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13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按扭开关结构,其配备有具有容放部且呈有底箱子状的壳体、露在壳体内底面上的固定触点、从固定触点引出地突出到壳体以外的接线端子及容纳在容放部内且接触离开固定触点的活动触点,其中接线端子沿壳体外侧面地弯曲下垂,在壳体外侧面上形成与接线端子配合而防止其弯曲的端子保持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作电器和通讯仪器等操作用的开关的按钮开关,尤其是涉及从壳体中引出的接线端子的保持结构。图7和图8示出了传统按钮开关的结构。图7是按钮开关的主视图,图8是其仰视图。在图中,用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并成内有容放部(未示出)的有底箱子形状地形成了壳体11。在壳体11的容放部的内底面上,设置了由一对金属线材(圆形线材)构成的固定触点(未示出),所述固定触点的另一端突出到壳体11的外侧面以外并由此形成了被连接到配设于电路板等上的电路图案内的接线端子12。在壳体11的外侧面以外并沿壳体11外侧面下垂地形成了接线端子12并且在中途形成了弯成L形的弯曲部12a。另外,由导电金属板构成的圆顶状活动触点(未示出)被容纳在壳体11的容放部内。所述活动触点是一对可接触脱离所述固定触点地设置在固定触点上的触点。另外,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的杆13被设置成可升降容放部,设置在壳体11的容放部内,通过杆13的按压动作,所述圆顶状活动触点(未示出)进行反转动作,从而所述活动触点接触脱离固定触点,由此进行开关的转换操作。另外,在壳体11的上面设置了用金属片形成环状的图中未示出的盖,它覆盖着壳体11容放部的上面并且将杆13和所述活动触点容纳在壳体11内地防止它们跳出来。可是,在上述的传统按钮开关结构中,由于在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1的内底面上配设了由圆线材构成的固定触点并且其另一端向外突出到壳体11的外侧面外地形成了所述接线端子1 2并且沿壳体11外侧面成形弯曲下垂地形成了接线端子12,所以接线端子12因是圆线材而容易在突出到壳体11外的突出部上扭曲,由于发生了端子扭曲,所以端子在把开关安装到电路板上时会倾斜,从而存在着安装性能恶化的问题。另外,由于所述接线端子12是沿壳体11的外侧面下垂地形成的,所以把开关锡焊安装到电路板上时,存在着焊剂沿壳体11外侧面与接线端子12之间的小间隙并通过毛细管现象侵入壳体11内部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供这样一种非常可靠的按钮开关结构,其中在用圆线材作固定触点与接线端子的按钮开关结构中,在防止了沿壳体外侧面使接线端子弯曲下垂时的端子扭曲和端子弯曲的同时,还能够防止焊剂在将所述开关锡焊到电路板上时通过毛细管现象而侵入壳体内部。为解决上述课题,作为第一种措施地提出了一种配备有具有容放部且成有底箱子形状的壳体、露在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上的固定触点、从所述固定触点引出地突出到壳体以外的接线端子以及容纳在所述容放部内且可接触离开所述固定触点的活动触点的按钮开关,其特征是,所述接线端子沿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地弯曲下垂,在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形成了与所述接线端子配合而防止所述接线端子弯曲的端子保持部。另外,作为第二种措施提出了以下特征,即所述端子保持部是利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的纵槽形成的。另外,作为第三种措施提出了以下特征,所述纵槽成型于所述壳体外侧面的所述接线端子弯曲部的附近。另外,作为第四种措施提出了以下特征,在成型有所述纵槽的所述壳体外侧面的底面附近,与所述纵槽连接设置地形成了使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壳体外侧面分开的切口凹部。另外,作为第五种措施提出了以下特征,所述接线端子是用圆形金属线材制成的。如上所述,由于从固定触点引出地突出到壳体外部的接线端子沿壳体外侧面弯曲下垂并且在壳体外侧面上形成了与接线端子配合地防止其弯曲的端子保持部,所以通过端子保持部防止了接线端子的扭曲和弯曲,从而本专利技术的按钮开关结构能够防止因端子在将按钮开关安装到电路板上时会倾斜而引起的安装性能恶化。另外,由于端子保持部是由设置在壳体外侧面上的纵槽形成的,所以能够只沿纵槽弯曲地防止扭曲和弯曲,从而通过简单结构可靠地防止了扭曲和弯曲。另外,由于纵槽成型于壳体外侧面的接线端子的弯曲部附近,所以接线端子因其是圆线材而容易在突出到壳体外的突出部上扭曲并也容易弯曲,从而可靠防止了扭曲和弯曲。另外,在形成有纵槽的壳体外侧面底面部附近,由于与纵槽连设地形成了使接线端子与壳体外侧面分开的切口凹部,所以能够在壳体底面侧上使接线端子与壳体外侧面之间分离很大,从而在将接线端子锡焊到电路板等的电路图案上时,能够防止焊剂沿壳体外侧面与接线端子之间的小间隙通过毛细管现象侵入壳体内。