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旋钮按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576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旋钮按键,包含一固定座,一呈可转动的装设在该固定座顶侧的旋钮,一装设在旋钮顶侧并勾结于该固定座且压置一弹性件的按键,及依序装设在该固定座底侧的一扭力弹簧、一固结该旋钮的刷板与固结在一电路板上的一开关。当按压该按键,则可借由一作动杆压触该开关并使该电路板传输讯息,且松放后可借由该弹性件自动复位,当转动该旋钮,则可带动该刷板转动并借由该电路板传输讯息,且松放后可借由该扭力弹簧自动复位,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该按键与该旋钮不会互相干扰相对可降低损坏率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操作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施用于数字产品的复合式旋钮按键
技术介绍
一般常见安装于数字相机的复合式旋钮按键,具有一可按压以控制快门的按键,及一呈可转动的且同轴装设于该按键外并可调整相机使用功能的模式转盘或使镜头伸缩的旋钮,如图1所示,为美国第6,610,937号专利案的一组合剖视图,该专利案的复合式旋钮按键10具有一固定座11,一装设在该固定座11顶侧内的定位弹片(图未示),一呈可转动的组设在该定位弹片上并位于该固定座11内的模式转盘13,一装设在该模式转盘13的一容置槽131内的压缩弹簧14,一套设在该压缩弹簧14上并借由二勾脚151勾结该模式转盘13的按键15,一装设在该固定座11底侧并可被该模式转盘13带动且具有数刷脚161的刷板16,一位于该刷板16下方的电路板18,及一装设在该电路板18上的开关19。该按键15还具有一中心轴152依序穿过前述元件并恰位于该开关19上方,当按压该按键15,就可借由该中心轴152压触该开关19以控制快门,并可借由该压缩弹簧14自动复位,当转动该模式转盘13,则可带动该刷板16转动并使所述刷脚161在该电路板18上移动且传输讯息,进而可切换相机的使用功能,例如拍照、录像、播放、.....等。该复合式旋钮按键10虽然具有上述使用功能,但是存有当转动该模式转盘13,则该按键15会随着转动并使该中心轴152长期与该开关19接触,导致该中心轴152与该开关19较易产生磨损、较易产生误触讯号、较易产生粉尘脱落,终有故障率较高的缺点。如图2所示,为美国第6,525,277号专利案的一组合剖视图,该专利案的复合式旋钮按键20具有一设置有一呈S形的触板211的电路板21,一组设该触板211并具有一支脚221位于该电路板21上的驱动座22,一装设在该触板211上的弹性体23,一套设于该触板211外并位于该电路板21上的刷板24,一装设在该刷板24底侧并接触该电路板21的刷脚25,一供前述构件安装的承座26,一套设在该承座26的一凸缘261外的扭力弹簧27,一设置有一中心轴281抵置于该弹性体23上的按键28,及一套设在该按键28外并组结该承座26的旋钮29,该旋钮29是透过底部的数凸块(图未示)穿过该承座26的数弧形槽(图未示)而与该刷板24连结。当按压该按键28,就可借由该中心轴281压触该弹性体23并使该驱动座22的支脚221接触该电路板21以控制快门,且可借由该弹性体23使该按键28自动复位,当转动该旋钮29,则可带动该刷板24转动,并使该刷脚25在该电路板21上移动且传输讯息,进而可使镜头伸缩(Zoom in or Zoom out),且可借由该扭力弹簧27使该旋钮29自动复位。该复合式旋钮按键20虽然具有上述使用功能,但同样存有当转动该旋钮29,则该按键28会随着转动并使该中心轴281长期与该弹性体23旋转接触,导致该中心轴281与该弹性体23较易产生磨损、较易误触讯号、较易产生粉尘脱落,终有故障率较高的缺失;此外,因为该扭力弹簧27是位于该承座26上方,所以该旋钮29须具备适当高度以容纳该扭力弹簧27,导致有该复合式旋钮按键20整体体积较大的缺失。此外,美国第6,621,016号专利案同样具有当转动旋钮,则按键会随着转动,导致有故障率较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旋钮与按键不会互相干扰,可降低损坏率的复合式旋钮按键。本专利技术复合式旋钮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旋钮按键包含一用以固设于一数字产品的一壳体的固定座,一呈可转动的装设在该固定座顶侧的旋钮,一呈可线性移动但不可转动地装设在旋钮顶侧并勾结于该固定座且压置一弹性件的按键,及依序装设在该固定座底侧的一扭力弹簧、一固结于该旋钮的刷板、一开关与一固设于该数字产品的电路板。该固定座包括分别贯穿一顶面与一底面的一穿孔,位于该穿孔两侧的二第一弧形孔,一自该底面朝向底端延伸的固定柱,及一自该顶面朝向该底面设置并连通该穿孔、该二第一弧形孔的第一容置槽。该旋钮包括一具有一顶面与一底面并可置入该第一容置槽内的本体,一自该本体的底面延伸的轴柱,贯穿该本体的顶面与底面并位于该轴柱两侧的二第二弧形孔,自该底面延伸并可穿过该二第一弧形孔的二插脚,及一自该底面长出的驱动柱。该按键包括具有一顶面与一底面的按压体,自该底面延伸并穿过该弹性件且可在该轴柱内线性移动的作动杆,及自该底面延伸并穿过该二第二弧形孔且可勾置该固定座的底面的二勾脚。该扭力弹簧包括一套设于该轴柱的本体,及自该本体延伸且可被该固定柱挡制及可被该驱动柱扳动的二支脚。该刷板是固置在该二插脚底端,具有一供该作动杆穿过的轴孔,及一朝向该电路板延伸的刷脚。该开关是固结在该电路板上并位于该作动杆的正下方,该电路板则与该二刷脚接触。