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44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薄膜电容器,将由带状的第1绝缘层、带状的第1金属层、带状的第2绝缘层和带状的第2金属层组成的层压体卷绕形成电容器元件,上述第2金属层分割成至少2部分的部分距离1~50mm对向设置,在该对向的端部分别具有引出接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脉冲电压电路等中有效的耐电压用薄膜电容器。这种装置由图6的纵向剖视图所示的元件结构组成。内部电极是通过夹持电介质薄膜f将由铝等带状金属箔或金属蒸镀薄膜组成的电极层a、b、c、g设置成锯齿状,也就是说,电极层a、c、g的横向位置与电极层b的横向位置大致仅相错半个电极层宽度。如图7所示,通过在其中的电极层a、g上安装引出接头d、e,使多个单位电容器形成等价串联连接的形式。通过将该电极层a、b、c、g与2个电介质薄膜f重合卷绕,形成电容器元件A,而且,在元件A上涂覆铸模树脂,或者用树脂壳体等封装,形成串联型的薄膜电容器。另外,电极层a、b、c、g的排列方式,有图6所示的沿纵向排列电极的方式和图8所示的沿横向排列电极的两种方式。由于分别是一长一短,因而两种方式均需进行改良。例如,作为用于使耐电压性提高的一种方法,采用沿纵向或横向更多地分割电极层的方法。但是,很细地分割电极层,电极层全体的有效面积减少,因此引起电容不足。如果很细地进行分割,也要确保电容,这样,由于需要有电极层,因而产生难于小型化的不合适的情况。另外,为了确保电容,也有尽可能地使相邻的电极层之间接近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电容器,将由带状的第1绝缘层、带状的第1金属层、带状的第2绝缘层和带状的第2金属层组成的展开状态的层压体卷绕形成电容器元件,上述第2金属层分割成至少2部分的部分距离1~50mm对向设置,在该对向的端部分别具有引出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12-15 2000-4042861.一种薄膜电容器,将由带状的第1绝缘层、带状的第1金属层、带状的第2绝缘层和带状的第2金属层组成的展开状态的层压体卷绕形成电容器元件,上述第2金属层分割成至少2部分的部分距离1~50mm对向设置,在该对向的端部分别具有引出接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和第2绝缘层为电介质薄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金属层和第2金属层为铝或含有铝的合金的金属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绝缘层和上述第1金属层为金属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昌郁阿部贵宏
申请(专利权)人:日精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