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连接结构及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492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连接结构及引流装置,涉及引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够分开时能自动封闭的引流连接结构。引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连接结构。连接结构连接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时,第二接头主体插入第一接头孔使得密封塞和密封套均后退,侧孔与液体槽连通。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开时,第一弹性件回弹使密封塞前移至液体槽前方,密封塞自动封闭第一接头孔,避免第一接头内残留液体以及引流瓶内液体流出;第二弹性件回弹使密封套前移至封闭侧孔,避免第二接头内残留液体以及引流管内液体流出。将引流连接结构设置在引流容器和引流管上即得到引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适用于患有可通过体液、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病人。人。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流连接结构及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引流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患有可通过体液、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病人的引流连接结构及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引流是指用引流管将积存于体腔、关节、器官或组织内的液体引出。引流所用物品有引流管和引流容器(引流瓶或引流袋),引流管置入引流处引出液体,引流容器与引流管连接,用于存储液体。本技术的引流连接结构是指连接引流容器与引流管的连接结构。
[0003]目前引流容器与引流管的连接方式通常是二者上的接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或螺纹连接。ZL201921464051.4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引流管的连接结构,包括引流管和正压接头,所述引流管的下端内壁侧连接有螺纹,所述正压接头的上端连接有螺纹管,所述正压接头的上端连接有插接筒,所述插接筒设于所述螺纹管的两侧,所述引流管的外侧壁两侧连接有插接组件,所述插接组件和所述插接筒插接固定,所述引流管的下端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有卡箍;在引流管下端内侧壁设置有螺纹,从而可以将引流管和正压接头的螺纹管通过螺纹进行螺纹连接,达到了充分固定的效果,螺纹的连接方式较为稳定,可以避免脱落,引流管和螺纹管连接后,将卡箍套设在二者的连接处,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避免脱落。
[0004]上述引流连接结构的缺点是,分开后接头处于开放状态,引流管内液体容易流出,污染环境。其他人接触到引流液体还可能导致疾病传染,尤其是患有某些传染病的病人的,例如HIV病人、梅毒病人或乙肝病人,其体液传染性强,引流液体若被其他人接触传染疾病的概率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分开时能自动封闭的引流连接结构。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引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连接结构;第一接头包括第一接头主体、密封塞、第一弹性件和内垫板,第一接头主体上具有第一接头孔,第一接头孔后部的孔壁上具有液体槽,密封塞、第一弹性件和内垫板由前向后依次设置在第一接头孔内,密封塞位于液体槽前方并与第一接头孔配合,内垫板与第一接头主体连接,第一弹性件与密封塞和内垫板连接;第二接头包括第二接头主体、密封套、第二弹性件和外垫板,第二接头主体与第一接头孔相匹配,第二接头主体上具有第二接头孔和侧孔,第二接头孔前端封闭,侧孔由第二接头主体侧面延伸至第二接头孔,密封套、第二弹性件和外垫板由前向后依次套在第二接头主体上,密封套与第二接头主体配合并封闭侧孔,外垫板与第二接头主体连接,第二弹性件与密封套和外垫板连接;连接结构能够连接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时,第二接头主体插入第一接头孔使得密封塞和密封套均后退,侧孔与液体槽连通。
[0007]进一步的是:第一接头主体上具有连接外螺纹;连接结构为连接套,连接套套装在
第二接头上,连接套上具有与连接外螺纹匹配的连接内螺纹,连接套的后端能够抵靠在外垫板的后表面上。
[0008]进一步的是:第二接头主体表面上具有环槽,环槽与侧孔位置对应。
[0009]进一步的是: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0010]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引流容器和引流管分开时,二者均能自动封闭的引流装置。
