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85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接触器,在邻接的主接点(3)之间设置有相间隔离壁(17),其中,在相间隔离壁(17)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部(23),并使其位于通过主接点(3)的开闭而产生的电弧气体的排出路径(箭头所示)的途中。通过设置该凹部(23),从发弧点向排气窗(20)的电弧气体在作为停留点的凹部(23)内产生滞留,使电弧气体的排出速度缓和。其结果,通过从电弧气体向相间隔离壁(17)的热传递而增加扩散的热量,从排气口(20)喷出的电弧气体的温度降低。因此,能够抑制被电弧气体喷吹的主端子(6)的过热而引起的配线电缆的损伤以及相间隔离壁(17)的熔融。(*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马达电路的开关等中所使用的电磁接触器,特别涉及接点开闭时发生的电弧气体的排出处理。
技术介绍
关于电磁接触器的电弧气体的排出处理,例如在日本专利实开平01-70228号公报中有所揭示,对图3~图5的现有例再次进行说明。这里,图3是三极电磁接触器的纵截面图,图4是图3的电磁接触器的中间极的通电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在图3~图5,特别是在图3中,电磁接触器具有由互相相对的一对固定接触元件1、1和桥接其之间的可动接触元件2所构成的多相(图示中是三相)主接点3,在固定接触元件1的一端以及可动接触元件2的两端分别接合有固定接点4与可动接点5,同时,在固定接触元件1的另一端一体设置有主端子6。电磁接触器的模型壳体由上部框架7以及下部框架8所构成,固定接触元件1分别从图3的左右方向被压入到上部框架7的沟穴内。在上部框架7的头部安装有覆盖主接点3的消弧盖9。可动接触元件2被插入在可动接触元件支撑物10内,由压缩线圈弹簧构成的接触弹簧11所保持。可动接触元件支撑物10可滑动地沿着图3的上下方向在上部框架7内引导,在该可动接触元件支撑物10上连接有可动铁芯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接触器,具有由互相相对的一对固定接触元件以及桥接它们之间的可动接触元件所构成的多相主接点,在邻接的所述主接点之间设置有相间隔离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间隔离壁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部,并使其位于因所述主接点的开闭而产生的电弧气体 的排出路径的中途。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2-11-27 343940/20021.一种电磁接触器,具有由互相相对的一对固定接触元件以及桥接它们之间的可动接触元件所构成的多相主接点,在邻接的所述主接点之间设置有相间隔离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间隔离壁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久保幸治笠原广敏小川秀彦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