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用连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49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内燃机用连杆结构,包含有杆体(2.1),连接孔(2.2)位于的杆体(2.1)的上部,杆体(2.1)的下部底面设置有弧形槽一(2.3),下连接块(2.4)的顶面下凹形成有弧形槽二(2.5),下连接块(2.4)贴合在杆体(2.1)的下部底面上后使得弧形槽一(2.3)和弧形槽二(2.5)对合构成供曲轴插入的传动连接孔;所述杆体(2.1)的下部斜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油孔(2.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内燃机用连杆结构,润滑方便可靠。方便可靠。方便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燃机用连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杆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柴油机或汽油机等内燃机上的连杆结构,属于动力机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小型化内燃机,如微耕机等,其连杆润滑方式多采用轴瓦方式,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拉瓦故障,进而影响内燃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常规的连杆采用主动式润滑油加注方式需要额外占用壳体内的安装空间,因此不利于内燃机的小型化发展趋势。为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连杆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内燃机用连杆结构,润滑方便可靠。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内燃机用连杆结构,包含有杆体,连接孔位于的杆体的上部,杆体的下部底面设置有弧形槽一,下连接块的顶面下凹形成有弧形槽二,下连接块贴合在杆体的下部底面上后使得弧形槽一和弧形槽二对合构成供曲轴插入的传动连接孔;所述杆体的下部斜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油孔。
[0006]本技术一种内燃机用连杆结构,所述进油孔的一个开口端位于杆体的外壁上,另一开口端连通至弧形槽一。
[0007]本技术一种内燃机用连杆结构,下连接块的底面竖向向下安装有一甩针。
[0008]本技术一种内燃机用连杆结构,所述甩针为三棱柱结构,且三棱柱结构的三条棱之间通过向内凹陷的圆弧面连接。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技术采用飞溅式润滑方式取代常规的润滑油加注形式,从而缩减了壳体内部空间;同时,将连杆与曲轴之间的润滑方式由轴瓦压力式润滑方式修改成了配合飞溅润滑的润滑油自流方式,相比于常规轴瓦方式而且不容易发生拉瓦报废现象,提高了柴油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种内燃机用连杆结构的示意图。
[0012]杆体2.1、上连接孔2.2、弧形槽一2.3、下连接块2.4、弧形槽二2.5、甩针2.6、进油孔2.7。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见图1,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内燃机用连杆结构,包含有杆体2.1,连接孔2.2
位于的杆体2.1的上部,杆体2.1的下部底面设置有弧形槽一2.3,下连接块2.4的顶面下凹形成有弧形槽二2.5,下连接块2.4的底面竖向向下安装有一甩针2.6,下连接块2.4贴合在杆体2.1的下部底面上后使得弧形槽一2.3和弧形槽二2.5对合构成供曲轴插入的传动连接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杆体2.1的下部斜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油孔2.7,该进油孔2.7的一个开口端位于杆体2.1的外壁上,另一开口端连通至弧形槽一 2.3;
[0015]进一步的,所述甩针2.6为三棱柱结构,且三棱柱结构的三条棱之间通过向内凹陷的圆弧面连接,从而在运转过程中能够盛起更多的润滑油;
[0016]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的一个优化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构思所做的任何改动或改进,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用连杆结构,包含有杆体(2.1),连接孔(2.2)位于的杆体(2.1)的上部,杆体(2.1)的下部底面设置有弧形槽一(2.3),下连接块(2.4)的顶面下凹形成有弧形槽二(2.5),下连接块(2.4)贴合在杆体(2.1)的下部底面上后使得弧形槽一(2.3)和弧形槽二(2.5)对合构成供曲轴插入的传动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2.1)的下部斜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油孔(2.7)。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新曾森炎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曾氏动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