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同时驱动两交直流转换器的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2464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同时驱动两交直流转换器的变压器。其包括有:一初级绕线架,其为一镂空的管状结构,其上绕有一初级线圈;一对次级绕线架,其为一镂空的管状结构,其上绕有次级线圈,该对次级绕线架套接于初级绕线架的两侧;以及一对铁芯,其穿设于初级绕线架的两侧,形成回路。该变压器可以同时驱动两个CCFL灯管的交直流电压转换器,其体积小于两个现有的变压器之和,解决了现有变压器体积以及数量的问题,具有高效率,体积小及成本低等优点,符合现今电子元件体积化的潮流,也使得交直流变压器的生产厂商及液晶荧幕的生产厂商有了全新的选择。(*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驱动冷阴极荧光灯管的交直流电压转换器的变压器。液晶显示器光源主要分成两部分外界光源和背景光源,外界光源属于客观不可控制的光源,由液晶晶体外吸收;而背光光源由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提供,为内部液晶面板背面的主要光源,其光亮度,均匀度直接影响声色彩对比度、全屏幕区域亮度效果、可视角度等等。目前的液晶显示器(约12寸至15寸不等)多半采用1至2支灯管,即荧幕上下各1支灯管,由于本身特性以及技术的问题,在显示器左右两侧及中央、常常会明显出现亮度不均匀的现象,称之为“暗区”。对于暗区的现象,增加灯管的数目是一种较普遍的方式,而尺寸较大的液晶荧幕,更是需要多根灯管才能达到一定的显示效果。虽然为数较多的灯管可以出现较佳的显示效果,但仍有许多的问题亟待克服。例如,一支灯管需要一个交直流电压转换器(inverter)来驱动,而一个交直流电压转换器也需要一个变压器来配合,因此灯管的数目越多,电压转换器以及变压器的数目也随之增多,相对的,显示器的体积也变大,产品的成本也增加不少。现已有技术提出许多方案改良变压器的结构,主要目的均在于减少变压器的体积,由此可见体积缩小的需求性。如,现有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面板变压器的铁芯,其主要是将铁芯结构改良为L型,以在不改变其操作特性的要求下,缩小变压器的体积。该技术虽然解决了体积的问题,但其仍然是一个单一输出的变压器。对于采用变压器数目较多的液晶显示器而言,对于体积减少的贡献仍然有限。因此,在节省成本,减少变压器数目,以及减少体积的综合考量下,具有高效率且可以节省空间的变压器实为一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述的可同时驱动两交直流转换器的变压器,包括有一初级绕线架,该绕线架为一镂空的管状结构,其上绕有一初级线圈;一对次级绕线架,该初级绕线架为一镂空的管状结构,其上绕有次级线圈,该对次级绕线架套接于该初级绕线架的两侧;以及一对铁芯,该铁芯穿设于初级绕线架的两侧,形成一回路。其中,次级绕线架上至少开设有三个绕线槽。本技术可以同时驱动两个CCFL灯管的交直流电压转换器,其体积小于两个现有的变压器之和,解决了现有变压器体积以及数量的问题,具有高效率,体积小以及成本低等优点,符合现今电子元件体积化的潮流,也使得交直流变压器的生产厂商及液晶荧幕的生产厂商有了全新的选择,对产业的发展与技术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52............第五接触部53............第六接触部60............第一铁芯61............第一接触部62............第二接触部70............第二铁芯71............第三接触部72............第四接触部80............初级线圈81............第一次级线圈82............第二次级线圈绝缘的绕线架组,包括有一初级绕线架10、一第一次级绕线架20以及第二次级绕线架30。初级绕线架10为一镂空的管状结构,两侧设有穿射孔11、12,其上绕有至少一个铜线圈的线圈组80,作为初级线圈(Primary Winding)。第一次级绕线架20与第二次级绕线架30结构相同,亦为镂空的管状结构,成对配置。第一次级绕线架20具有一第一支撑部21,为一L型,中央开设有一穿射孔211,两侧装设有两支接脚212、213,用以连接次级线圈的接头作为电能的输出端,以驱动交直流电压转换器,进而点亮CCFL灯管。