另外,由于接线端子是用圆形金属线材制成的,所以弯曲和切断等加工性能优良,另外,与冲压金属板进行制造接线端子的成型方法相比,可以材料成本格外低廉地制成所述接线端子。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按钮开关平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同一按钮开关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同一按钮开关的仰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同一按钮开关的纵截面图。图5是表示把本专利技术的同一按钮开关保持在载带上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把本专利技术的同一按钮开关保持在载带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传统按钮开关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传统按钮开关的仰视图。在图1至图6中,壳体1是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制成的并且它呈内有容放部1a的有底箱形。在壳体1容放部1a的内底面上,配设了由一对圆形金属线构成的对置的固定触点2、2。所述固定触点2、2被引出的另一端突出到壳体1的外侧面以外,从而在突出的自由端上分别形成了被连接到未示出的电器电路板等的电路图案上的接线端子3。另外,沿壳体1外侧面下垂地形成了接线端子3并形成了在突出到外侧面的部分上弯成形的弯曲部3a。在壳体1的外侧面上形成了一对平坦部1b,所述接线端子3突出在平坦部1b上。在平坦部1b上,其宽度与接线端子3的线材直径几乎一样地形成了从接线端子3的弯曲部3a起垂直于壳体1底面地延伸的纵槽1c,因而所述接线端子3沿纵槽1c下垂。此时,由于接线端子3与纵槽1c配合地从两侧被夹位,所以防止了接线端子3扭曲弯曲的发生。另外,在形成纵槽1c的平坦部1b上,形成了在壳体1底面侧上与所述纵槽1c连接设置的且比纵槽1c的宽度更宽地制成的切口凹部1d。由于设置切口凹部1d,所以能够在所述壳体1底面侧上使接线端子3与壳体1的外侧面之间分开更大,因而在将接线端子3连接到图中未示出的电路板等的电路图案上的情况下进行锡焊时,能够防止焊剂沿壳体1的外侧面与接线端子3的微小间隙而通过毛细管现象侵入壳体1的内部。活动触点4是将导电金属片加工成圆盘形而制成的触点,其中央部被加工成圆顶状。活动触点4被容纳在壳体1的容放部1a内并且以一定间隔配设在固定触点2、2上,通过活动触点4在后述杆5的按压部5a的按压下而反转,可以进行接触脱离固定触点2、2的开关转换操作。杆5是由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的,杆5具有容纳在壳体1容放部1a中并按压活动触点4的圆顶部地使所述活动触点反转的按压部5a、突出到壳体1开口部外的并从外部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部5b。用金属平板成环状地形成了盖6,在盖6的中央设置了使所述杆5插入的通孔6a。盖6覆盖着壳体1的容放部1a的上面并由此将杆5和活动触点4容纳在壳体1内从而防止了它们跳出。另外,将盖6安装在壳体1上的方法是这样的,在将壳体1上部侧壁1e遍及整个圆周地铆固在内侧上的情况下(环铆),使盖6的外周面被覆盖地将所述盖6安装在壳体1上。这样一来,通过将盖6的外周面与壳体1上面环铆在一起,从而能够防止灰尘等从外界侵入壳体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它配备有具有容放部且成有底箱子形状的壳体、露在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上的固定触点、从所述固定触点引出地突出到壳体以外的接线端子以及容纳在所述容放部内且可接触离开所述固定触点的活动触点,所述接线端子沿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地弯曲下垂,在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形成了与所述接线端子配合而防止所述接线端子弯曲的端子保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11-29 337394/991.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它配备有具有容放部且成有底箱子形状的壳体、露在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上的固定触点、从所述固定触点引出地突出到壳体以外的接线端子以及容纳在所述容放部内且可接触离开所述固定触点的活动触点,所述接线端子沿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地弯曲下垂,在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形成了与所述接线端子配合而防止所述接线端子弯曲的端子保持部。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充弘佐藤秀隆吉田喜郎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