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润滑效果的甩油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208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高润滑效果的甩油环结构,属于甩油环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甩油壳,所述第一甩油壳的下表面与两个插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插杆设置在插孔内,所述插孔开设在第二甩油壳的上表面,所述插杆的正面开设有卡槽。该可提高润滑效果的甩油环结构,通过设置滑套、滑杆、卡槽、弹簧、插杆和插孔,移动第一甩油壳,使得第一甩油壳带动插杆运动到插孔内,当卡块与卡槽相对应时,使得滑杆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带动卡块卡进卡槽内,使得卡块和卡槽相互配合对插杆进行固定,相对于现有的甩油环结构,该甩油环结构不需要将转动轴吊起便可快速的进行安装,操作简单,使得工作人员可快速的对该甩油环结构进行装配。可快速的对该甩油环结构进行装配。可快速的对该甩油环结构进行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高润滑效果的甩油环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甩油环
,具体为一种可提高润滑效果的甩油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甩油环是安装在转动轴上的零件,呈环状,转动轴转动带动甩油环工作,甩油环的下部带起油腔内的润滑油,随其自身的转动甩油,将润滑油带到高于原润滑油液面的上部空间,润滑转动轴、转动轴的轴承以及空间内其它需要润滑的零部件,在润滑转动过程中,甩油环与转动轴之间非常容易发生磨损,因此需要经常对甩油环进行装配,但是现有的甩油环多为一体式结构,该甩油环结构在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转动轴吊起后才能将其安装在转动轴表面,操作麻烦,使得工作人员不方便对该甩油环结构进行装配,因此需要一种方便装配的可提高润滑效果的甩油环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提高润滑效果的甩油环结构,解决了现有的甩油环多为一体式结构,该甩油环结构在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转动轴吊起后才能将其安装在转动轴表面,操作麻烦,使得工作人员不方便对该甩油环结构进行装配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提高润滑效果的甩油环结构,包括第一甩油壳,所述第一甩油壳的下表面与两个插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插杆设置在插孔内,所述插孔开设在第二甩油壳的上表面,所述插杆的正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正面与固定机构的背面固定连接。
[0007]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滑孔内,所述滑孔开设在第二甩油壳的右侧面,所述第一甩油壳的上表面和第二甩油壳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开设有若干个进油孔,若干个进油孔与油道相连通,所述油道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出油孔相连通。
[0008]所述第一甩油壳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下表面与插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插板设置在插槽内,所述插槽开设在第二挡板的上表面,两个第二挡板的相对面分别与第二甩油壳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滑孔内,所述隔板的正面卡接有滑套,所述滑套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背面的一端与卡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正面的一端与拉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拉板设置在滑孔内,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拉板和滑套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甩油壳和第二甩油壳的形状均设置为半圆形。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凹槽的形状设置为弧形,所述卡块的上表面
设置为弧形。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拉板和滑孔的形状均设置为T形。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孔内设置有两个弹簧垫,所述弹簧垫的两端分别与滑孔和拉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该可提高润滑效果的甩油环结构,通过设置滑套、滑杆、拉板、卡槽、弹簧、插杆和插孔,当需要将该甩油环结构进行安装时,移动第一甩油壳,使得第一甩油壳带动插杆运动到插孔内,因卡块的上表面设置为弧形,使得卡块在插杆的作用下从插孔内移出,使得弹簧伸长,当卡块与卡槽相对应时,使得滑杆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带动卡块卡进卡槽内,使得卡块和卡槽相互配合对插杆进行固定,相对于现有的甩油环结构,该甩油环结构不需要将转动轴吊起便可快速的进行安装,操作简单,使得工作人员可快速的对该甩油环结构进行装配。
[0017]2、该可提高润滑效果的甩油环结构,通过设置进油孔、油道和出油孔,因油道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出油孔,且出油孔设置为倾斜状,使得从进油孔进入油道内的润滑油分别从两侧的出油孔排出,增大了润滑油的润滑面积,提高了该甩油环结构的润滑效果。
[0018]3、该可提高润滑效果的甩油环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互配合可对从出油孔内排出的润滑油进行阻挡,使得从出油孔喷出的润滑油不易发生飞溅,使得从出油孔内喷出的润滑油可顺利的运动到转动轴的外表面。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第一甩油壳右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C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第一甩油壳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第一甩油壳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第一甩油壳、2插杆、3插孔、4第二甩油壳、5卡槽、6卡块、7固定机构、71隔板、72滑套、73滑杆、74弹簧、75拉板、8滑孔、9进油孔、10出油孔、11第一挡板、12插板、13插槽、14第二挡板、15凹槽、16弹簧垫、17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9]如图1

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提高润滑效果的甩油环结构,包括第一甩油壳1,第一甩油壳1的下表面与两个插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插杆2设置在插孔3内,插孔3开设在第二甩油壳4的上表面,插杆2的正面开设有卡槽5,卡槽5内卡接有卡块6,通过设置卡块6和卡槽5,因卡块6卡接在卡槽5内,使得卡块6和卡槽5相互配合可对插杆2
进行限位,卡块6的正面与固定机构7的背面固定连接。
[0030]固定机构7设置在滑孔8内,滑孔8开设在第二甩油壳4的右侧面,第一甩油壳1的上表面和第二甩油壳4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15,凹槽15内开设有若干个进油孔9,若干个进油孔9与油道17相连通,油道17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出油孔10相连通。
[0031]第一甩油壳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11,第一挡板11的下表面与插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插板12设置在插槽13内,通过设插板12和插槽13,当插板12运动到插槽13内时,使得插板12和插槽13相互配合可对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4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提高了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4对润滑油的阻挡效果,插槽13开设在第二挡板14的上表面,两个第二挡板14的相对面分别与第二甩油壳4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
[0032]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甩油壳1和第二甩油壳4的形状均设置为半圆形,通过设置第一甩油壳1和第二甩油壳4,因第一甩油壳1和第二甩油壳4的形状均设置为半圆形,使得第一甩油壳1和第二甩油壳4相互配合可构成一个甩油环结构。
[0033]具体的,如图1和3所示,凹槽15的形状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润滑效果的甩油环结构,包括第一甩油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甩油壳(1)的下表面与两个插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插杆(2)设置在插孔(3)内,所述插孔(3)开设在第二甩油壳(4)的上表面,所述插杆(2)的正面开设有卡槽(5),所述卡槽(5)内卡接有卡块(6),所述卡块(6)的正面与固定机构(7)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7)设置在滑孔(8)内,所述滑孔(8)开设在第二甩油壳(4)的右侧面,所述第一甩油壳(1)的上表面和第二甩油壳(4)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内开设有若干个进油孔(9),若干个进油孔(9)与油道(17)相连通,所述油道(17)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出油孔(10)相连通;所述第一甩油壳(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11),所述第一挡板(11)的下表面与插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插板(12)设置在插槽(13)内,所述插槽(13)开设在第二挡板(14)的上表面,两个第二挡板(14)的相对面分别与第二甩油壳(4)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润滑效果的甩油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长江张红霞肖一然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富德源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