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28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脱水机,涉及物料处理领域,包括:动力组件,其包括动力装置及螺旋输送机构,动力装置与螺旋输送机构传动连接、以驱动螺旋输送机构转动;与螺旋输送机构同轴设置的脱液装置,脱液装置为筒状结构,螺旋输送机构设置于脱液装置内部,且液体能够穿过脱液装置;与螺旋输送机构及脱液装置均同轴设置的机壳,机壳罩设于脱液装置的外部,机壳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以及排液口,进料口与脱液装置内部相连通,出料口与脱液装置的内部相连通,排液口与机壳和脱液装置之间相连通。采用该脱水机取代乳液接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水机


[0001]本技术涉及属于物料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脱水机。

技术介绍

[0002]ABS树脂是丙烯腈、1,3

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的接枝共聚物,生产方法基本上是丁二烯的接枝共聚物与丙烯腈

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随着工艺方法的改进和提升,ABS树脂在汽车、电子电气、塑料合金等众多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0003]目前ABS树脂生产的主要方法是:乳液接枝

本体SAN掺混法和连续本体聚合法。连续本体聚合法的优点在于工艺流程短,只需要一套本体聚合装置,但由于本体工艺上的局限性,连续本体法目前产品种类较少,乳液接枝

本体SAN掺混法是目前最主要的ABS生产方法。
[0004]乳液接枝

本体SAN掺混法主要分为:接枝用聚丁二烯胶乳的合成、聚丁二烯胶乳的接枝聚合、本体法SAN粒子的制造、接枝胶乳与SAN掺混成ABS树脂,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0005]随着ABS树脂需求量的增加和高要求的综合经济性能,工业生产对工艺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乳液接枝

本体SAN掺混法生产ABS树脂树脂时需要人工脱水,这导致人工劳动强度大,且脱水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脱水机,以降低乳液接枝

本体SAN掺混法生产ABS树脂树脂脱水时人工劳动强度,并提高脱水效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脱水机,包括:动力组件,其包括动力装置及螺旋输送机构,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螺旋输送机构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螺旋输送机构转动;与所述螺旋输送机构同轴设置的脱液装置,所述脱液装置为筒状结构,所述螺旋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脱液装置内部,且液体能够穿过所述脱液装置、以实现脱液;与所述螺旋输送机构及所述脱液装置均同轴设置的机壳,所述机壳罩设于所述脱液装置的外部,所述机壳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以及排液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脱液装置内部相连通、以将待脱液物料输送至所述脱液装置内部,所述出料口与所述脱液装置的内部相连通、以将脱液完成的物料自所述脱液装置内排出,所述排液口与所述机壳和所述脱液装置之间相连通、以将所述脱液装置脱出的液体排出。
[0009]优选地,所述螺旋输送机构包括中心杆和螺旋叶片,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中心杆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中心杆转动,所述中心杆沿其自身轴线自所述进料口至所述出料口方向轴径逐渐增大,所述螺旋叶片沿所述中心杆的轴线方向螺旋设置于所述中心杆上,所述螺旋叶片沿所述中心杆的轴线自所述进料口自所述出料口方向螺旋螺距逐渐减小。
[0010]优选地,所述脱液装置由可拆卸连接的至少两部分组成。
[0011]优选地,所述脱液装置包括加强筋以及同轴设置的过滤网筒和筛筒,所述筛筒套设于所述过滤网筒外部,所述筛筒的筛孔孔径大于所述过滤网筒的网孔孔径,所述筛筒的外部设置有所述加强筋。
[0012]优选地,脱水机还包括反压装置,所述反压装置包括弹簧支撑杆和挡料板,所述挡料板设置于所述出料口,所述弹簧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机壳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料板铰接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用于对进入所述进料口的待脱液物料进行初滤的漏液装置。
[0014]优选地,所述机壳设置有洗涤口,所述洗涤口与所述脱液装置和所述机壳之间相连通。
[0015]优选地,所述机壳包括进料壳、脱液壳以及出料壳,所述进料壳和所述出料壳分别设置于所述脱液壳的两端,所述脱液壳罩设于所述脱液装置的外部,所述进料壳设置上设置有所述进料口,所述进料壳与所述脱液装置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料壳上设置有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壳与所述脱液装置内部相连通,所述脱液壳包括支撑框架和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扣在所述支撑框架上,以使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脱液装置之间形成环形密闭空间,所述排液口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所述排液口与所述环形密闭空间相连通,所述脱液装置与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连接,且所述脱液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料壳及所述出料壳固定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联轴器和减速器,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螺旋输送机构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螺旋输送机构转动。
[0017]优选地,脱水机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上的减速器支架、第一轴承支架和机壳支架,所述减速器支撑于所述减速器支架上,所述螺旋输送机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支撑于所述第一轴承支架上,所述第二轴承支撑于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支撑于所述机壳支架上。
[0018]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的脱水机,包括:动力组件,其包括动力装置及螺旋输送机构,动力装置与螺旋输送机构传动连接、以驱动螺旋输送机构转动;与螺旋输送机构同轴设置的脱液装置,脱液装置为筒状结构,螺旋输送机构设置于脱液装置内部,且液体能够穿过脱液装置、以实现脱液;与螺旋输送机构及脱液装置均同轴设置的机壳,机壳罩设于脱液装置的外部,机壳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以及排液口,进料口与脱液装置内部相连通、以将待脱液物料输送至脱液装置内部,出料口与脱液装置的内部相连通、以将脱液完成的物料自脱液装置内排出,排液口与机壳和脱液装置之间相连通、以将脱液装置脱出的液体排出。采用该脱水机取代乳液接枝

