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辆轮对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988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辆轮对转向装置,包括底板、转盘、十字支撑架、油缸、固定板、连杆、驱动电机和轮缘顶板;油缸、轮缘顶板、固定板和连杆组成顶升机构,十字支撑架的两端外侧分别设有顶升机构;十字支撑架前后左右四个端部底面设有轮子,一个轮子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与十字支撑架连接,十字支撑架通过四个轮子放置在底板上,底板的中心位置设有芯转轴,十字支撑架的顶面设有转盘,转盘的中心开设有供芯转轴穿过的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完成轮对的转向只需要一个工人操作即可,节省人力,同时轮对的转向也由驱动电机提供动力,无需人力转向,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一个轨道交叉点设置一个,多个交叉点处可以同时进行轮对转向,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路车辆轮对转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铁路车辆轮对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
在铁路车辆轮对检修工作中,轮对都是在轨道上运输转场的,检修场地有限,为了尽可能多的存放轮对,在检修场地上会铺设多条轨道,轨道之间是垂直交叉的,因此,轮对从一条轨道运到另一条轨道上就需要90度的转向,轮对质量大,人力无法直接搬运转向,因此需要借助其他的搬运工具,如行吊或风动转镐等,行吊吊起轮对后移动到目标轨道上,然后工人转动轮对至正确方向后放下轮对,这种方式需要在有行吊的车间才能使用,轮对检修数量大,需要长时间的占用行吊,使得其他大质量的物品无法起吊;另外,使用行吊起吊轮对效率低,一个行吊只能起吊一个轮对,多个轮对需要转向时只能多安装行吊,安装行吊成本高且占用空间大,行吊转向轮对至少需要两个工人(一个操作行吊,一个操作轮对转向)配合操作,劳动强度大;而且行吊或风动转镐均需人工操作,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化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车辆轮对转向装置,轮对转向效率高,成本低,节约人力,降低劳动强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路车辆轮对转向装置,包括底板、转盘、十字支撑架、油缸、固定板、连杆、驱动电机和轮缘顶板;
[0005]十字支撑架的左右两端外侧或者前后两端外侧分别设有油缸、轮缘顶板、固定板和连杆,油缸的侧面与十字支撑架连接,固定板侧面与十字支撑架连接,连杆的底端与固定板连接,连杆的顶端与轮缘顶板的一端铰接,轮缘顶板的另一端下表面与油缸的活塞杆顶面接触;
[0006]十字支撑架前后左右四个端部底面设有轮子,其中一个轮子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与十字支撑架连接,与驱动电机连接的轮子为主动轮,其余三个为从动轮,十字支撑架通过四个轮子放置在底板上,底板的中心位置设有芯转轴,十字支撑架的顶面设有转盘,转盘的中心开设有供芯转轴穿过的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轮缘顶板上表面开设有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槽为向内的弧形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轮缘顶板的两端为向上的弧面结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完成轮对的转向只需要一个工人操作即可,节省人力,同时轮对的转向也由驱动电机提供动力,无需人力转向,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一个轨道交叉点设置一个,多个交叉点处可以同时进行轮对转向,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底板,2、转盘,3、十字支撑架,4、芯转轴,5、油缸,6、轮缘顶板,7、固定板,8、连杆,9、驱动电机,10、主动轮,11、从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底板1、转盘2、十字支撑架3、油缸5、固定板7、连杆8、驱动电机9和轮缘顶板6;
[0017]十字支撑架3的左右两端外侧或者前后两端外侧分别设有油缸5、轮缘顶板6、固定板7和连杆8,油缸5纵向设置,其侧面与十字支撑架3连接,固定板7侧面与十字支撑架3连接,连杆8纵向设置,其底端与固定板7连接,轮缘顶板6横向设置,连杆8的顶端与轮缘顶板6的一端铰接,轮缘顶板6的另一端下表面与油缸5的活塞杆顶面接触,油缸5活塞杆的伸缩会带动轮缘顶板6的起降,油缸5、轮缘顶板6、固定板7和连杆8组成顶升机构;
[0018]十字支撑架3前后左右四个端部底面设有轮子,其中一个轮子与驱动电机9输出轴连接,与驱动电机9连接的轮子为主动轮10,其余三个为从动轮11,驱动电机9与设置主动轮10的一端十字支撑架3连接,十字支撑架3通过四个轮子支撑放置在底板1上,底板1的中心位置设有芯转轴4,十字支撑架3的顶面设有转盘2,转盘2的中心开设有供芯转轴4穿过的孔,驱动电机9转动会驱动主动轮10的转动进而其余三个从动轮11跟着转动,轮子的转动会带动十字支撑架3及转盘2一起以芯转轴4为绕点转动;控制油缸5伸缩和驱动电机9转停的开关均通过线路延伸至底板1外。
[0019]本技术设置在十字交叉的两组轨道交叉点处,占用空间小,以横向轨道上的轮对需要转向纵向轨道上为例,此时,轮缘顶板6外侧面分别与横向轨道的内侧面贴合,初始状态下,油缸5的活塞杆是回缩的,轮缘顶板6的上表面与轨道的上表面平齐,轮对正常滚动时是轮对踏面与轨道接触,轮缘卡在轨道的内侧,当轮对滚动到轮缘顶板6上时,轮对的轮对踏面脱离轨道,整个轮对被顶升机构架起来,此时,工人先通过开关控制驱动电机9工作从而带动整个十字支撑架3及转盘2转动,顶升机构设置在十字支撑架3上,因此十字支撑架3也会随着转动,那么其上的轮对也跟着转动,当转动90度后,轮缘顶板6的外侧面与纵向轨道的内侧面贴合,然后工人再通过开关控制油缸5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会顶起轮缘顶板6的一端,轮缘顶板6为一边高一边低的状态,轮对这时会向低的一侧滚动,轮对从轮缘顶板6滚下后其轮缘卡在轨道的内侧,轮对踏面与轨道接触,此时完成轮对的转向。轮对的转向只需要一个工人操作即可,节省人力,同时轮对的转向也有驱动电机提供动力,无需人力转向,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一个轨道交叉点设置一个,多个交叉点处可以同时进行轮对转向,效率高。
[0020]为了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效率,驱动电机9和油缸5由控制器控制,操作人员可以在远处操作控制器,由控制器向驱动电机9和油缸5发送指令使其工作。
[0021]为了方便轮对滚上和滚下轮缘顶板6,轮缘顶板6的两端为向上的弧面结构,为了防止轮对在轮缘顶板6发生跑偏脱轨,在轮缘顶板6上表面开设有槽,且槽为向下的弧形槽,轮对的轮缘在槽中,槽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轮对发生跑偏脱轨的情况。
[002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车辆轮对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转盘(2)、十字支撑架(3)、油缸(5)、固定板(7)、连杆(8)、驱动电机(9)和轮缘顶板(6);十字支撑架(3)的左右两端外侧或者前后两端外侧分别设有油缸(5)、轮缘顶板(6)、固定板(7)和连杆(8),油缸(5)的侧面与十字支撑架(3)连接,固定板(7)侧面与十字支撑架(3)连接,连杆(8)的底端与固定板(7)连接,连杆(8)的顶端与轮缘顶板(6)的一端铰接,轮缘顶板(6)的另一端下表面与油缸(5)的活塞杆顶面接触;十字支撑架(3)前后左右四个端部底面设有轮子,其中一个轮子与驱动电机(9)输出轴连接,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雪荣杨兵冯立明田晓春戴顺利杨顺高尊国罗云臻李云波陈勇张文波吕瑞龙王作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东车辆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