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联轴节挠度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305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车部件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弹性联轴节挠度试验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固定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套设有弹性联轴节,所述定位柱外壁上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槽竖直设置,所述卡槽与所述弹性联轴节的内壁相匹配,所述弹性联轴节内壁的凸部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工作台一端设置有驱动组件,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弹性联轴节上设置有抵接块,所述驱动组件抵紧在所述抵接块上并推动所述抵接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弹性联轴节挠度试验装置,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检测方便,测量结果准确。准确。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联轴节挠度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车部件检测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弹性联轴节挠度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车一般由蒸汽机、柴油机、燃气轮机、牵引电动机等动力机械通过传动装置驱动。在传动装置中需要用到弹性联轴节,联轴节又称联轴器,是用来将不同机构中的主动轴和从动轴牢固地联接起来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部件。弹性联轴器在动力传动轴系中,除了满足传递动力的要求外,还可以起到缓冲、减振和提高轴系动态性能的作用。弹性联轴器由于包括弹性元件,能满足轴系的变形,同时还具有吸振的功能,因此,其挠度性能对弹性联轴器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挠度检测仪对各类部件进行挠度检测,如公告号CN211504583U、专利名称为“一种辊体挠度测量检测装置”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辊体挠度测量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下端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液压推杆,所述的第一电动液压推杆上端连接滑套,所述的滑套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的滑套内侧连接夹持装置,所述的第二支撑杆上端连接第三电动液压推杆,所述的第三电动液压推杆前端与第一支撑杆上端之间连接有导轨,所述的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挠度检测仪。
[0004]现有的挠度检测装置结构复杂,在对弹性联轴节进行挠度检测时,无法对弹性联轴节进行较好的定位固定,导致测量过程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弹性联轴节挠度试验装置,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检测方便,测量结果准确。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弹性联轴节挠度试验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固定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套设有弹性联轴节,所述定位柱外壁上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槽竖直设置,所述卡槽与所述弹性联轴节的内壁相匹配,所述弹性联轴节内壁的凸部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工作台一端设置有驱动组件,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弹性联轴节上设置有抵接块,所述驱动组件抵紧在所述抵接块上并沿水平方向推动所述抵接块。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弹性联轴节的挠度时,将弹性联轴节套设在定位柱上,使其内壁的凸部卡接在定位柱上的卡槽内,从而使弹性联轴节与定位柱相对固定,避免试验过程中弹性联轴节绕定位柱旋转,影响测量结果,使驱动组件抵接在弹性联轴节上端的抵接块上,启动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沿水平方向推动抵接块,对推块缓慢施加压力至试验要求,由于抵接块设置在弹性联轴节上端,沿水平方向对抵接块施加压力,使弹性联
轴节在垂直于其轴线的方向上受力,从而实现在试验压力的作用下,对弹性联轴节的挠度进行测量的功能。本技术的弹性联轴节挠度试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定位柱对弹性联轴节进行限位,固定效果好,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联轴节包括固定环、节体一和节体二,所述节体一与所述节体二相邻且均设置有多个,所述节体一和所述节体二沿所述弹性联轴节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所述节体一与所述节体二外壁上,所述节体一沿所述弹性联轴节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节体二沿所述弹性联轴节径向方向的长度,所述节体二凸出所述节体一的部分形成所述凸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联轴节的节体一和节体二沿其径向方向的长度不一致,从而形成相互交错均匀分布的凸部和凹部,定位柱外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卡槽,相邻两个卡槽之间形成有凸块,将弹性联轴节套设在定位柱上,使凸部嵌设在卡槽内,凹部与定位柱外壁上的凸块抵接,从而实现对弹性联轴节的定位固定,节体一、节体二以及卡槽的结构,可以有效确保定位柱对弹性联轴节的固定效果。