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铜螺母植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31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工位铜螺母植入机,包含机台、设置在机台上的龙门架、水平设置在龙门架上的X轴直线伺服模组、竖直设置在X轴直线伺服模组驱动端的Z轴直线伺服模组、设置在Z轴直线伺服模组驱动端的打螺母机构、两个设置在机台上且与X轴直线伺服模组垂直放置的Y轴直线伺服模组;所述打螺母机构包括加热体、设置在加热体一侧的进料弯道、竖直穿过加热体的打料针、用于驱动打料针的打料气缸、水平伸入加热体内的推料板、设置在推料板上用于夹住铜螺母的夹料机构、水平设置在连接座上的推料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工位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通过在推料板上设置夹料机构,能夹住铜螺母,防止铜螺母从压料口掉落,出现漏钉情况。情况。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位铜螺母植入机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领域,特指一种双工位铜螺母植入机。

技术介绍

[0002]螺母植入机,是针对手机市场实际生产中的一些瓶颈问题研制而成的全自动螺母植入机,有效的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使得工艺、产能和质量以及生产成本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也解放了许多生产线上的员工;但现有螺母植入机大多为单一机台,单一工位,作业效率低,精度不高;虽然市场上也出现了双工位螺母植入机,如现有技术201521072725.8公开的一种自动螺母植入机,包括xyz三轴伺服马达和双工位自动压料装置,由于xyz三轴伺服马达设置在双工位自动压料装置上方,工作人员在上下料时,容易造成烫伤、打伤,机头突然前后移动撞伤人员等情况;再如现有技术201821141241.8公开的一种桌面式双工位螺母植入机,工作时:X轴驱动模组与Y轴驱动模组独立运动,机头只做左右运动,不会前后运动,因此不会撞伤人员,但推料板将螺母推至压料口时,螺母容易从压料口掉落,出现漏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工位铜螺母植入机。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工位铜螺母植入机,包含机台、设置在机台上的龙门架、水平设置在龙门架上的X轴直线伺服模组、竖直设置在X轴直线伺服模组驱动端的Z轴直线伺服模组、设置在Z轴直线伺服模组驱动端的打螺母机构、设置在机台上且位于龙门架上方的顶架、设置在顶架上用于给打螺母机构供料的振动盘、两个设置在机台上且与X轴直线伺服模组垂直放置的Y轴直线伺服模组、设置在Y轴直线伺服模组驱动端用于放置夹具的工作台;所述打螺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Z轴直线伺服模组驱动端的安装座、水平设置在安装座底部的连接座、设置在连接座底部的加热体、设置在加热体一侧且通过软管与振动盘连接的进料弯道、竖直穿过连接座和加热体用于将铜螺母打入产品内的打料针、竖直设置在安装座上用于驱动打料针的打料气缸、水平伸入加热体内用于将进料弯道内铜螺母推到打料针正下方的推料板、设置在推料板上用于夹住铜螺母的夹料机构、水平设置在连接座上用于驱动推料板的推料气缸。
[0005]优选的,所述夹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推料板上且靠近进料弯道一侧的缺口、设置在推料板侧面且与缺口连通的第一夹料口、设置在缺口内的活动板、设置在缺口内用于驱动活动板往第一夹料口方向运动的弹簧;所述活动板的头部设置有与第一夹料口配合夹住铜螺母的第二夹料口。
[0006]优选的,所述推料板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沿推料板长度方向放置的第一长条槽;所述活动板上设置有沿推料板长度方向放置的第二长条槽;所述加热体内设置有分别穿过第一长条槽和第二长条槽的定位柱。
[0007]优选的,所述加热体包括加热本体、设置在加热本体内的加热棒、设置在加热本体
底部便于推料板穿过的滑槽、设置在加热本体底部的底板。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竖直放置的导轨、滑动设置在导轨上的滑块、设置在滑块上用于固定打料针的固定件;所述打料气缸的驱动端与滑块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打螺母机构上设置有套设在软管上的物料检测传感器。
[001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1]1、本技术采用双工位模式,实现一个平台加工,另外一个平台换料,同时X轴直线伺服模组、Y轴直线伺服模组、Z轴直线伺服模组均由伺服电机驱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精度高;
[0012]2、本技术中X轴直线伺服模组和Y轴直线伺服模组独立运动,打螺母机构只做左右运动,不会前后运动,因此不会撞伤人员;
[0013]3、本技术通过在推料板上设置夹料机构,能夹住铜螺母,防止铜螺母从压料口掉落,出现漏钉情况。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5]附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双工位铜螺母植入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2为本技术中打螺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3为本技术中打螺母机构的剖视图;
[0018]附图4为本技术中打螺母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0019]附图5为本技术中推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6为本技术中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机台;2、龙门架;3、X轴直线伺服模组;4、顶架;5、振动盘;6、软管;7、Z轴直线伺服模组;8、打螺母机构;81、安装座;811、导轨;812、滑块;813、固定件;82、连接座;83、加热体;831、加热本体;832、加热棒;833、底板;834、定位柱;84、进料弯道;85、打料针;86、打料气缸;87、推料板;871、第一长条槽;88、推料气缸;89、夹料机构;891、缺口;892、第一夹料口;893、活动板;894、弹簧;895、第二夹料口;896、第二长条槽;9、Y轴直线伺服模组;10、工作台;11、物料检测传感器;12、铜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附图1

