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发动机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946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发动机用冷却装置,包括发动机本体,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冷却液隔层,所述冷却液隔层内壁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顶部贯穿至发动机本体的顶部,所述进液管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帽,所述冷却液隔层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的输出端贯穿至发动机本体的右侧连通有出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发动机本体、冷却液隔层、进液管、密封盖帽、微型水泵、出液管、冷却管、回液管、散热孔、散热风扇、防护壳、固定环,解决了现有的发动机冷却效果低下,在使用的时候,发动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的发动机多为水冷,不能很好的使热量发散而出,容易导致发动机损坏的问题。容易导致发动机损坏的问题。容易导致发动机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发动机用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为一种基于发动机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外燃机、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在带动机械运动的时候,需要用到发动机,现有的发动机冷却效果低下,在使用的时候,发动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的发动机多为水冷,不能很好的使热量发散而出,容易导致发动机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发动机用冷却装置,具备提高了发动机冷却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发动机冷却效果低下,在使用的时候,发动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的发动机多为水冷,不能很好的使热量发散而出,容易导致发动机损坏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发动机用冷却装置,包括发动机本体、冷却液隔层、进液管、密封盖帽、微型水泵、出液管、冷却管、回液管、散热孔、散热风扇;
[0005]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冷却液隔层,所述冷却液隔层内壁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顶部贯穿至发动机本体的顶部,所述进液管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帽,所述冷却液隔层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的输出端贯穿至发动机本体的右侧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发动机本体的表面套设有与出液管配合使用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顶部且位于出液管的后侧连通有回液管,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贯穿至冷却液隔层内壁的右侧;
[0006]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内侧且位于发动机本体的内壁设置有散热风扇。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出液管和回液管的右侧均设置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左侧与发动机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表面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发动机本体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密封盖帽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密封盖帽的材质为塑料。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材质不锈钢,所述防护壳的表面设置有防腐涂层。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表面设置有耐高温涂料,所述冷却管的形状为回字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启动微型水泵,微型水泵的输入端抽取冷却液隔层内的冷却液,使冷却液从微型水泵的输出端排出,通过出液管将冷却液输送至冷却管内,利用冷却管内的冷却液吸收一部分热量,接下来通过回液管将冷却液重新输送至冷却液隔层内,于此同时启动散热风扇,利用散热风扇将一部分热量从散热孔处排出,达到了提高了发动机冷却效果的效果。
[0014]2、本技术通过防护壳的设置,能够对出液管和回液管进行防护,防止出液管和回液管在使用时损坏。
[0015]3、本技术通过固定环的设置,能够对冷却管进行固定,防止冷却管在使用时脱落。
[0016]4、本技术通过防滑纹的设置,能够增加使用者双手与密封盖帽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密封盖帽在使用时脱手。
[0017]5、本技术通过不锈钢材质的防护壳和防腐涂层,能够防止防护壳生锈,大大增加了防护壳的使用时寿命。
[0018]6、本技术通过耐高温涂料的设置,能够使冷却管耐高温性能大大的提升,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局部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冷却管结构立体图。
[0022]图中:1、发动机本体;2、冷却液隔层;3、进液管;4、密封盖帽;5、微型水泵;6、出液管;7、冷却管;8、回液管;9、散热孔;10、散热风扇;11、防护壳;12、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发动机用冷却装置,包括发动机本体1、冷却液隔层2、进液管3、密封盖帽4、微型水泵5、出液管6、冷却管7、回液管8、散热孔9、散热风扇10;
[0025]发动机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冷却液隔层2,冷却液隔层2内壁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3,进液管3的顶部贯穿至发动机本体1的顶部,进液管3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帽4,冷却液隔层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微型水泵5,微型水泵5的输出端贯穿至发动机本体1的右侧连通有出液管6,发动机本体1的表面套设有与出液管6配合使用的冷却管7,冷却管7的顶部且位于出液管6的后侧连通有回液管8,回液管8的另一端贯穿至冷却液隔层2内壁的右侧;
[0026]发动机本体1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散热孔9,散热孔9的内侧且位于发动机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散热风扇10。
[0027]参考图2,出液管6和回液管8的右侧均设置有防护壳11,防护壳11的左侧与发动机
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防护壳11的设置,能够对出液管6和回液管8进行防护,防止出液管6和回液管8在使用时损坏。
[0029]参考图1,冷却管7的表面套设有固定环12,固定环12与发动机本体1固定连接。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固定环12的设置,能够对冷却管7进行固定,防止冷却管7在使用时脱落。
[0031]参考图1,密封盖帽4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密封盖帽4的材质为塑料。
[00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防滑纹的设置,能够增加使用者双手与密封盖帽4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密封盖帽4在使用时脱手。
[0033]参考图1,防护壳11的材质不锈钢,防护壳11的表面设置有防腐涂层。
[003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不锈钢材质的防护壳11和防腐涂层,能够防止防护壳11生锈,大大增加了防护壳11的使用时寿命。
[0035]参考图3,冷却管7的表面设置有耐高温涂料,冷却管7的形状为回字形。
[003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耐高温涂料的设置,能够使冷却管7耐高温性能大大的提升,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003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使用者启动微型水泵5,微型水泵5的输入端抽取冷却液隔层2内的冷却液,使冷却液从微型水泵5的输出端排出,通过出液管6将冷却液输送至冷却管7内,利用冷却管7内的冷却液吸收一部分热量,接下来通过回液管8将冷却液重新输送至冷却液隔层2内,于此同时启动散热风扇10,利用散热风扇10将一部分热量从散热孔9处排出,以此来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发动机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本体(1)、冷却液隔层(2)、进液管(3)、密封盖帽(4)、微型水泵(5)、出液管(6)、冷却管(7)、回液管(8)、散热孔(9)、散热风扇(10);所述发动机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冷却液隔层(2),所述冷却液隔层(2)内壁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3),所述进液管(3)的顶部贯穿至发动机本体(1)的顶部,所述进液管(3)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帽(4),所述冷却液隔层(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微型水泵(5),所述微型水泵(5)的输出端贯穿至发动机本体(1)的右侧连通有出液管(6),所述发动机本体(1)的表面套设有与出液管(6)配合使用的冷却管(7),所述冷却管(7)的顶部且位于出液管(6)的后侧连通有回液管(8),所述回液管(8)的另一端贯穿至冷却液隔层(2)内壁的右侧;所述发动机本体(1)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散热孔(9),所述散热孔(9)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爱军曹政坤董洪旭侯跃艳刘玉良陈光亮丁磊李国祥李建勇万德省程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赛马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