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60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及汽车,包括遮掩结构,汽车车身上设置有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处设置有所述遮掩结构;所述遮掩结构包括外侧以及延伸侧,所述外侧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上,所述外侧往所述第二部件延伸有所述延伸侧,所述延伸侧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车身缝隙处设置遮掩结构,遮掩结构的外侧固定在第一部件上,延伸侧设置在第二部件上,很好地遮掩了车身缝隙处,提高了整车的精致感知,同时,降低了前期同步分析的成本。另外,随着汽车使用年限的增加,一些汽车的匹配缝隙问题也不会被暴露出来,持久保持精致感知,提高了汽车使用可靠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1行业内传统的间隙和面差进行匹配形成最终的整车外观缝隙。如图1及图2所示,前门34和后门36匹配,第二缝隙22的间隙设计为3.5mm,公差为
±
1.0mm,面差设计为0,公差为0~+1.0mm。
[0003]随着汽车1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普及,人们对整车精致感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整车间隙面差是影响其精致感知的一项重要因素,间隙和面差越小,其精致程度越高,同时对前期造型、工程和工艺等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成本和周期投入。
[0004]传统汽车1的间隙/面差匹配,在消费者购买后,随着汽车1使用时间的增加,一些汽车1的匹配缝隙问题会最先暴露出来,如图3所示,翼子板33和前保35匹配间隙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汽车车身精致感知差、汽车前/后期人力投入大、工装成本投入高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包括遮掩结构,汽车车身上设置有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处设置有所述遮掩结构;
[0007]所述遮掩结构包括外侧以及延伸侧,所述外侧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上,所述外侧往所述第二部件延伸有所述延伸侧,所述延伸侧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部件均为固定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间形成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处设置有所述遮掩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为固定件或者活动件,所述第二部件为活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间形成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处设置有所述遮掩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为翼子板,所述第二部件为前门。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为前门,所述第二部件为后门。
[0012]进一步地,所述遮掩结构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件,所述翻转件设置在所述延伸侧内,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翻转件相对所述第二部件水平方向顺时针向上或者逆时针向下翻转;
[0013]当所述翻转机构带动所述翻转件相对所述第二部件水平方向顺时针向上翻转时,所述第二缝隙呈打开状态;
[0014]当所述翻转机构带动所述翻转件相对所述第二部件水平方向逆时针向下翻转时,所述第二缝隙呈关闭状态。
[0015]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铰接件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铰接件的一端设置在
所述驱动电机上,所述铰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件铰接;
[0016]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翻转件相对铰接点逆时针或者顺时针翻转;
[0017]所述驱动电机顺时针转动,所述翻转件相对铰接点顺时针翻转;
[0018]所述驱动电机逆时针转动,所述翻转件相对铰接点逆时针翻转。
[0019]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牵引绳以及轮滑,所述铰接件的两侧设置有所述轮滑;
[0020]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翻转件的一侧,所述牵引绳穿过所述轮滑以及所述驱动电机后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翻转件的另一侧;
[0021]所述驱动电机顺时针转动,所述牵引绳带动所述翻转件相对铰接点顺时针翻转;
[0022]所述驱动电机逆时针转动,所述牵引绳带动所述翻转件相对铰接点逆时针翻转。
[0023]进一步地,所述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还包括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部件为打开或者关闭的信号,所述电控模块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
[0024]当所述电控模块接收所述第二部件为打开的信号时,所述电控模块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顺时针转动;
[0025]当所述电控模块接收所述第二部件为关闭的信号时,所述电控模块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逆时针转动。
[0026]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车身缝隙处设置遮掩结构,遮掩结构的外侧设置在第一部件上,延伸侧设置在第二部件上,很好地遮掩了车身缝隙处,提高了整车的精致感知,同时,降低了前期同步分析的成本。另外,随着汽车使用年限的增加,一些汽车的匹配缝隙问题也不会被暴露出来,持久保持精致感知,提高了汽车使用可靠性。
[0027]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
[0028]以及如专利技术人上述提供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
[0029]所述汽车车身上设置有所述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
[0030]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车身缝隙处设置遮掩结构,遮掩结构的外侧固定在第一部件上,延伸侧设置在第二部件上,很好地遮掩了车身缝隙处,提高了整车的精致感知,同时,降低了前期同步分析的成本。另外,随着汽车使用年限的增加,一些汽车的匹配缝隙问题也不会被暴露出来,持久保持精致感知,提高了汽车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
技术介绍
所述汽车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中A

A的断面示意图;
[0033]图3为
技术介绍
所述翼子板与所述前保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有所述第一缝隙的汽车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图4中B

B的断面示意图;
[0036]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有所述第二缝隙的汽车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图6中第二缝隙呈闭合时C

C的断面示意图;
[0038]图8为图6中第二缝隙呈打开时C

C的断面示意图;
[0039]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有所述第二缝隙的汽车车辆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40]图10为图9中第二缝隙呈闭合时D

D的断面示意图;
[0041]图11为图9中第二缝隙呈打开时D

D的断面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说明:
[0043]1、汽车;
[0044]2、汽车车身;
[0045]21、第一缝隙;
[0046]22、第二缝隙;
[0047]31、外边;
[0048]32、内边;
[0049]33、翼子板;
[0050]34、前门;
[0051]35、前保;
[0052]36、后门;
[0053]4、遮掩结构;
[0054]41、外侧;
[0055]42、内侧;
[0056]43、延伸侧;
[0057]5、翻转机构;
[0058]51、翻转件;
[0059]52、铰接件;
[0060]53、驱动电机;
[0061]54、牵引绳;
[0062]55、轮滑;
[0063]6、电控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遮掩结构,汽车车身上设置有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处设置有所述遮掩结构;所述遮掩结构包括外侧以及延伸侧,所述外侧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上,所述外侧往所述第二部件延伸有所述延伸侧,所述延伸侧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部件均为固定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间形成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处设置有所述遮掩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为固定件或者活动件,所述第二部件为活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间形成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处设置有所述遮掩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为翼子板,所述第二部件为前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为前门,所述第二部件为后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身缝隙遮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掩结构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件,所述翻转件设置在所述延伸侧内,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翻转件相对所述第二部件水平方向顺时针向上或者逆时针向下翻转;当所述翻转机构带动所述翻转件相对所述第二部件水平方向顺时针向上翻转时,所述第二缝隙呈打开状态;当所述翻转机构带动所述翻转件相对所述第二部件水平方向逆时针向下翻转时,所述第二缝隙呈关闭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赵明田维
申请(专利权)人: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