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10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断路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既能防止导线的局部弯曲、又能增大与导线连接的可动触头的旋转运动的角度、同时能实现导线周围小型化的电路断路器。其解决手段是:将导线(7)在可动件轴销(8)上卷绕1/2周以上,同时,对导线(7)进行布线,使得相对导线(7)和可动触头(4)的接合部的旋转轨道大致沿着切线方向引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断路器,尤其适用于使得电路断路器的可动触头与固定导体连接的挠性导线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处理大电力的电机设备中,为了断开流向负载的短路电流或负载电流,使用电路断路器。图4是表示以往的电路断路器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在图4中,在电路断路器中,设有可动触头104及固定触头101,在可动触头104的前端设有可动接点103,同时,在固定触头101设有固定接点102。另外,在电路断路器中,设有用于支承可动触头104的可动触头支承架105。并且,可动接点103构成为能以可动件轴销108为中心旋转,使得可动接点103能与固定接点102接触,或离开固定接点102,并且,通过压接弹簧106对可动接点103朝着固定接点102方向赋能。在可动触头104后端连接挠性导线107,可动触头104通过导线107与连接板109连接。在电路断路器中,设有与可动触头支承架105连接的开闭机构部111。并且,开闭机构部111根据手柄112的操作或电流检测部110的电流检测结果,在断开动作时,能够使得可动触头支承架105旋转运动。在此,在额定电流超过250A的电路断路器中,一般,导线107直线配置在可动触头支承架105的下方,使得可动触头支承架105的旋转轴离开导线107的上方进行配置。并且,为了赋与导线107至少能耐几千次弯曲的柔软性,并且确保对流过额定电流所需的充分的截面积,使用将极细铜线多根捻合形成一根绳索状的绞合铜线,或编织极细线的编织铜线,作为导线107。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方法在电路断路器中,固定触头固定在壳体上,可动触头相对固定触头作通断运动,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使用挠性导线连接所述可动触头和连接板,将连接板的导线连接部配置在可动触头的侧方,使得导线弯曲成U字状,由此连接该导线连接部和可动触头。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583799号公报。但是,在导线107直线配置在可动触头支承架105下方的方法中,尽管导线107和可动触头104的接合部的角度变化小,但由于可动触头104移动,给予导线107长度方向位移。并且,若沿着长度方向压缩直线延伸的导线107,则导线107会在多处发生局部折曲,不能增大可动触头104的旋转运动角度。并且,若不能给予可动触头104充分的旋转角,则为了确保断路时必要的接点间隔,需要延长可动触头104的长度,存在导致电路断路器大型化的问题。另外,由于导线107直线延伸,配置导线107的必要空间增大,存在进一步导致电路断路器大型化的问题。另外,为了使得导线107能经得住局部反复弯曲,需要使得构成导线107的原料线更细,易受腐蚀等的影响,且价格也变高。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中,需要将连接板的导线连接部配置在可动触头的侧方,在多极断路器中,连接板配置变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能防止导线的局部弯曲、又能增大与导线连接的可动触头的旋转运动角度、同时能实现导线周边紧凑化的电路断路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固定接点的固定触头;设有能够与上述固定接点进行开闭的可动接点的可动触头;连接上述可动触头和连接板的挠性导线;和可动触头支承架,保持上述可动触头以使得上述可动触头能够绕旋转轴的周围旋转,其中,对上述导线进行布线使其卷绕在上述可动触头的旋转轴上,设定上述导线和上述可动触头的接合部位置,使得随着上述可动触头的旋转引起的上述导线的位移由上述导线的弯曲半径变化进行吸收。这样,没有必要使得导线直线延伸进行配置,并且,能够既使得导线整体外径变化,又使得可动触头旋转,不会在长度方向上压缩导线,能使得随着可动触头旋转引起的导线的位移被导线吸收。因此,能减少配置导线所必要的空间,同时,能增大可动触头的旋转运动角度,不会增长可动触头的长度,能确保断开时必要的接点间隔,实现电路断开器的小型化。随着可动触头旋转,引起导线位移,能使得所述位移分散在导线整体上,能防止导线的弯曲集中发生在特定位置。因此,能使用更粗的原料线的导线,不易受到腐蚀等影响,而且能抑制价格。