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片式电容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降 低的等效串联电感(ESL)的多层片式电容器。
技术介绍
多层片式电容器用作高频电路(诸如LSI的电源电路)的有益 去耦电容器。为了稳定电源电路,要求多层片式电容器具有低等效 串联电感(ESL)。随着电子器件在高频和高电流状态下工作的发展 趋势,该需求进一步增加。电源电路的稳定性极大地依赖于多层片 式电容器的ESL。具体地,在低ESL下可获得高稳定性。另夕卜,多层片式电容器还可用作电磁干扰(EMI)过滤器。在 这种情况下,对于在高频带和良好的衰减特性状况下的噪音去除效 果而言,低ESL是优选的。美国专利第5,880,925号7>开了一种通过4吏用交叉布置降^f氐 ESL的技术,其中,具有相反极性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互相交叉。 图1A是示出了传统多层片式电容器外形的透^L图,图1B是沿图 1A的线A-A,的截面视图。图2是示出了图1的多层片式电容器的 内部电极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1A至2,具有相反极性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14和15 分别设置在介电层介电层lla和lib上。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14 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片式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通过层叠多个介电层而形成,并且具有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侧表面以及顶表面和底表面;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交替设置在所述电容器本体中,其中每个所述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之间;第一极性的第一外部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以覆盖所述第一侧表面的下部边缘并且向所述底表面部分地延伸;第一极性的第二外部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二侧表面上,以覆盖所述第二侧表面的下部边缘并且向所述底表面部分地延伸;以及第二极性的第三外部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外部电极之间的所述底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垂直于所述电容器本体的所述底表面而设置,其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片式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通过层叠多个介电层而形成,并且具有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侧表面以及顶表面和底表面;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交替设置在所述电容器本体中,其中每个所述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之间;第一极性的第一外部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以覆盖所述第一侧表面的下部边缘并且向所述底表面部分地延伸;第一极性的第二外部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二侧表面上,以覆盖所述第二侧表面的下部边缘并且向所述底表面部分地延伸;以及第二极性的第三外部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外部电极之间的所述底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垂直于所述电容器本体的所述底表面而设置,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内部电极具有被引至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底表面的第一引线以及被引至所述第二侧表面和所述底表面的第二引线,并且每个所述第二内部电极具有被引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引线之间的所述底表面的第三引线,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三引线通过相应引线的暴露于所述电容器本体的外表面的边缘部的整个长度与所述第一至第三外部电极相接触,以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至第三外部电极。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第 一外部电极形成为覆盖所述电容器本体的第 一侧表面的上部和下部边纟彖,并且向所述电容器本体的所述顶 表面和所述底表面部分地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外部电极形成为覆盖所述电容器本体的第 二侧表面的上部和下部边纟彖,并且向所述电容器本体的所述顶 表面和所述底表面部分地延伸。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引线 的被引至所述电容器本体的所述底表面的部分的宽度等于第的宽度。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三引 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引线的被引至所述底表面的部分的宽度。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电容器本 体的层叠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侧表面 之间的3巨离。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的被引至所述电容器本体的所述底表 面的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引线的被引至所述电容器本体 的所述底表面的部分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三引线的宽度相对于所述第一引线的被引至 所述底表面的部分的宽度的宽度比等于或大于1.38。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宽度比的 变^f匕范围为1.38至7。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电容器本 体的层叠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侧表面 之间的3巨离。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的被引至所述电容器本体的所述底表 面的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引线的被引至所述电容器本体 的所述底表面的部分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三引线的宽度相对于所述第一引线的被引至 所述底表面的部分的宽度的宽度比等于或大于2。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宽度比的 变化范围为2至7。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片式电容器,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 述电容器本体的位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与第二外部电极之间 的所述顶表面上的所述第二极性的第四外部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引线形成为被引至所述第一侧表面、所述 底表面和所述顶表面,而所述第二引线形成为^皮引至所述第二 侧表面、所述底表面和所述顶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形成为覆盖所述第一侧表面的上 部和下部边缘且向所述顶表面和所述底表面部分地延伸,而所述第二外部电极形成为覆盖所述第二侧表面的上部和下部边纟彖且向所述顶表面和所述底表面部分地延伸,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内部电极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 和第二引线之间以被引至所述顶表面并连接至所述第四外部 电极的第四引线,并且其中,所述第四引线通过所述第四引线的暴露于所述底表 面的整个边纟彖部与所述第四外部电才及相4妻触,以连^妻至所述第 四夕卜部电极。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层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多层片 式电容器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具有上下对称性。13. —种多层片式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通过层叠多个介电层而形成并且具有待安装 于电赠4反上的底表面;多个内部电才及,垂直于所述底表面而i殳置在所述电容器本 体中,其中,所述每个介电层介于所述内部电极之间;第一才及性的第一外部电一及,形成在所述电容器本体的第一 侧表面上,以向所述底表面部分地延伸;第 一极性的第二外部电极,形成在与所述第 一侧表面相对 的第二侧表面上,以向所述底表面部分地延伸;以及第二极性的第三外部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外部电 极之间的所述底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三外部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 一外部电极的 向所述底表面延伸的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外部电极的向所 述底表面延伸的部分的宽度。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层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和 第二外部电核JK象对称而形成,并且所述第 一和第二外部电相_ 的向所述底表面延伸的宽度彼此相等。15. —种多层片式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通过层叠多个介电层而形成并且具有待安装 在电路纟反上的底表面以及^皮此面对的第 一和第二侧表面;呈第 一极性和第二极性的多个内部电极,彼此面对地交替 设置在所述电容器本体中,其中每个所述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 才及性和第二才及性的内部电才及之间,并且所述第 一才及性和第二才及第一和第二外部电极,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侧表面 上,以向所述底表面部分地延伸并且电连接至所述第 一极性的 内吾p电才及;以及第三外部电才及,形成在所述第 一和第二外部电才及之间的所 述底表面上,以连接至所述第二极性的内部电极,其中,通过/人所述第 一和第二外部电4及流向所述第三外部 电才及的电流产生两个电流回^各。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层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第 一极性的内部电极具有连接至所述第 一和第 二外部电^l的第一内部电才及图案,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极性的内部电极具有连接至所述第三外部 电极的第二内部电极图案。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层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极性的内部电极具有只连接至所述第 一外 部电极的第一内部电极图案以及只连接至所述第二外部电极 的第二内部电极图案,所述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图案沿层叠方向交*1没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极性的内部电极具有只连接至所述第三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华,魏圣权,丁海硕,朴东锡,朴祥秀,朴珉哲,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