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89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设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一种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包括顶壁、地板和车门,所述顶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上轨,所述第一上轨的下方设有第二上轨。该种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通过设置有第一上轨、移动组件一、移动组件二、移动组件三、第二上轨和连接桥,移动组件一移动可带动第一连接杆移动,移动组件二移动可带动移动组件三移动,移动组件三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杆移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同时移动时可带动车门移动,通过第一上轨与第二上轨的配合,有别与传统的双吊杆结构,可有效的避免了悬臂结构所带来的疲劳破坏与失稳风险。悬臂结构所带来的疲劳破坏与失稳风险。悬臂结构所带来的疲劳破坏与失稳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设施
,具体为一种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

技术介绍

[0002]前轨道列车电动双开塞拉门系统的承载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导柱形式,一种是双导柱形式,单导柱形式的塞拉门承载机构比较长,占用车体的长度空间比较大,大于塞拉门车体门框的宽度;双导柱塞拉门的承载驱动机构比较宽,占用车体的空间比较大。
[0003]现有的轨道交通列车多是使用双吊杆结构,而双吊杆结构不够稳定,无法保证对门体的承载稳定性,使轨道交通列车门易于损坏,增加了其维修成本,现有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的下轨多是直接安装在列车地板的上表面,乘客上下车时会对其践踏,且乘客鞋底的异物将会掉入下轨的轨槽中,影响车门的正常开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具备加强了对列车门体的承载稳定性且乘客无法对下轨践踏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包括顶壁、地板和车门,所述顶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上轨,所述第一上轨的下方设有第二上轨,所述第二上轨与安装板的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轨中滑动连接有移动组件一,所述移动组件一的一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上轨中滑动连接有移动组件二,所述移动组件二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桥,所述连接桥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移动组件三,所述移动组件三的一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地板位于顶壁的下方,所述车门位于顶壁与地板之间。
[0006]优选的,所述所地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地板的下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中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卡块与限位块之间设有下轨,所述下轨的下表面开设有滑轨槽。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上轨内设有滑槽,所述移动组件一、的一侧表面设有上轮组一,所述上轮组一的下方设有下轮组一,所述上轮组一位于第一上轨内的滑槽中,所述下轮组一位于移动组件一、的底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与车门的顶端一侧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上轨内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组件二的一侧表面设有上轮组二,所述上轮组二的下方设有下轮组二,所述上轮组二位于第二上轨的滑槽内,所述下轮组二位于第二上轨的底端。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三的一侧表面设有上轮组三,所述上轮组三的上方设有转向轮,所述上轮组三的下方设有下轮组三,所述上轮组三和转向轮均位于第二上轨内的滑槽内,所述下轮组三位于第二上轨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位于车门顶端的另一侧。
[0010]优选的,所述卡块与下轨卡接,所述螺栓的一端插接进下轨内与下轨卡接。
[0011]优选的,所述车门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的另一端与滑轨槽滑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种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通过设置有第一上轨、移动组件一、移动组件二、移动组件三、第二上轨和连接桥,移动组件一移动可带动第一连接杆移动,移动组件二移动可带动移动组件三移动,移动组件三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杆移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同时移动时可带动车门移动,通过第一上轨与第二上轨的配合,有别与传统的双吊杆结构,可有效的避免了悬臂结构所带来的疲劳破坏与失稳风险,保证了承重门体的承载稳定性。
[0014]2、该种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通过设置下轨、卡块和限位块,利用卡块与下轨卡接,使下轨位于卡块与限位块之间,利用螺栓与下轨道的卡接,将下轨固定在地板的下表面,利用滑轨槽与限位支架的配合对车门的位置进行固定,有效的解决了乘客在上下车时对下轨的践踏导致异物进入到的下轨中影响车门的开关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第一上轨和第二上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移动组件一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移动组件二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下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顶壁;2、地板;3、车门;4、安装板;5、第一上轨;6、移动组件一;7、上轮组一;8、下轮组一;9、第二上轨;10、移动组件二;11、上轮组二;12、下轮组二;13、移动组件三;14、连接桥;15、上轮组三;16、转向轮;17、下轮组三;18、限位支架;19、卡块;20、限位块;21、螺栓;22、下轨;23、滑轨槽;24、第一连接杆;25、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
[0023]请参阅图1

5,一种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包括顶壁1、地板2和车门3,顶壁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安装板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上轨5,第一上轨5的下方设有第二上轨9,第二上轨9与安装板4的表固定连接,第一上轨5中滑动连接有移动组件一6,移动组件一6的一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4,第二上轨9中滑动连接有移动组件二10,移动组件二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桥14,连接桥1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移动组件三13,移动组件三13的一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5,地板2位于顶壁1的下方,车门3位于顶壁1与地板2之间,第一上轨5内设有滑槽,移动组件一6、的一侧表面设有上轮组一7,上轮组一7的下方设有下轮组一8,上轮组一7位于第一上轨5内的滑槽中,下轮组一8位于移动组件一
6、的底端,第一连接杆24的底端与车门3的顶端一侧转动连接,第二上轨9内开设有滑槽,移动组件二10的一侧表面设有上轮组二11,上轮组二11的下方设有下轮组二12,上轮组二11位于第二上轨9的滑槽内,下轮组二12位于第二上轨9的底端,移动组件三13的一侧表面设有上轮组三15,便于移动组件三13在第二上轨9内滑动,上轮组三15的上方设有转向轮16,可减小摩擦力,上轮组三15的下方设有下轮组三17,减小了在第二上轨9上滑动的摩擦力,上轮组三15和转向轮16均位于第二上轨9内的滑槽内,下轮组三17位于第二上轨9的底端,第二连接杆25的底端位于车门3顶端的另一侧,方便对车门3的控制。
[0024]实施例二
[0025]基于实施例一,如图1

5,所地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19,地板2的下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0,限位块20中螺纹连接有螺栓21,卡块19与限位块20之间设有下轨22,下轨22的下表面开设有滑轨槽23,卡块19与下轨22卡接,螺栓21的一端插接进下轨22内与下轨22卡接,利用卡块19与下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包括顶壁(1)、地板(2)和车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上轨(5),所述第一上轨(5)的下方设有第二上轨(9),所述第二上轨(9)与安装板(4)的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轨(5)中滑动连接有移动组件一(6),所述移动组件一(6)的一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4),所述第二上轨(9)中滑动连接有移动组件二(10),所述移动组件二(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桥(14),所述连接桥(1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移动组件三(13),所述移动组件三(13)的一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5),所述地板(2)位于顶壁(1)的下方,所述车门(3)位于顶壁(1)与地板(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地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19),所述地板(2)的下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0),所述限位块(20)中螺纹连接有螺栓(21),所述卡块(19)与限位块(20)之间设有下轨(22),所述下轨(22)的下表面开设有滑轨槽(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列车门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轨(5)内设有滑槽,所述移动组件一(6)的一侧表面设有上轮组一(7),所述上轮组一(7)的下方设有下轮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晔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拓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