[0011]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容器、引流管和前述的引流连接结构,第一接头与引流容器连接,第二接头与引流管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如图6所示,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设置在引流容器和引流管上,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使引流管与引流容器连通。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状态如图5所示,第二接头主体插入第一接头孔使得密封塞和密封套均后退,侧孔与液体槽连通,引流管引出的液体可依次通过第二接头孔、侧孔、液体槽和第一接头孔流入引流瓶。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开时,第一弹性件回弹使密封塞前移至液体槽前方,密封塞自动封闭第一接头孔,避免第一接头内残留液体以及引流瓶内液体流出;第二弹性件回弹使密封套前移至封闭侧孔,避免第二接头内残留液体以及引流管内液体流出。可见本技术能够实现引流管与引流瓶的连通,并且分开时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能够自动关闭避免液体流出。因此本技术具有使用更加安全,避免其他人接触引流液体导致疾病传染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第一接头结构图;
[0014]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15]图3是第二接头结构图;
[0016]图4是连接套结构图;
[0017]图5是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连接状态图;
[0018]图6是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记为:第一接头1、第一接头主体11、第一接头孔111、液体槽112、连接外螺纹113、密封塞12、第一弹性件13、内垫板14、第二接头2、第二接头主体21、第二接头孔211、侧孔212、环槽213、密封套22、第二弹性件23、外垫板24、连接套3、连接内螺纹31、引流容器4、引流管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引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连接结构;第一接头1包括第一接头主体11、密封塞12、第一弹性件13和内垫板14,第一接头主体11上具有第一接头孔111,第一接头孔111后部的孔壁上具有液体槽112,密封塞12、第一弹性件13和内垫板14由前向后依次设置在第一接头孔111内,密封塞12位于液体槽112前方并与第一接头孔111配合,内垫板14与第一接头主体11连接,第一弹性件13与密封塞12和内垫板14连接;第二接头2包括第二接头主体21、密封套22、第二弹性件23和外垫板24,第二接头主体21与第
一接头孔111相匹配,第二接头主体21上具有第二接头孔211和侧孔212,第二接头孔211前端封闭,侧孔212由第二接头主体21侧面延伸至第二接头孔211,密封套22、第二弹性件23和外垫板24由前向后依次套在第二接头主体21上,密封套22与第二接头主体21配合并封闭侧孔212,外垫板24与第二接头主体21连接,第二弹性件23与密封套22和外垫板24连接;连接结构能够连接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连接时,第二接头主体21插入第一接头孔111使得密封塞12和密封套22均后退,侧孔212与液体槽112连通。
[0022]如图6所示,本技术应设置在和引流容器4和引流管5使用,具体是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分别设置在引流容器4和引流管5上。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连接状态如图5所示,第二接头主体21插入第一接头孔111使得密封塞12和密封套22均后退,侧孔212与液体槽112连通,引流管5引出的液体可依次通过第二接头孔211、侧孔212、液体槽112和第一接头孔111流入引流瓶4。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分开时,第一弹性件13回弹使密封塞12前移至液体槽112前方,密封塞12自动封闭第一接头孔111,避免第一接头1内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引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连接结构;第一接头(1)包括第一接头主体(11)、密封塞(12)、第一弹性件(13)和内垫板(14),第一接头主体(11)上具有第一接头孔(111),第一接头孔(111)后部的孔壁上具有液体槽(112),密封塞(12)、第一弹性件(13)和内垫板(14)由前向后依次设置在第一接头孔(111)内,密封塞(12)位于液体槽(112)前方并与第一接头孔(111)配合,内垫板(14)与第一接头主体(11)连接,第一弹性件(13)与密封塞(12)和内垫板(14)连接;第二接头(2)包括第二接头主体(21)、密封套(22)、第二弹性件(23)和外垫板(24),第二接头主体(21)与第一接头孔(111)相匹配,第二接头主体(21)上具有第二接头孔(211)和侧孔(212),第二接头孔(211)前端封闭,侧孔(212)由第二接头主体(21)侧面延伸至第二接头孔(211),密封套(22)、第二弹性件(23)和外垫板(24)由前向后依次套在第二接头主体(21)上,密封套(22)与第二接头主体(21)配合并封闭侧孔(212),外垫板(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舟胡小霞杨清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