所述凹入部的内部突出并结合在所述凹入部的内部。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侧壳体上的一对相对的外侧面部处还设置与所述凹入部相邻接的钩状部,在所述臂状部处设置窗口部,所述钩状部可嵌入至该窗口部,而且所述窗口部的下侧边缘可与所述钩状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一成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