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断路器的可动接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527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得到一种电路断路器的可动接触装置,其是无分流通电机构,但通电能力高、体积小,且接触电阻稳定。其构成为:在每1极并排设置多个可动接触件(8),在该多个可动接触件(8)之间,利用定位单元(8c)定位并夹持安装使倾斜的螺旋弹簧形成为环状的斜螺旋环状弹簧(17)的内径部(17a),可动接触件(8)利用斜螺旋环状弹簧(17)推压在支承可动接触件(8)的可动接触件支承部(11)的连接导体(11b)上进行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线用断路器或漏电断路器等电路断路器的可动接触装置
技术介绍
电路断路器的开闭寿命包括机械开闭寿命和电子开闭寿命,机械开闭寿命主要由机构部的磨损或损伤决定,作为机构部的损伤,因铜的扁平线或薄板具有挠性而进行电气连接的部件(以下称为分流器)的疲劳断线,成为限制开闭寿命的最大因素。作为处理上述因素的方法,已知有下述通电机构,其使可动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支承部滑动接触,利用设置在可动接触件支承部的外部的压缩弹簧,提高可动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支承部的接触压力,由该可动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支承部构成的可动接触装置,因为未使用分流器,所以通常称为“无分流器通电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专利第3396877号公报(图1)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电路断路器的可动接触装置按照上述方式构成,其存在以下问题,即,可动接触件的厚度尺寸容易变化、可动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支承部之间的接触电阻不稳定。另外,因为是使压缩弹簧从可动接触件支承部外侧推压的构造,所以还存在该通电机构所需的部分的容积增大的问题。而且,由压缩弹簧的推压构造会使得可动接触件支承部的相对的接触面在弯曲的同时与可动接触件接触,容易由弯曲引起点接触,相反,会导致接触电阻的增加。该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体积小且接触电阻稳定的电路断路器的可动接触装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路断路器的可动接触装置,其具有横杆,其与开闭机构部连接,以与开闭机构部联动而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可动接触件,其具有转动孔,使轴穿过该转动孔,使前述轴的两端被前述横杆支承,以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并排设置在前述横杆上;可动接触件支承部,其具有前述轴穿过的通孔,具有相对的一对连接导体部,同时固定在收容前述开闭机构部的壳体上;以及斜螺旋环状弹簧,其收容在弹簧收容部中,同时被前述可动接触件夹持安装,该弹簧收容部设置在与前述可动接触件支承部的连接导体部相对的、前述可动接触件的接触部的相反面上,构成为,前述可动接触件被前述斜螺旋环状弹簧推压在前述可动接触件支承部的前述连接导体部上而进行滑动。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是机械开闭寿命长的无分流器通电机构,可以得到接触电阻稳定且通电能力高的电路断路器的可动接触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路断路器的可动接触装置的关闭状态的纵侧剖面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A-A线的局部剖面顶视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B-B线的剖面底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斜螺旋环状弹簧的外观斜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斜螺旋环状弹簧的具体形状说明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斜螺旋环状弹簧的位移和负荷的关系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路断路器的可动接触装置的与实施方式1的图3相同部分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路断路器的可动接触装置的闭合状态的纵侧剖面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A-A的局部剖面顶视图,兼作为每1极的可动接触装置的平面图。另外,图3是沿着图2中的B-B线的剖面底视图,图4是斜螺旋环状弹簧的外形斜视图,图5是斜螺旋环状弹簧的具体形状说明图,图6是表示斜螺旋环状弹簧的位移与载荷的关系的图。在图中,外罩1以及基座2构成电路断路器101的壳体,其分别由例如热塑性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在基座2中收容开闭机构部102,与该开闭机构部102联动的手柄3,从外罩1的手柄用窗孔1a向外罩1的表面突出,以可以通过手动从外部进行操作。而且,以电路断路器101的手柄3的位置为中心,图1的图中右侧与未图示的电路的电源侧电线连接,左侧与负载侧电线连接。构成与电源侧电线连接的连接部的固定接触件4,利用螺栓5固定在基座2上,紧固在该固定接触件4上的固定触点6,与紧固在可动接触件8的一端上的可动触点7接触、分离,以进行电路的连接断开。在可动接触件8的另一端设置转动孔8a(如图2所示),轴9穿过转动孔8a,通过该轴9的两端被横杆10支承,可动接触件8以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形成于横杆10上,由此,以轴9为支点转动,可动触点7与固定触点6接合、分离。