借此,当按压该按键,则可驱动该作动杆压触该开关并使该电路板导通,且松放后可借由该弹性件的回复弹力自动复位,当转动该旋钮,则可带动该刷板转动同时该刷脚在该电路板上移动并传输讯息,且松放后可借由该扭力弹簧的回复弹力自动复位,使本专利技术具有该按键与该旋钮不会互相干扰相对可降低损坏率的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美国第6,610,937号专利案的一组合剖视图;图2是美国第6,525,277号专利案的一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复合式旋钮按键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分解立体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固定座的一仰视图;图6是沿图3中的直线6-6所取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3中的直线7-7所取的剖视图;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组合仰视图,说明一扭力弹簧处于正常状态;图9是一类似于图8的视图,说明该扭力弹簧处于一被扳动的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复合式旋钮按键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4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式旋钮按键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分解立体图,该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用以固设于一数字产品的一壳体(例如数字相机,图未示)的固定座30,一呈可转动的装设在该固定座30顶侧的旋钮40,一装设在该旋钮40顶侧的弹性件50,一装设在旋钮40顶侧并与该固定座30勾结的按键60,及依序装设在该固定座30底侧的一扭力弹簧70、一刷板80、一开关90与一固设于该数字产品的电路板100。配合图5所示,为该固定座30的仰视图,该固定座30包括呈反向的一顶面31与一底面32,贯穿该顶面31与该底面32的一穿孔33与位于该穿孔33两侧的二第一弧形孔34,一自该底面32成型并位于该二第一弧形孔34外侧的凸缘35,一自该底面32长出并位于该凸缘35内的固定柱36,及一自该顶面31朝向该底面32凹设并连通该穿孔33与该二第一弧形孔34的第一容置槽37。较佳地,该固定座30还包括自该穿孔33朝向该二第一弧形孔34设置的二限位槽38。配合图6、7所示,为沿图3中的直线6-6及直线7-7所取的剖视图,该旋钮40包括由一顶面411与一底面412及一连结环面413所形成的一本体41,一自该底面412延伸的轴柱42,一自该顶面411朝向该轴柱42贯穿的轴孔43,贯穿该顶面411与该底面412并位于该轴孔43两侧且对齐该穿孔33的二第二弧形孔44,自该底面412长出并对齐该二第一弧形孔34的二插脚45,一自该底面412长出并邻近该轴柱4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旋钮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旋钮按键包含一固定座,包括分别贯穿一顶面与一底面的一穿孔与位于该穿孔两侧的二第一弧形孔;一旋钮,包括具有一顶面与一底面的一本体,一自该本体的底面延伸并穿过该穿孔的轴柱,贯穿该本 体的顶面与底面并位于该轴柱两侧的二第二弧形孔,及自该底面延伸并穿过该二第一弧形孔的二插脚;一弹性件,是位于该轴柱上;一按键,包括具有一顶面与一底面的按压体,自该底面延伸并穿过该弹性件且在该轴柱内线性移动但不转动的作动杆,及自 该底面延伸并穿过该二第二弧形孔且勾置该固定座的底面的二勾脚;一扭力弹簧,是套设于该轴柱外并被该旋钮扳动;一刷板,是固置在该二插脚底端,包括一供该作动杆穿过的轴孔,及一朝下延伸的刷脚;及一开关,是设置在一电路板上并位于 该作动杆的正下方,该电路板则与该刷脚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旋钮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旋钮按键包含一固定座,包括分别贯穿一顶面与一底面的一穿孔与位于该穿孔两侧的二第一弧形孔;一旋钮,包括具有一顶面与一底面的一本体,一自该本体的底面延伸并穿过该穿孔的轴柱,贯穿该本体的顶面与底面并位于该轴柱两侧的二第二弧形孔,及自该底面延伸并穿过该二第一弧形孔的二插脚;一弹性件,是位于该轴柱上;一按键,包括具有一顶面与一底面的按压体,自该底面延伸并穿过该弹性件且在该轴柱内线性移动但不转动的作动杆,及自该底面延伸并穿过该二第二弧形孔且勾置该固定座的底面的二勾脚;一扭力弹簧,是套设于该轴柱外并被该旋钮扳动;一刷板,是固置在该二插脚底端,包括一供该作动杆穿过的轴孔,及一朝下延伸的刷脚;及一开关,是设置在一电路板上并位于该作动杆的正下方,该电路板则与该刷脚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旋钮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还包括自该穿孔朝向该二第一弧形孔设置的二限位槽,每一勾脚各具有一自该底面延伸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荣俊
申请(专利权)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