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丸除锈剂生产用的自动填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621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填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抛丸除锈剂生产用的自动填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装置喷料混料方式影响多种物料之间的相互接触混合,混合效率低,物料填料作业时物料的流动性差,混合效果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抛丸除锈剂生产用的自动填料装置,包括料箱,所述料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该装置通过设置转盘、离心臂和推拉臂结构,实现活塞板左右侧物料向料箱内侧交替给料操作,避免了大批量原料的黏结,加强了混料填料的作业效率,缩短了作业时间,通过设置联动杆、齿条和齿轮带动中心转杆进行转动动作,加强了料箱内侧物料的流动性,提升了混合效果。提升了混合效果。提升了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丸除锈剂生产用的自动填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填料装置
,具体为一种抛丸除锈剂生产用的自动填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过抛丸的方式磨削工件板材表面锈迹,辅以除锈剂的浸润效果能够有效的除去工件表面的锈斑。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1、现有装置在进行配料混料作业时,单种原料依次一次性导入,原料之间混合接触效果,配料填料作业效率低,混料效果差;2、现有装置填料倒料过程中物料的流动性较差,物料容易堆积在同一位置,导致黏结问题,混合效果不好,容易产生混合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抛丸除锈剂生产用的自动填料装置,解决了现有装置喷料混料方式影响多种物料之间的相互接触混合,混合效率低,物料填料作业时物料的流动性差,混合效果差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抛丸除锈剂生产用的自动填料装置,包括料箱,所述料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管座,所述管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中心转杆,所述中心转杆的底端贯穿盖板并延伸至料箱的内侧,所述中心转杆的底部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杆。
[0008]所述中心转杆的顶部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背侧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左右侧穿插套设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盖板的顶面,所述齿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联动杆。
[0009]所述盖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机轴固定套接有转盘,所述转盘表面的偏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离心臂,所述离心臂的左端与联动杆活动套接。
[0010]所述联动杆的后端活动套接有推拉臂,所述推拉臂的中部穿插套设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盖板的顶面。
[0011]所述盖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给料罐,所述给料罐的底部的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所述给料罐背部的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的中部均串联有单向阀,所述给料罐的内侧活动套设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右端贯穿给料罐的右侧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活塞杆的右端与推拉臂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盖板的背侧延伸出料箱顶部的映射阴影,所述盖板背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在电机的下方。支撑座加强盖板的位置固定效果,避
免盖板后部延伸过长导致的力臂过长,电机的重量导致盖板受压变形。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座的内侧嵌套有轴承,所述中心转杆的中部固定套设在轴承的内圈中。通过轴承实现中心转杆相对于盖板位势高度的确定,对中心转杆提供支撑效果。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框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框相互平行设置在盖板表面的左右侧,所述齿条的背侧固定连接有一体化的穿插板条,所述穿插板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左右侧的支撑框内侧。通过支撑框对齿条的左右平移动作进行支撑和约束导向,提升装置动作的稳定性。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推拉臂与齿条平行设置,所述推拉臂的长度为给料罐轴线长度的1.2~1.5倍。平行设置配合联动杆保障了推拉臂和齿条动作的同步性。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活塞杆的轴线的延长线与转盘轴线相交且相互垂直。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抛丸除锈剂生产用的自动填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装置通过设置转盘、离心臂和推拉臂结构,带动活塞板在给料罐内侧左右往复动作,并配合单向阀,实现活塞板左右侧物料向料箱内侧交替给料操作,交替分次给料的作业方式避免了大批量原料的黏结,有利于两种原料之间的接触和交融,加强了混料填料的作业效率,缩短了作业时间。
[0020](2)、该装置通过设置联动杆、齿条和齿轮带动中心转杆进行转动动作,辅以给料罐的交替给料动作,在供料时实现料箱内侧物料的流动混合,加强了料箱内侧物料的流动性,提升了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的背向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给料罐的正剖图。
[0024]图中:1料箱、2盖板、3管座、4中心转杆、5搅拌杆、6齿轮、7齿条、8支撑框、9联动杆、10电机、11转盘、12离心臂、13推拉臂、14限位框、15给料罐、16第一出料管、17第二出料管、18第一进料管、19第二进料管、20单向阀、21活塞板、22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抛丸除锈剂生产用的自动填料装置,包括料箱1,料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2,盖板2的背侧延伸出料箱1顶部的映射阴影,盖板2背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设置在电机10的下方,盖板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管座3,管座3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中心转杆4,管座3的内侧嵌套有轴承,中心转杆4的中部固定套设在轴承的内圈中,中心转杆4的底端贯穿盖板2并延伸至料箱1的内侧,中心转杆
4的底部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杆5。
[0027]中心转杆4的顶部固定套接有齿轮6,齿轮6的背侧啮合有齿条7,齿条7的左右侧穿插套设有支撑框8,支撑框8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支撑框8相互平行设置在盖板2表面的左右侧,齿条7的背侧固定连接有一体化的穿插板条,穿插板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左右侧的支撑框8内侧,支撑框8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盖板2的顶面,齿条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联动杆9。
[0028]盖板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0,电机10的机轴固定套接有转盘11,转盘11表面的偏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离心臂12,离心臂12的左端与联动杆9活动套接。
[0029]联动杆9的后端活动套接有推拉臂13,推拉臂13与齿条7平行设置,推拉臂13的长度为给料罐15轴线长度的1.2~1.5倍,推拉臂13的中部穿插套设有限位框14,限位框1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盖板2的顶面。
[0030]盖板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给料罐15,给料罐15的底部的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料管16和第二出料管17,给料罐15背部的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18和第二进料管19,第一出料管16、第二出料管17、第一进料管18和第二进料管19的中部均串联有单向阀20,给料罐15的内侧活动套设有活塞板21,活塞板2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22,活塞杆22的轴线的延长线与转盘11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丸除锈剂生产用的自动填料装置,包括料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管座(3),所述管座(3)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中心转杆(4),所述中心转杆(4)的底端贯穿盖板(2)并延伸至料箱(1)的内侧,所述中心转杆(4)的底部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杆(5);所述中心转杆(4)的顶部固定套接有齿轮(6),所述齿轮(6)的背侧啮合有齿条(7),所述齿条(7)的左右侧穿插套设有支撑框(8),所述支撑框(8)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盖板(2)的顶面,所述齿条(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联动杆(9);所述盖板(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机轴固定套接有转盘(11),所述转盘(11)表面的偏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离心臂(12),所述离心臂(12)的左端与联动杆(9)活动套接;所述联动杆(9)的后端活动套接有推拉臂(13),所述推拉臂(13)的中部穿插套设有限位框(14),所述限位框(1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盖板(2)的顶面;所述盖板(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给料罐(15),所述给料罐(15)的底部的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料管(16)和第二出料管(17),所述给料罐(15)背部的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18)和第二进料管(19),所述第一出料管(16)、第二出料管(17)、第一进料管(18)和第二进料管(19)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先冯三群李得成邢亚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安泰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