6为本技术所述的双工位铜螺母植入机,包含机台1、设置在机台1上的龙门架2、水平设置在龙门架2上的X轴直线伺服模组3、竖直设置在X轴直线伺服模组3驱动端的Z轴直线伺服模组7、设置在Z轴直线伺服模组7驱动端的打螺母机构8、设置在机台1上且位于龙门架2上方的顶架4、设置在顶架4上用于给打螺母机构8供料的振动盘5、两个设置在机台1上且与X轴直线伺服模组3垂直放置的Y轴直线伺服模组9、设置在Y轴直线伺服模组9驱动端用于放置夹具的工作台10;所述打螺母机构8包括竖直设置在Z轴直线伺服模组7驱动端的安装座81、水平设置在安装座81底部的连接座82、设置在连接座82底部的加热体83、设置在加热体83一侧且通过软管6与振动盘5连接的进料弯道84、竖直穿过连接座82和加热体83用于将铜螺母12打入产品内的打料针85、竖直设置在安装座81上用于驱动打料针85的
打料气缸86、水平伸入加热体83内用于将进料弯道84内铜螺母12推到打料针85正下方的推料板87、设置在推料板87上用于夹住铜螺母12的夹料机构89、水平设置在连接座82上用于驱动推料板87的推料气缸88;工作时:人工先将一袋铜螺母12倒入振动盘5内,通过振动盘5有序送往进料弯道84内;然后人工将代加工产品置于其中一个工作台10的夹具上,此时另一个工作台10位于加工位进行加工,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加工过程为:铜螺母12逐个从进料弯道84流入加热体83内,通过加热体83进行加热,然后推料气缸88驱动推料板87将铜螺母12推到打料针85正下方,此时夹料机构89夹住铜螺母12,防止铜螺母12从压料口掉落,出现漏钉情况,最后通过打料气缸86驱动打料针85将铜螺母12打入产品内;其中X轴直线伺服模组3和Z轴直线伺服模组7用于驱动打螺母机构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铜螺母植入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机台、设置在机台上的龙门架、水平设置在龙门架上的X轴直线伺服模组、竖直设置在X轴直线伺服模组驱动端的Z轴直线伺服模组、设置在Z轴直线伺服模组驱动端的打螺母机构、设置在机台上且位于龙门架上方的顶架、设置在顶架上用于给打螺母机构供料的振动盘、两个设置在机台上且与X轴直线伺服模组垂直放置的Y轴直线伺服模组、设置在Y轴直线伺服模组驱动端用于放置夹具的工作台;所述打螺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Z轴直线伺服模组驱动端的安装座、水平设置在安装座底部的连接座、设置在连接座底部的加热体、设置在加热体一侧且通过软管与振动盘连接的进料弯道、竖直穿过连接座和加热体用于将铜螺母打入产品内的打料针、竖直设置在安装座上用于驱动打料针的打料气缸、水平伸入加热体内用于将进料弯道内铜螺母推到打料针正下方的推料板、设置在推料板上用于夹住铜螺母的夹料机构、水平设置在连接座上用于驱动推料板的推料气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铜螺母植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推料板上且靠近进料弯道一侧的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慧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耐斯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