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138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其包括电机舱和降噪腔体,电机舱设置于降噪腔体内,降噪腔体包括顶部降噪板、底部降噪板、两块侧向降噪板和前围降噪板,顶部降噪板全覆盖地设置于电机舱的顶面之外,底部降噪板全覆盖地设置于电机舱的底面之外,两块侧向降噪板全覆盖地设置于电机舱的两侧面之外,前围降噪板全覆盖地设置于电机舱的正面之外。上述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不仅降噪总面积更大,降噪量也就越大,具有较高的降噪性能;而且从制造工艺上讲,系统结构相对简单,制造和安装工艺要求低,更容易实现。更容易实现。更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车降噪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环境的逐渐恶化,世界各大国和经济体都以碳中和为目标,颁布了多项相关政策,其中新能源车成为了汽车方面的发展方向。人们往往认为新能源车会比传统燃油车要安静,其实不然。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增加了电机,没有了内燃机的掩蔽效应,电机的高频噪声尤为突出,听觉感受上更为刺耳和恼人。
[0003]为了给消费者营造更加舒适的驾乘环境,各大主机厂在噪声控制方面均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声学包是有效减弱噪声从声源传递至车内的控制方法之一,在传统燃油车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应用。
[0004]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新能源车车内、外空间示意图。新能源车包括乘客舱1和电机舱2,电机舱2内设置有电机3,电机舱2内的电机3及其它附件会产生噪声,通过前围钣金4传递至乘客舱1,给乘客带来恼人的感受。设置声学包可以有效降低新能源车乘客舱1内的噪声,从而控制电机舱2的噪声。
[0005]目前,新能源车的声学包方案大多沿用传统燃油车的方案。另外,一些主机厂会对针对新能源车主要声源之一的电机增加声学包进行包覆,有一定的降噪作用。在汽车声学包提案时,一般会考虑方案的吸声性能和隔声性能。在对新能源车的主要声源之一的电机进行声学包包覆时,要考虑其散热和管路连接上的空间需求,无法保证100%的覆盖面积,往往只能达到60%

80%。这样就势必影响到整体的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新能源车存在降噪效果差的问题。
[0007]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其包括电机舱和降噪腔体,所述电机舱设置于所述降噪腔体内,其中,所述降噪腔体包括顶部降噪板、底部降噪板、两块侧向降噪板和前围降噪板,所述顶部降噪板全覆盖地设置于所述电机舱的顶面之外,所述底部降噪板全覆盖地设置于所述电机舱的底面之外,所述两块侧向降噪板全覆盖地设置于所述电机舱的两侧面之外,所述前围降噪板全覆盖地设置于所述电机舱的正面之外。
[0009]特别地,所述顶部降噪板采用汽车内饰隔音垫或汽车内饰吸声垫的任一种或两种复合。
[0010]特别地,所述底部降噪板采用汽车内饰隔音垫或汽车内饰吸声垫的任一种或两种复合。
[0011]特别地,所述侧向降噪板采用汽车内饰隔音垫或汽车内饰吸声垫的任一种或两种复合。
[0012]特别地,所述前围降噪板采用汽车内饰隔音垫或汽车内饰吸声垫的任一种或两种复合。
[0013]特别地,所述顶部降噪板和前围降噪板均通过卡扣装配于新能源汽车的钣金上。
[0014]特别地,所述底部降噪板集成于新能源汽车的底护板上,所述侧向降噪板贴于新能源汽车的外轮弧罩背面。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16]1)将新能源车的电机舱看作一个整体,构建一个高降噪的电机舱饰件系统,从声学性能上讲,该系统内的所有零件都有较高的降噪性能,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机舱的高频噪声。相对于目前已有的电机包覆方案,降噪总面积更大,降噪量也就越大,性能更佳。
[0017]2)从制造工艺上讲,相对于结构复杂的电机包覆件,本技术中的高吸音的电机舱饰件系统结构相对简单,制造和安装工艺要求低,更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中新能源车车内、外空间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的仿真预测模型中电机噪声声压级曲线;
[0021]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的仿真预测模型中材料方案的吸声系数;
[0022]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的声学效果预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件。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包括电机舱2和降噪腔体5,电机舱2作为一个整体设置于降噪腔体5内,降噪腔体5包括顶部降噪板6、底部
降噪板7、两块侧向降噪板8和前围降噪板9。
[0026]顶部降噪板6全覆盖地设置于电机舱2的顶面之外,顶部降噪板6通过卡扣装配于新能源汽车的钣金上,顶部降噪板6的材料选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采用隔声为主的材料:重质层(EPDM、EVA、TPO等)、重质层(EPDM、EVA、TPO等)+解耦层(毡、PU发泡等)组合等;第二,采用吸声为主的材料:吸音棉、毡、PU等;第三,兼顾吸隔声的材料:硬层+软层(变密度结构)组合、表层(毡、吸音棉等)+重质层(EPDM、EVA、TPO等)+解耦层(毡、PU发泡等)组合。
[0027]底部降噪板7全覆盖地设置于电机舱2的底面之外,底部降噪板7集成于新能源汽车的底护板上,通过粘接剂贴于底护板上或直接复合于底护板上,底部降噪板7的材料选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采用隔声为主的材料:重质层(EPDM、EVA、TPO等)、重质层(EPDM、EVA、TPO等)+解耦层(毡、PU发泡等)组合等;第二,采用吸声为主的材料:吸音棉、毡、PU等;第三,兼顾吸隔声的材料:硬层+软层(变密度结构)组合、表层(毡、吸音棉等)+重质层(EPDM、EVA、TPO等)+解耦层(毡、PU发泡等)组合。
[0028]两块侧向降噪板8全覆盖地设置于电机舱2的两侧面之外,侧向降噪板8贴于新能源汽车的外轮弧罩背面,侧向降噪板8的材料选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采用隔声为主的材料:重质层(EPDM、EVA、TPO等)、重质层(EPDM、EVA、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机舱和降噪腔体,所述电机舱设置于所述降噪腔体内,所述降噪腔体包括顶部降噪板、底部降噪板、两块侧向降噪板和前围降噪板,所述顶部降噪板全覆盖地设置于所述电机舱的顶面之外,所述底部降噪板全覆盖地设置于所述电机舱的底面之外,所述两块侧向降噪板全覆盖地设置于所述电机舱的两侧面之外,所述前围降噪板全覆盖地设置于所述电机舱的正面之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降噪板采用汽车内饰隔音垫或汽车内饰吸声垫的任一种或两种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电机舱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降噪板采用汽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育莹魏震田秀杰黄威朱可达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