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节体一靠近所述固定环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抵接块包括插接部和圆台,所述圆台设置在所述插接部上方,所述插接部呈圆柱状,所述插接部插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圆台位于所述通孔外部,且所述圆台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抵接块插设在靠近驱动组件的节体一的通孔内,便于驱动组件对抵接块施加压力,当插接部插设在通孔内后,插接部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抵接,插接部呈圆柱状,与通孔的形状相匹配,增大了抵接块与弹性联轴节的接触面积,避免驱动组件在对抵接块施力的过程中,抵接块与弹性联轴节分离,从而影响试验的顺利进行;圆台的设置,可以避免抵接块插设在通孔内后,完全进入通孔,确保驱动组件对抵接块施力时有良好的着力点,确保施加压力的效果,同时方便检测人员将抵接块插设在通孔内或从通孔中取出。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板和液压缸,所述支撑板底端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液压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液压缸上设置有压力表,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端固定有推块,所述推块与所述圆台的外壁抵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对液压缸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确保液压缸可以沿水平方向对抵接块施加力度,从而使弹性联轴节在垂直于其轴向的方向上受力,避免弹性联轴节受力方向倾斜,影响测量结果,压力表用来实时测量并显示液压缸的压力,从而方便检测人员在试验要求的压力下对弹性联轴节的挠度进行测量。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块呈圆柱状,所述推块一端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所述推块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与所述圆台外壁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圆台外壁嵌设在所述弧形凹槽内。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通常为平面,而抵接块的外壁呈圆柱状,如果直接通过液压缸的活塞杆端对抵接块施加压力,可能出现活塞杆相对抵接块偏移滑动的问题,从而使得弹性联轴节的受力方向不垂直于其轴向,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误差,通过在活塞杆端固定一个推块,且推块与抵接块圆台接触的一端设置有与圆台外壁相匹配的弧形凹槽,从而增加了推块与抵接块的接触面积,使得液压缸对抵接块施力过程中推块与
抵接块的摩擦力增大,避免液压缸的活塞杆端相对抵接块出现偏移滑动,确保弹性联轴节的受力方向与其轴线垂直。
[001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块还包括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在所述圆台上方,所述限位凸台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台的直径。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台的设置,可以从上方对推块进行限位,使推块被限位在限位凸台与弹性联轴节上表面之间,避免推块沿抵接块轴向方向滑动,影响施力效果。
[001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底部设置有圆形的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底盘通过所述固定销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底盘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柱的直径,所述底盘与所述定位柱一体成型设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盘直径大于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弹性联轴节挠度试验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表面固定有定位柱(2),所述定位柱(2)上套设有弹性联轴节(6),所述定位柱(2)外壁上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卡槽(21),所述卡槽(21)竖直设置,所述卡槽(21)与所述弹性联轴节(6)的内壁相匹配,所述弹性联轴节(6)内壁的凸部(61)卡接在所述卡槽(21)内,所述工作台(1)一端设置有驱动组件(3),靠近所述驱动组件(3)的所述弹性联轴节(6)上设置有抵接块(4),所述驱动组件(3)抵紧在所述抵接块(4)上并沿水平方向推动所述抵接块(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联轴节挠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联轴节(6)包括固定环(62)、节体一(63)和节体二(64),所述节体一(63)与所述节体二(64)相邻且均设置有多个,所述节体一(63)和所述节体二(64)沿所述弹性联轴节(6)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固定环(62)套设在所述节体一(63)与所述节体二(64)外壁上,所述节体一(63)沿所述弹性联轴节(6)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节体二(64)沿所述弹性联轴节(6)径向方向的长度,所述节体二(64)凸出所述节体一(63)的部分形成所述凸部(6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联轴节挠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体一(63)靠近所述固定环(62)的一端设置有通孔(631),所述抵接块(4)包括插接部(41)和圆台(42),所述圆台(42)设置在所述插接部(41)上方,所述插接部(41)呈圆柱状,所述插接部(41)插设在所述通孔(631)内,所述圆台(42)位于所述通孔(631)外部,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庆麟方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双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