本体SAN掺混法生产ABS树脂树脂时人工脱水,与人工脱水相比,该脱水机有效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
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乳液接枝

本体SAN掺混法流程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脱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100、脱水机;101、减速器;102、联轴器;103、电机;201、进料口;2011、漏液装置;202、机壳;2021、支撑框架;2022、盖板;2023、洗涤口;2024、排液口;2025、进料壳;2026、出料壳;203、出料口;301、第一轴头;302、第一轴承;303、中心杆;304、螺旋叶片;305、第二轴头;306、第二轴承;401、过滤网筒;402、筛筒;403、加强筋;404、吊杆;501、弹簧支撑杆;502、挡料板;601、第一填料密封结构;602、第二填料密封结构;701、减速器支架;702、第一轴承支架;703、机壳支架;704、支撑基座。
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组件,其包括动力装置及螺旋输送机构,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螺旋输送机构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螺旋输送机构转动;与所述螺旋输送机构同轴设置的脱液装置,所述脱液装置为筒状结构,所述螺旋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脱液装置内部,且液体能够穿过所述脱液装置、以实现脱液;与所述螺旋输送机构及所述脱液装置均同轴设置的机壳,所述机壳罩设于所述脱液装置的外部,所述机壳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以及排液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脱液装置内部相连通、以将待脱液物料输送至所述脱液装置内部,所述出料口与所述脱液装置的内部相连通、以将脱液完成的物料自所述脱液装置内排出,所述排液口与所述机壳和所述脱液装置之间相连通、以将所述脱液装置脱出的液体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机构包括中心杆和螺旋叶片,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中心杆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中心杆转动,所述中心杆沿其自身轴线自所述进料口至所述出料口方向轴径逐渐增大,所述螺旋叶片沿所述中心杆的轴线方向螺旋设置于所述中心杆上,所述螺旋叶片沿所述中心杆的轴线自所述进料口自所述出料口方向螺旋螺距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液装置由可拆卸连接的至少两部分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液装置包括加强筋以及同轴设置的过滤网筒和筛筒,所述筛筒套设于所述过滤网筒外部,所述筛筒的筛孔孔径大于所述过滤网筒的网孔孔径,所述筛筒的外部设置有所述加强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压装置,所述反压装置包括弹簧支撑杆和挡料板,所述挡料板设置于所述出料口,所述弹簧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机壳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万尧马天鑫何德强张晓阳赵旭董富荣杨喜龙张国海冯小朋郭雨梁元月崔建航王磊王仕君
申请(专利权)人: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