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建中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变压器绕线架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68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变压器绕线架构造,其特点在于绕线架(10)的线座(11)上供内绕线圈(14)卷绕处设一轴向的穿孔(17)贯穿至绕线架(10)底部,穿孔(17)的外侧设有一挡块(118),在挡块(18)的底面具有一径向的开槽(19)通至穿孔(17),此种绕线架于内绕线圈缠绕后,其端部可自穿孔轴向拉引后,再藉由开槽径向向外拉引焊接于外端的接脚,避免了短路现象。(*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类,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变压器绕线架构造。众所周知,变压器主要由一绕线架缠绕内绕线圈后,于内绕线圈包覆绝缘层后,再缠绕一外绕线圈,最后再于外绕线圈的外缘包覆一绝缘层,其中内、外绕线圈的端部均向外延伸后,分别焊接于绕线架上的接脚,而绝缘层的作用系用来防止内、外绕线圈之间的短路,如附图1所示,传统的绕线架(10)上设有一线座(11),线座(11)底部设有径向的通槽(12)延伸至线座(11)的外端,另于线座(11)的外端上插设有接脚(13)分别供内、外绕线圈(14)、(15)的端部焊接以及组装于电子基板上;如附图2所示,传统的绕线架(10)系于线座(11)上先缠绕内绕线圈(14)后,于内绕线圈(14)的外缘包覆一绝缘层(16),而内绕线圈(14)的端部即经由通槽(12)向外拉引后焊接于接脚(13)上,再于该绝缘层(16)的外缘缠绕外绕线圈(15),而外绕线圈(15)的端部则焊接于另一接脚(13)上,最后于外绕线圈(15)的外缘包覆一绝缘层(16),如附图3所示;然而,内、外绕线圈(14)、(15)缠绕于线座(11)上后,其端部须向外拉引后方能焊接于接脚(13)上,由于该通槽(12)系径向设置于线座(11)上,因此,当内绕线圈(14)径向向外拉引即为向外绕线圈(15)方向拉引,此一拉力极易使内绕线圈(14)触及于外绕线圈(15),形成短路如附图2所示,造成不良率的提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传统变压器绕线架构造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新型的变压器绕线架构造。本技术的技术构思依据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新型的变压器绕线架构造,其系于绕线架的线座上供内绕线圈卷绕处设一轴向的穿孔贯穿至绕线架底部,穿孔的外侧设有一挡块,挡块的底面具有一径向的开槽通至穿孔,此种绕线架于内绕线圈缠绕后,该内绕线圈的端部可自穿孔轴向拉引后,再藉由开槽径向向外拉引焊接于外端的接脚,而不会触及缠绕于内绕线圈的外绕线圈造成短路。 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实施例图1为传统绕线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传统绕线架所构成的变压器剖视示意图。图3为传统绕线架所构成的变压器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构成变压器立体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构成变压器平面剖视示意图。科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10)为绕线架、(11)为线座、(12)为通槽、(13)为接脚、(14)为内绕线圈、(15)为外绕线圈、(16)为绝缘层、(17)为穿孔、(18)为挡块、(19)为开槽。如附图4所示,本技术的构造为在绕线架(10)的线座(11)上,供内绕线圈(14)卷绕处设一轴向的穿孔(17)贯穿至绕线架(10)底部,穿孔(17)的外侧设有一挡块(18)、挡块(18)的底面设有一水平的开槽(19)通至穿孔(17),内绕线圈(14)于线座(11)上圈缠绕后,该内绕线圈(14)的端部可自穿孔(17)轴向向下拉引后,再藉由挡块(18)的阻挡自开槽(19)径向向外拉引焊接于外端的接脚(13),于该内绕线圈(14)的外缘包覆一绝缘层(16)后,再于绝缘层(16)的外缘缠绕外绕线圈(15),并将外绕线圈(15)的端部焊接于另一接脚(13)上,如附图6所示的实施例。如附图5所示,由于该内绕线圈(14)的端部系藉由该轴向的接脚(13)向下拉引后再由径向的开槽(19)向外拉引,该拉力将会使内绕线圈(14)的端部与外绕线圈(15)之间由挡块(18)所阻隔,避免造成所谓的短路现象,完全克服了传统绕线架存在的缺欠和不足。本技术与传统的绕线架的成本相近,它可由塑料一体射出成型,并避免因内、外线圈的缠绕短路所造成的不良品,从而有效的提高生产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变压器绕线架构造,它是由绕线架(10)、线座(11)、通槽(12)、接脚(13)、内绕线圈(14)、外绕线圈(15)、绝缘层(16)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绕线架(10)的线座(11)上供内绕线圈(14)卷绕处设一轴向的穿孔(17)贯穿至绕线架(10)底部,在穿孔(17)的外侧设有一挡块(18),并在挡块(18)的底面设有一水平的开槽(19)通至穿孔(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变压器绕线架构造,它是由绕线架(10)、线座(11)、通槽(12)、接脚(13)、内绕线圈(14)、外绕线圈(15)、绝缘层(16)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绕线架(10)的线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