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发动机舱隔热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77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发动机舱隔热垫,包括上隔热垫层和下隔热垫层,在上隔热垫层和下隔热垫层之间设置有强化层、减震层、消音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重量轻,灵活性和工程可行性高,采用双重隔热,能够有效反射辐射热量,隔绝热量传递,增加了对驾驶室的防护,改善了发动机舱与驾驶室之间仪表板各零部件的工作环境,使之工作温度降低,震动减低,保证仪表板元件能够正常工作,不受干扰,延长了其工作寿命;对高频及低频噪音能够起到吸收、衰减作用,从而还能够起到加强整体隔音、降噪的作用,提供良好的隔音效果,提升驾驶员的驾驶舒适度。提升驾驶员的驾驶舒适度。提升驾驶员的驾驶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发动机舱隔热垫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发动机舱隔热垫。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隔音隔热垫只有正对着驾驶员室的一块,对驾驶室的隔音隔热效果不太好,是因为在发动机舱下隔热垫层的上部,是发动机舱空气板,发动机舱的热量会从这里散发到大气中,但是这里正好是驾驶室空调的通风盖板所在的位置,且驾驶室的仪表板也在这里,如果这里没有防护会导致热量传导到仪表板内部,使仪表板内部的工作温度上升,仪表板元件使用寿命降低,而且噪音隔绝性能也受到影响,距离发动机舱最近的驾驶员和副驾驶员都会感觉不好,如果把发动机舱前围钣金上的隔热垫加长把发动机舱空气板都包住,汽车发动机舱和驾驶室的线束通过性就受到影响,况且安装也不方便。
[0003]因此,研制一种新型隔音隔热垫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发动机舱隔热垫。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上隔热垫层和下隔热垫层,还包括强化层、减震层、消音层,所述强化层的两侧面自内而外依次对称设置减震层、消音层,强化层与减震层、消音层一体成型设置,所述上隔热垫层与下隔热垫层分别设置于与之对应的消音层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消音层为均设有消音凹孔的橡胶片,且未设置有消音凹孔的消音层一面则连接减震层。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重量轻,灵活性和工程可行性高,采用双重隔热,能够有效反射辐射热量,隔绝热量传递,增加了对驾驶室的防护,改善了发动机舱与驾驶室之间仪表板各零部件的工作环境,使之工作温度降低,震动减低,保证仪表板元件能够正常工作,不受干扰,延长了其工作寿命;对高频及低频噪音能够起到吸收、衰减作用,从而还能够起到加强整体隔音、降噪的作用,提供良好的隔音效果,提升驾驶员的驾驶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标号:1~上隔热垫层,2~下隔热垫层,3~过渡层,4~绝热层,5~强化层,6~减震层,7~消音层,8~消音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1]如图1所示的新型的发动机舱隔热垫,包括上隔热垫层1和下隔热垫层2,还包括强化层5、减震层6、消音层7,所述强化层5的两侧面自内而外依次对称设置减震层6、消音层7,强化层5与减震层6、消音层7一体成型设置,所述上隔热垫层1与下隔热垫层2分别设置于与之对应的消音层7上。
[0012]所述的上隔热垫层1和下隔热垫层2均包括过渡层3和绝热层4,所述绝热层4贴合于过渡层3上,二者一体成型设置。
[0013]所述的消音层7为均设有消音凹孔8的橡胶片,且未设置有消音凹孔8的消音层7一面则连接减震层6。
[0014]所述的消音凹孔8孔径不小于2mm,深度不小于2mm,对高频及低频噪音能够起到吸收、衰减作用,由于采用橡胶片,因此消音凹孔8的孔壁也能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0015]所述的强化层5为高分子聚乙烯板材。
[0016]所述的减震层6为软质泡沫塑料,不采用任何玻纤和树脂材料,对环境的破坏小,重量轻,相对于传统隔热垫重量可减少70%,还具有一定的降噪功能,灵活性和工程可行性高。
[0017]所述的绝热层4为铝箔或锡箔,具有不易燃、易定性和良好的隔热效果,所述过渡层3为橡胶,设置灵活性高。
[0018]本技术的工作方式:在使用时,把本技术所述的隔热垫分别放置到发动机舱空气板和发动机舱前围钣金上,发动机发散出的大部分热量则被绝热层4所隔绝,从而避免热量传递到驾驶室,发动机发出的大部分的噪音和震动则经过消音层7、减震层6依次多层级消散,避免较大的震动和大分贝的噪音传递到驾驶室,从而实现较好的消音隔热的效果,保护发动机舱与驾驶室之间仪表板各零部件的工作环境,维持工作温度稳定,进一步提升驾驶室的舒适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发动机舱隔热垫,包括上隔热垫层(1)和下隔热垫层(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强化层(5)、减震层(6)、消音层(7),所述强化层(5)的两侧面自内而外依次对称设置减震层(6)、消音层(7),强化层(5)与减震层(6)、消音层(7)一体成型设置,所述上隔热垫层(1)与下隔热垫层(2)分别设置于与之对应的消音层(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发动机舱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隔热垫层(1)和下隔热垫层(2)均包括过渡层(3)和绝热层(4),所述绝热层(4)贴合于过渡层(3)上,二者一体成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发动机舱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天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