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侧向强制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667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侧向强制脱模机构,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下方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下方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上模具的两侧均设置有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的底端均设置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下方均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上模具的内部设置有上模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一端L型连接板上方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滑杆,便于对侧挡块进行滑动时,对滑动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侧挡块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不断晃动,同时滑杆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卡扣,便于将侧挡块推动进模具后,对侧挡块进行固定,防止在上模具的内部产生晃动,影响内部模具的成型效果。影响内部模具的成型效果。影响内部模具的成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侧向强制脱模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是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侧向强制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塑料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当塑料品上存在与模具开模方向不一致的侧向卡钩结构时,为了能低成本的顺利推出塑料品,依靠塑料具有弹性和韧性的性能,模具结构常常考虑采用强制脱模的设计思想,并且具有侧向滑块的模具分离塑件更加方便。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侧向分型强制脱模的机构方案(授权公告号CN110065320A),该专利技术可完成对成型塑料脱模以后进行自动盖印,并且在每次盖印之前可适当补充所需的印油,通过海绵泡沫块完成充分吸收,确保模印块能充分沾染印油,同时还能确保每次模印时保持模印的深浅一致、模印清晰,但是其脱模难度高,侧挡块容易出现晃动,移动困难,影响注塑模具的正常脱模,并且脱模使用复杂,费事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侧向强制脱模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侧向强制脱模机构,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下方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下方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上模具的两侧均设置有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的底端均设置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下方均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上模具的内部设置有上模腔,所述上模具的内部靠近上模腔的一侧设置有侧挡块,一端所述L型连接板上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前端和侧挡块连接,所述上模腔下方的两端均设置有按压杆,所述下模具的内部设置有下模腔,所述下模腔的内部设置有脱模板,所述脱模板的下方设置有若干弹簧,所述弹簧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L型连接板上方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端和电动推杆的前端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具下方的四角均设置有限位杆,所述下模具上方的四角均设置有限位槽。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挡块的一侧和脱模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脱模层。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前端贯穿下模具和支撑板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杆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卡扣。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具上设置有注塑口。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在上模具上方的两侧均设置有L型连接板,L型连接板的下方均设置有稳定板和第一气缸,一端L型连接板上设置有电动推杆,上模具内部靠近上模腔的一侧设置有侧挡块,电动推杆的前端和侧挡块相连接,便于利用电动推杆带动侧挡块移动,降低了侧挡块的移动难度,防止侧挡块被卡在注塑模具的内部,满足强制脱模的要求,同时一端L型连接板上方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杆和电动推杆的前端相连接,便于对侧挡块进行滑动时,对滑动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侧挡块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不断晃动,同时滑杆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卡扣,便于将侧挡块推动进模具后,对侧挡块进行固定,防止在上模具的内部产生晃动,影响内部模具的成型效果。
[0014]2、通过在下模具的内部设置下模腔,下模腔的内部设置有脱模板、弹簧和支撑板,便于利用第一气缸带动上模具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按压杆推动脱模板向下模腔的底端移动,对底部的弹簧施加压力,使得模具完全闭合后进行注塑,当注塑完成后,打开侧挡块,然后利用第一气缸带动上模具移动,使上下模具分离,进而使得按压杆离开脱模板,脱模板没有向下的压力,从而使得弹簧向上复位,带动脱模板向上推动,同时配合底部的第二气缸带动支撑板的向上移动,能够快速使下模具脱模,操作更加简单,省时省力,降低了工作人员脱模的难度,避免模具出现损伤。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侧向强制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侧向强制脱模机构的正视剖面图;
[0017]图3为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侧向强制脱模机构的侧视剖面图。
[0018]图中:1、上模具;2、下模具;3、支腿;4、底座;5、L型连接板;6、稳定板;7、第一气缸;8、电动推杆;9、限位杆;10、限位槽;11、下模腔;12、按压杆;13、侧挡块;14、滑杆;15、滑槽;16、脱模层;17、上模腔;18、第二气缸;19、脱模板;20、弹簧;21、支撑板;22、卡扣;23、注塑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侧向强制脱模机构,包括上模具1,上模具1的下方设置有下模具2,下模具2下方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3,支腿3的下方设置有底座4,上模具1的两侧均设置有L型连接板5,L型连接板5的底端均设置有稳定板6,稳定板6的下方均设置有第一气缸7,上模具1的内部设置有上模腔17,上模具1的内部靠近上模腔17的一侧设置有侧挡块13,一端L型连接板5上设置有电动推杆8,电动推杆8的前端和侧挡块13连接,上模腔17下方的两端均设置有按压杆12,下模具2的内部设置有下模腔11,下模腔11的内部设置有脱模板19,脱模板19的下方设置有若干弹簧20,弹簧20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21,L型连接板5上方的内部设置有滑槽15,滑槽15的内部设置有滑杆14,滑杆14的底端和电动推杆8的前端连接,便于对侧挡块13进行滑动时,对滑动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侧挡块13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不断晃动。
[0020]在图1和2中:上模具1下方的四角均设置有限位杆9,下模具2上方的四角均设置有限位槽10,便于进一步加强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的闭合程度,使得模具的成型效果更好。
[0021]在图2中:侧挡块13的一侧和脱模板19的表面均设置有脱模层16,脱模层16为脱模剂组成,从而达到取出模具的同时不会造成模具的损坏,。
[0022]在图2和3中:底座4上设置有第二气缸18,第二气缸18的前端贯穿下模具2和支撑板21连接,利用第二气缸18带动支撑板21的向上移动,能够快速使下模具2脱模,操作更加简单,省时省力。
[0023]在图2中:滑杆14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卡扣22,便于将侧挡块13推动进模具后,对侧挡块13进行固定,防止在上模具1的内部产生晃动,影响内部模具的成型效果。
[0024]在图2和3中:上模具1上设置有注塑口23,便于从注塑口23进行注塑。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在上模具1上方的两侧均设置有L型连接板5,L型连接板5的下方均设置有稳定板6和第一气缸7,一端L型连接板5上设置有电动推杆8,上模具1内部靠近上模腔17的一侧设置有侧挡块13,电动推杆8的前端和侧挡块13相连接,便于利用电动推杆8带动侧挡块13移动,降低了侧挡块13的移动难度,防止侧挡块13被卡在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侧向强制脱模机构,包括上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的下方设置有下模具(2),所述下模具(2)下方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3),所述支腿(3)的下方设置有底座(4),所述上模具(1)的两侧均设置有L型连接板(5),所述L型连接板(5)的底端均设置有稳定板(6),所述稳定板(6)的下方均设置有第一气缸(7),所述上模具(1)的内部设置有上模腔(17),所述上模具(1)的内部靠近上模腔(17)的一侧设置有侧挡块(13),一端所述L型连接板(5)上设置有电动推杆(8),所述电动推杆(8)的前端和侧挡块(13)连接,所述上模腔(17)下方的两端均设置有按压杆(12),所述下模具(2)的内部设置有下模腔(11),所述下模腔(11)的内部设置有脱模板(19),所述脱模板(19)的下方设置有若干弹簧(20),所述弹簧(20)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21),所述L型连接板(5)上方的内部设置有滑槽(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见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安普特双色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