第二支撑部为一框形22,中央亦开设有一穿射孔221,两侧设有两支接脚222、223,以连接初级线圈的接头。第二次级绕线架30具有一第三支撑部31,其为L形,中央开设有一穿射孔311,两侧装设有两支接脚312、313,用以连接次级线圈的接头作为电能的输出端,以驱动交直流电压转换器,进而点亮另一CCFL灯管。第四支撑部32为一框形,中央亦开设有一穿射孔321,两侧设有两支接脚322、323,以连接初级线圈的接头。穿射孔211、221、311、321的开设位置均相互对应,以使得初级绕线架10可以透过穿射孔211、221、311、321穿射于第一次级绕线架20以及第二次级绕线架30中。另外,在第一次级绕线架20以及第二次级绕线架30管状结构上以分隔件23、33在每一次级绕线架上分隔至少三个绕线线槽24、34,其上绕有至少一个铜线圈的线圈组,第一次级线圈81及第二次级线圈82,以作为次级线圈(Secondary Winding)。导磁性材料做的铁芯,主要包括有一第一铁芯40与第二铁芯50。第一铁芯40为一E形的框架,具有一第一接触部41,一第二接触部42及一第三接触部43,分别位于第一铁芯E形端的既定处。第二铁芯50亦为一E形框架,具有一第四接触部51、一第五接触部52及一第六接触部53,分别位于第二铁芯E形端的既定处。第一铁芯40及第二铁芯50透过初级绕线架10的穿射孔11、12,穿射于初级绕线架10中,使得第一接触部41与第四接触部51、第二接触部42与第五接触部52、第三接触部43与第六接触部53可相互对合连接,以形成一电磁回路。第一次级绕线架20及第二次级绕线架30分别位于初级绕线架的两侧10、但并未结合在一起。如此,透过第一铁芯40及第二铁芯50形成的回路,将初级线圈80及第一次级线圈81,第二次级线圈82电磁耦合在一起,使得可以同时驱动两个交直流电压转换器。如图5至8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变压器包括有一U型铁芯及一绕线架组所构成。绝缘的绕线架组,包括有一初级绕线架10、一第一次级绕线架20以及一第二次级绕线架30。初级绕线架10为一镂空的管状结构,两侧设有穿射孔11、12,其上绕有至少一个铜线圈的线圈组80,作为初级线圈。第一次级绕线架20与第二次级绕线架30结构相同,亦为镂空的管状结构,成对配置。第一次级绕线架20具有一第一支撑部21,为一L形,中央开设有一穿射孔211,两侧装设有两支接脚212、213,用以连接次级线圈的接头作为电能的输出端,以驱动交直流电压转换器,进而点亮CCFL灯管。第二支撑部为一框形22,中央亦开设有一穿射孔221,两侧设有两支接脚222、223,以连接初级线圈的街头。第二次级绕线架30具有一第三支撑部31,为一L形,中央开设有一穿射孔311,两侧装设有两支接脚312、313,用以连接次级线圈的接头作为电能的输出端,以驱动交直流电压转换器,进而点亮另一CCFL灯管。第四支撑部32为一框形,中央亦开设有一穿射孔321,两侧设有两支接脚322、323,以连接初级线圈的街头。穿射孔211、221、311、321的开设位置均相互对应,以使得初级绕线架10可以透过穿射孔211、221、311、321穿射于第一次级绕线架20以及第二次级绕线架30中。另外,在第一次级绕线架20及第二次级绕线架30管状结构上以分隔件23、33在每一次级绕线架上分隔成至少三个绕线槽24、34,其上绕有至少一个铜线圈的线圈组,第一次级线圈25及第二次级线圈35,以作为次级线圈。导磁性材料的铁芯,主要包括有一第一铁芯60与第二铁芯70。第一铁芯60成一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同时驱动两交直流转换器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初级绕线架(10),该初级绕线架(10)为一镂空的结构,其上绕有一初级线圈(80);一对次级绕线架(20,30),其为一镂空的管状结构,其上绕有次级线圈(81,82),该对次级绕线架(20,30)套接于该初级绕线架(10)的两侧;以及一对铁芯(40,60),该铁芯(40,60)穿设于初级绕线架(10)两侧,接合形成一电磁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天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石碣创磁电子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