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在所述可动触头的旋转轴上卷绕1/2周以上,并且对其进行布线使得相对所述导线和所述可动触头的接合部的旋转轨道基本沿着切线方向引出。这样,能通过导线弯曲半径的变化吸收随着可动触头旋转引起的导线位移,能防止导线局部弯曲,同时,没有必要使得导线线延伸配置,能实现电路断开器的小型化,低价格化及高性能化。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形成U字状,与可动触头的接点的相反侧开放。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进行配置使得所述可动触头支承架的旋转轴和所述可动触头的旋转轴同轴。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减少配置导线所必要的空间,同时,能防止导线弯曲集中发生在特定处,能实现电路断开器的小型化、低价格化及高性能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涉及的电路断路器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路断路器的挠性导线周围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的电路断路器的开放状态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以往的电路断路器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符号说明1-固定触头;2-固定接点;3-可动接点;4、4’-可动触头;5-可动触头支承架;6-压接弹簧;7-导线;8-可动件轴销;9-连接板;10-电流检测部;11-开闭机构部;12-手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的电路断路器。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涉及的电路断路器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路断路器的挠性导线周围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的电路断路器的开放状态的截面图。在图1中,在电路断路器中,设有可动触头4及固定触头1,在可动触头4的前端设有可动接点3,并且,在固定触头1设有固定接点2。另外,在电路断路器中,设有用于支承可动触头3的可动触头支承架5。并且,可动触头4构成为能以可动件轴销8为中心旋转,使得可动接点3能与固定接点2接触,或离开固定接点2,并且,通过压接弹簧6朝着固定接点2的方向赋能。在此,可动件轴销8保持在树脂制的可动触头支承架5上,使用压接弹簧6,使得可动接点3与固定接点2压接。可动触头支承架5的旋转轴配置为与可动件轴销8同轴。在可动触头4后端连接挠性导线7,可动触头4通过导线7与连接板9连接。在电路断路器中,设有与可动触头支承架5连接的开闭机构部11。并且,开闭机构部11根据手柄12的操作或电流检测部10的电流检测结果,在断开动作时,能够使得可动触头支承架5作旋转运动。此外,将复数极的开闭电路装入一个框体中,一极的开闭电路能够通过一对接点开闭。并且,由一个支承为可旋转运动的可动触头支承架5,各相的可动触头4被支承为能各相独立地旋转。在此,对导线7进行布线卷绕在可动件轴销8上,能够设定导线7和可动触头4的接合部位置,使得随着可动触头4旋转引起的导线7的位移通过导线7的弯曲半径变化被吸收。例如,导线7在可动件轴销8上卷绕1/2周以上,并且能够进行布线使得相对导线7和可动触头4的接合部的旋转轨道基本沿着切线方向引出。具体如图2所示,导线7配置在可动触头4的两侧,卷绕在可动件轴销8上,也包含离开可动件轴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固定接点的固定触头;设有能够与所述固定接点进行开闭的可动接点的可动触头;连接所述可动触头和连接板的挠性导线;和可动触头支承架,保持所述可动触头以使得所述可动触头能够绕旋转轴的周围旋转,其中,对所述导线进行布线使其卷绕在所述可动触头的旋转轴上,设定所述导线和所述可动触头的接合部位置,使得随着所述可动触头的旋转引起的所述导线的位移由所述导线的弯曲半径变化进行吸收。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5-16 2006-1367401.一种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固定接点的固定触头;设有能够与所述固定接点进行开闭的可动接点的可动触头;连接所述可动触头和连接板的挠性导线;和可动触头支承架,保持所述可动触头以使得所述可动触头能够绕旋转轴的周围旋转,其中,对所述导线进行布线使其卷绕在所述可动触头的旋转轴上,设定所述导线和所述可动触头的接合部位置,使得随着所述可动触头的旋转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县秀人满重三弘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