可动接触件8线对称地并排设置,同时被可动接触件支承部11挟持,可动接触件支承部11利用螺栓12固定在基座2上,利用螺栓13与中继导体14连接。另外,中继导体14经由未图示的构成过电流断开装置的发热器(heater),与构成和负载侧电线连接的连接部的负载导体15连接。因此,闭路状态下的电流路径为,固定接触件4→固定触点6→可动触点7→可动接触件8→可动接触件支承部11→中继导体14→发热器→负载导体15。此外,在上述结构中,由可动接触件8、轴9、横杆10、可动接触件支承部11以及后述的斜螺旋环状弹簧17,构成可动接触装置103。可动接触件支承部11由以下部分一体地形成未图示的螺栓用内螺纹,其螺合螺栓12;基部11a,其具有螺栓13穿过的安装孔11c;以及一对连接导体部11b,其从该基部11a以直角立起,端部相对,具有用于使轴9穿过的通孔11d。在与可动接触件支承部11相对的表面、即并排设置的可动接触件8的各个接触部8d的相反面上,设置弹簧收容部8b及作为定位单元的定位凸部8c,在弹簧收容部8b内收容斜螺旋环状弹簧17,被可动接触件8夹持安装。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线性对称地一个一个地并排设置可动接触件8,但也可以并排设置多个可动接触件8而形成。另外,作为定位单元的定位凸部8c与可动接触件8成为一体,但也可以成为与可动接触件8分离的圆筒状部件,轴9插入其中。下面,对如上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路断路器的可动接触装置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斜螺旋环状弹簧17被夹持安装在并排设置的可动接触件8之间,将可动接触件8向可动接触件8的相对的面接近的方向推压,直到至少小于或等于一对连接导体11b之间的尺寸C(如图2所示),插入到一对连接导体部11b之间。之后,使通孔11d与转动孔8a对齐,插入轴9之后,使该轴9与横杆10的U字状的槽卡合,利用使可动触点7和固定触点6之间形成压力接触的接压弹簧(未图示),向可动接触件8施加旋转扭矩,由此产生固定触点6(参照图1)和可动触点7的接触压力,构成电路断路器的可动接触装置。此时,由于利用斜螺旋环状弹簧17,可动接触件8的接触部8d可以相对连接导体部11b确保面接触,所以接触电阻稳定。另外,由于不需要严格管理可动支承部11的尺寸C,同时不需要使连接导体部11b弯曲,所以可以使该连接导体部11b的壁厚增加,能够降低电阻值,提高通电能力。下面,对斜螺旋环状弹簧17进行详细说明。斜螺旋环状弹簧17例如由实施了镀镍的不锈钢丝形成,如图4及5(a)所示,在确保内径部17a为规定尺寸的状态下,通过连接螺旋弹簧的两端而形成环状,并且,如将图5(a)的局部放大的图5(b)所示,使与线圈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为X方向、使垂直于X的方向(图5的图中上下方向)为Z方向,使线圈上的任意一点为A,将该点A相对于中心轴的垂线的交点设为イ,在从Y方向观察线圈时,将从A沿线圈向逆时针方向推进半周的情况下的点B相对于中心轴的垂线的交点设为ロ,将从A沿着线圈向顺时针方向推进半周的情况下的位置C相对于中心轴的垂线的交点设为ハ,则在普通的螺旋弹簧的情况下,交点イ、交点ロ和交点ハ之间的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路断路器的可动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横杆,其与开闭机构部连接,以与开闭机构部联动而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可动接触件,其具有转动孔,使轴穿过该转动孔,使前述轴的两端被前述横杆支承,从而该可动接触件以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并 排设置在前述横杆上;可动接触件支承部,其具有前述轴穿过的通孔,具有相对的一对连接导体部,同时该可动接触件支承部固定在收容前述开闭机构部的壳体上;以及斜螺旋环状弹簧,其收容在弹簧收容部中,同时被前述可动接触件夹持安装,该弹簧收 容部设置在与前述可动接触件支承部的连接导体部相对的、前述可动接触件的接触部的相反面上,构成为,前述可动接触件被前述斜螺旋环状弹簧推压在前述可动接触件支承部的前述连接导体部上而进行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3-1 2006-0549311.一种电路断路器的可动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横杆,其与开闭机构部连接,以与开闭机构部联动而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可动接触件,其具有转动孔,使轴穿过该转动孔,使前述轴的两端被前述横杆支承,从而该可动接触件以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并排设置在前述横杆上;可动接触件支承部,其具有前述轴穿过的通孔,具有相对的一对连接导体部,同时该可动接触件支承部固定在收容前述开闭机构部的壳体上;以及斜螺旋环状弹簧,其收容在弹簧收容部中,同时被前述可动接触件夹持安装,该弹簧收容部设置在与前述可动接触件支承部的连接导体部相对的、前述可动接触件的接触部的相反面上,构成为,前述可动接触件被前述斜螺旋环状弹簧推压在前述可动接触件支承部的前述连接导体部上而进行滑动。2.一种电路断路器可动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横杆,其与开闭机构部连接,以与开闭机构部联动而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可动接触件,其具有转动孔,使轴穿过该转动孔,使前述轴的两端被前述横杆支承,从而该可动接触件以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并排设置在前述横杆上;可动接触件支承部,其具有前述轴穿过的通孔,具有相对的一对连接导体部,同时该可动接触件支承部固定在收容前述开闭机构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樋掛浩二横手靖之若林秀哉山崎悟渡边和昌马场利靖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