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井井筒与巷道的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37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立井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立井井筒与巷道的连接机构,包括井筒和环形板,所述井筒的上端外壁与环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井筒的上端外壁套接设置有卡箍,所述卡箍的外壁通过多个第一紧固螺栓与环形板的下表面以及井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井筒的内壁对称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环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U形架,所述U形架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内部的牵引绳的端部延伸至井筒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了立井井筒与巷道之间稳固连接的同时,避免了在运送货物时发生与立井内壁碰撞的情况,有效的对物品进行了保护。有效的对物品进行了保护。有效的对物品进行了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井井筒与巷道的连接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立井
,尤其涉及一种立井井筒与巷道的连接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立井是指井筒垂直于地面的矿井,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竖直通道,在立井的开凿过程中,需要在底面以上固定设置安装设备,以保证立井的结构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安全隐患。
[0003]其中专利号为CN201810316844.5公开了一种立井井筒与巷道连接处快速定向施工方法,便于调整中线到井壁的距离,不用频繁使用吊桶观测中线是否缠绕,维护要求低、可操作性强,施工精度高。
[0004]但是该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虽然能够对立井井筒与巷道之间固定连接,但是在向立井的内部运输物品时,容易使物品与立井的内壁发生撞击,从而造成物品损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物品进行运送时,容易发生物品与立井内壁碰撞的情况,从而造成物品损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立井井筒与巷道的连接机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立井井筒与巷道的连接机构,包括井筒和环形板,所述井筒的上端外壁与环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井筒的上端外壁套接设置有卡箍,所述卡箍的外壁通过多个第一紧固螺栓与环形板的下表面以及井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井筒的内壁对称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环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U形架,所述U形架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内部的牵引绳的端部延伸至井筒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杆,所述第一U形杆的两个端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井筒的内壁对称固定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放置板的两侧分别通过缓冲机构与对应的限位机构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第二U形杆和两个滑块,两个所述第二U形杆对称固定设置于井筒的内部,且分别与井筒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滑孔,两个所述滑块分别通过滑孔与对应的第二U形杆的杆壁活动套接。
[0009]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伸缩杆和弹簧,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放置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背离放置板的一端与对应的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与伸缩杆的杆壁活动套接,且两端分别与放置板的侧壁以及对应的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放置板设置为圆形,且直径为井筒内壁直径的二分之一。
[0011]优选的,所述放置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缓冲垫。
[0012]优选的,所述环形板的上表面环绕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三紧固螺栓。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井井筒与巷道的连接机构,具备以下
有益效果:
[0014]1、该立井井筒与巷道的连接机构,通过对称固定设置于井筒内壁的两个限位机构,能够在向井筒的内部运送东西时,利用两个限位机构的限位作用对放置板进行限位,从而避免放置板晃动,造成与井筒内部的碰撞。
[0015]2、该立井井筒与巷道的连接机构,通过设置于放置板两侧的缓冲机构,能够在运送货物时通过两个缓冲机构的缓冲作用对放置板进行缓冲,避免对两个第二U形杆造成拉扯。
[001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在保证了立井井筒与巷道之间稳固连接的同时,避免了在运送货物时发生与立井内壁碰撞的情况,有效的对物品进行了保护。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立井井筒与巷道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井筒内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井筒、2环形板、3卡箍、4第一紧固螺栓、5第二紧固螺栓、6 U形架、7第三紧固螺栓、8卷扬机、9牵引绳、10第一U形杆、11放置板、12第二U形杆、13滑块、14伸缩杆、15弹簧、16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参照图1

2,一种立井井筒与巷道的连接机构,包括井筒1和环形板2,井筒1的上端外壁与环形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井筒1的上端外壁套接设置有卡箍3,卡箍3的外壁通过多个第一紧固螺栓4与环形板2的下表面以及井筒1的外壁固定连接,井筒1的内壁对称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紧固螺栓5,环形板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U形架6,U形架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卷扬机8,卷扬机8内部的牵引绳9的端部延伸至井筒1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杆10,第一U形杆10的两个端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1,井筒1的内壁对称固定设置有限位机构,放置板11的两侧分别通过缓冲机构与对应的限位机构固定连接。
[0023]限位机构包括两个第二U形杆12和两个滑块13,两个第二U形杆12对称固定设置于井筒1的内部,且分别与井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滑块13的内部分别开设有滑孔,两个滑块13分别通过滑孔与对应的第二U形杆12的杆壁活动套接,避免在放置板11运动时旋转和大幅度晃动。
[0024]缓冲机构包括伸缩杆14和弹簧15,伸缩杆14的一端与放置板11的侧壁固定连接,伸缩杆14背离放置板11的一端与对应的滑块13的侧壁固定连接,弹簧15与伸缩杆14的杆壁
活动套接,且两端分别与放置板11的侧壁以及对应的滑块13的侧壁固定连接,便于对放置板11进行一次缓冲,从而避免对两个第二U形杆12产生较大的拉扯。
[0025]放置板11设置为圆形,且直径为井筒1内壁直径的二分之一,避免放置板11过大,影响工作人员在井底将放置板11上表面的物品取出。
[0026]放置板11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缓冲垫16,便于在将物品放置于放置板11的上表面进行运送时,避免放置板11与井底底面发生碰撞,起到二次缓冲的作用。
[0027]环形板2的上表面环绕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三紧固螺栓7,便于对环形板2进行安装,从而使井筒1保持稳定。
[0028]本技术中,使用时,将物品放置于放置板11的上表面,启动卷扬机8,卷扬机8放线的同时实现放置板11向下运动,放置板11向下运动的同时,通过两个滑块13与对应的第二U形杆12的杆壁之间的活动套接,避免放置板11发生旋转并与井筒1的内壁碰撞,从而对放置板11上表面的物品进行保护,在放置板11晃动时,通过两个缓冲机构的缓冲作用,能够有效的避免对两个第二U形杆12的拉扯,避免在长时间使用后造成两个第二U形杆12松动。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井井筒与巷道的连接机构,包括井筒(1)和环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1)的上端外壁与环形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井筒(1)的上端外壁套接设置有卡箍(3),所述卡箍(3)的外壁通过多个第一紧固螺栓(4)与环形板(2)的下表面以及井筒(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井筒(1)的内壁对称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紧固螺栓(5),所述环形板(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U形架(6),所述U形架(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卷扬机(8),所述卷扬机(8)内部的牵引绳(9)的端部延伸至井筒(1)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杆(10),所述第一U形杆(10)的两个端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1),所述井筒(1)的内壁对称固定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放置板(11)的两侧分别通过缓冲机构与对应的限位机构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井井筒与巷道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第二U形杆(12)和两个滑块(13),两个所述第二U形杆(12)对称固定设置于井筒(1)的内部,且分别与井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国李朝阳李金斗李愍光江登顺段昌桂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