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线液压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26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摆线液压马达,该摆线液压马达包括:壳体,具有外壁、内壁和第一油孔,所述第一油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壁,形成第一油口,所述第一油孔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内壁;输出轴,其前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后端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面向所述输出轴的第一内流道,所述第一内流道通过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配流盘和定转子机构,配流盘使所述第一内流道与定转子机构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内流道的横截面呈环绕所述输出轴的C形。本申请对摆线液压马达的内流道的形状和结构进行了改造,扩大了该内流道的体积,降低了液压油在油口和内流道之间流动时的压力损失。压力损失。压力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摆线液压马达


[0001]本申请涉及液压马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摆线液压马达。

技术介绍

[0002]摆线液压马达是一种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转速范围宽和扭矩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渔业机械等领域。
[0003]现有的摆线液压马达的内流道的构造不合理,液压油在内流道中流动时会产生流阻,造成液压油的压力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摆线液压马达,包括:壳体,具有外壁、内壁和第一油孔,所述第一油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壁,形成第一油口,所述第一油孔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内壁;输出轴,其前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后端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面向所述输出轴的第一内流道,所述第一内流道通过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配流盘和定转子机构,配流盘使所述第一内流道与定转子机构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内流道的横截面呈环绕所述输出轴的C形。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内流道环绕所述输出轴延伸超过90度。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内流道环绕所述输出轴延伸超过180度。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内流道环绕所述输出轴延伸超过270度。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一内流道完全贯通。
[0009]可选地,所述输出轴的后端设置有容腔,所述容腔的侧壁具有连通孔;所述摆线液压马达还包括:传动轴,其一端位于所述容腔内,另一端与所述定转子机构相连,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容腔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二内流道,所述第二内流道的一端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一内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内流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配流盘与所述定转子机构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内流道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的长度的设置使得所述连通孔朝向所述第一内流道开口。
[0010]可选地,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二油孔,所述第二油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壁,形成第二油口,所述第二油孔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内流道的C形的缺口处。
[0011]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后端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孔道,以连通所述第二油孔和所述配流盘。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油口和所述第二油口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的油口平面上,所述第一油孔和所述第二油孔相互平行。
[0013]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内流道设置为横截面呈环绕输出轴的C形,这样可以扩大第一内流道的体积,降低液压油在油口和内流道之间流动时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在下文中基于示例性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构件。应该理解的是,附图仅是示意性的,附图中的构件的尺寸和比例不一定精确。
[0015]图1是现有的摆线液压马达的壳体的横向剖视图。
[0016]图2是图1中壳体按照B

B方向的剖视图。
[0017]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摆线液压马达的纵向剖视图。
[0018]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摆线液压马达的壳体的纵向剖视图。
[0019]图5是图4中壳体按照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0]图6是图5中壳体按照B

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由于摆线液压马达具有结构简单、转速范围宽和扭矩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行业。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1

2,对现有的摆线液压马达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举例说明。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摆线液压马达1内的壳体11上具有外壁111、内壁112和油孔113。油孔113的一端延伸至外壁112,形成油口114。油孔113的另一端能够连通内壁112。壳体的内壁112上设置有内流道115,内流道115通过油孔113与油口114连通。当液压油从油口114进入时,液压油可以通过油孔113进入内流道115。
[0023]然而,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现有的内流道115的构造并不合理,其体积较小,油孔113和内流道115之间的连接也很不顺畅,这样很容易产生流阻,造成液压油的压力损失。
[002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摆线液压马达2。如图3所示,摆线液压马达2包括壳体21、输出轴22、配流盘23以及定转子机构24。
[0025]参见图3和图5,壳体21具有外壁211、内壁212和第一油孔213。第一油孔213的一端延伸至外壁211,形成第一油口214。第一油孔213的另一端延伸至内壁212。
[0026]如图3所示,输出轴22的前端位于壳体21的外部,输出轴22的后端位于壳体22中。壳体的内壁212设置有面向所述输出轴22的第一内流道215,第一内流道215通过第一油孔213与第一油口214连通。第一油口214可以是进油口,也可以是出油口。当第一油口214为进油口时,液压油从第一油口214进入,经过第一油孔213流入第一内流道215。
[0027]继续参见图3,配流盘23和定转子机构24位于所述壳体21的后端。在一些实施例中,配流盘23和定转子机构24可以通过紧固螺栓28与壳体21的内部相连。配流盘23可以将第一内流道215与定转子机构24连通,并在第一内流道215和定转子机构24之间进行配流。
[0028]摆线液压马达2还可以包括后盖26。配流盘23和定转子机构24可以位于壳体21和后盖26之间。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定转子机构24与后盖26之间添加隔板27。后盖26、隔板27均可以通过紧固螺栓28紧固到壳体21上。
[0029]如图5最清楚地示出,第一内流道215的横截面呈环绕所述输出轴22的C形。
[0030]对比图1和图2所示的内流道115,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内流道215的形状和构造更加合理,具有更大的容积,油孔213和内流道215之间的连接也更加顺畅,如图4

6所示。因此不容易产生流阻,从而可以减少液压油的压力损失。
[0031]本申请实施例对C形的第一内流道215环绕输出轴22的角度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一内流道215环绕输出轴延伸超过90度。又如,第一内流道215环绕输出轴延伸超过180度。又如,第一内流道215环绕输出轴延伸超过270度。
[0032]第一内流道215环绕输出轴的角度越大,第一内流道215的容积越大,液压油在第一内流道215中流动时越不容易产生流阻。此外,第一内流道215环绕输出轴的角度越大,壳体21的重量也就越轻,也有利于降低摆线液压马达2的成本。
[0033]参见图5,由于第一内流道215的体积增大,使得第一内流道215与第一油孔213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内流道215设计成与第一油孔213完全贯通。
[0034]需要说明的是,完全贯通指的是液压油从第一油孔213流向第一内流道215时,不会受到第一内流道21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外壁、内壁和第一油孔,所述第一油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壁,形成第一油口,所述第一油孔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内壁;输出轴,其前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后端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面向所述输出轴的第一内流道,所述第一内流道通过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配流盘和定转子机构,所述配流盘使所述第一内流道与所述定转子机构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内流道的横截面呈环绕所述输出轴的C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流道环绕所述输出轴延伸超过9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流道环绕所述输出轴延伸超过18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流道环绕所述输出轴延伸超过27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一内流道完全贯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平邱龙涛李琳桦史庆国
申请(专利权)人:丹佛斯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