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MPDB碰撞相容性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994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MPDB碰撞相容性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本体、吸能盒、前防撞梁连接板支架以及格栅安装支架,防撞梁本体的两端相对于吸能盒向外侧分别延长64毫米,并在防撞梁本体上表面设置两个格栅安装支架,用于支撑格栅;吸能盒上开设有两个压溃诱导槽,该两个压溃诱导槽分别排列于吸能盒内侧的上、下棱边上,该两个压溃诱导槽距离吸能盒底部的距离为116.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MPDB碰撞相容性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特别是一种提高MPDB(50%重叠渐近式可变形移动壁障正面碰撞)碰撞相容性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2021版C

NCAP即将实施,该评价规程相比于其旧版本更加贴近实际交通事故同时对汽车的安全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被动安全工况中采用MPDB工况替代ODB工况(Offset Deformable Barrier:正面40%重叠可变形避障碰撞),MPDB工况显著的特点是增加了相容性罚分项,目的在于评价碰撞过程中对对方车辆及车上乘员的伤害程度。该罚分项与研发车辆的安全性设计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例如:以提高研发车辆被动安全性为目标的结构强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其攻击性从而加大对对方受撞车辆的伤害;反之如果想要降低研发车辆的攻击性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其被动安全性。从优化角度论述新工况对车辆的被动安全设计增加了一个约束条件;因此,对前防撞梁、前纵梁等车辆前部结构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第一、吸能盒与前纵梁刚度要求设计精确既要充分吸收碰撞能量又不能刚度太大,同时,吸能盒与前纵梁之间刚度匹配也要求合理,确保碰撞过程依次压溃变形;第二、前防撞梁本体要求具有足够抗弯刚度避免碰撞过程中前防撞梁本体出现折弯形成单纵梁插入避障的变形模式导致避障变形被击穿的现象;第三、尽量增大前防撞梁本体正面面积主要措施是增加前防撞梁Z向高度和Y向长度,通过增加前防撞梁本体正面面积能够使碰撞早期有更多的避障参与变形吸能从而减少相容性罚分项中的OLC罚分。由于MPDB工况属于新的碰撞工况,以往的车型开发过程中未考虑设计上述要点,前防撞梁总成设计相对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MPDB碰撞相容性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0004]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MPDB碰撞相容性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本体、吸能盒、前防撞梁连接板支架以及格栅安装支架,前防撞梁本体采用电弧焊焊接于吸能盒前端,吸能盒后端采用电弧焊焊接于前防撞梁连接板支架上,前防撞梁连接板支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于前纵梁的前防撞梁安装板上,防撞梁本体的两端相对于吸能盒向外侧分别延长64毫米,并在防撞梁本体上表面设置两个格栅安装支架,用于支撑格栅;吸能盒上开设有两个压溃诱导槽,该两个压溃诱导槽分别排列于吸能盒内侧的上、下棱边上,该两个压溃诱导槽距离吸能盒底部的距离为116.9
±
0.5毫米。
[0005]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压溃诱导槽为大小为7*13毫米的椭圆结构。
[0006]前防撞梁本体横截面为“目”字型结构,其截面轮廓尺寸为89.9
±
0.4 *42.9
±
0.3毫米;各截面厚度为:前、后板厚为3.2
±
0.25毫米,上、下板厚为2.8
±
0.25毫米,隔板厚度为2.2
±
0.25毫米。
[0007]吸能盒横截面为“日”字型结构,其截面轮廓尺寸为80.2
±
0.4 *75.3
±
0.4毫米;各截面厚度为:左、右板厚为2.2
±
0.25毫米,上、下板厚为2.0
±
0.25毫米,隔板厚度为1.8
±
0.25毫米。
[0008]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之一种提高MPDB碰撞相容性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本技术根据MPDB工况相容性罚分特点、碰撞避障的吸能特性以及铝合金材料的力学特性,对防撞梁的结构以及料厚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了使整车被动安全和相容性罚分均满足设计要求的前防撞梁优化方案。通过采用轻质铝盒材料以及合理的轻量化设计,使其相对钢制前防撞梁减重明显,总成重量由10.3kg减至5.2kg。本技术从轻量化角度出发通过使用轻质铝合金材料以及合理的轻量化优化方法,使前防撞梁在满足碰撞性能以及其他附件安装刚、强度的前提下,总成重量显著降低。
[001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之一种提高MPDB碰撞相容性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结构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1]图1:一种提高MPDB碰撞相容性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结构的示意图。
[0012]图2:一种提高MPDB碰撞相容性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3:前防撞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的仰视)。
[0014]图4:前防撞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的后视)。
[0015]图5:图4的B

B截面示意图。
[0016]图6: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8: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在上述附图中,各标号说明如下:
[0020]1‑
前防撞梁本体,11

线束安装孔,12

安装定位孔,13

拖车螺纹管焊接孔,14

格栅支架安装孔,2

吸能盒,21

压溃诱导槽,22

定位孔,23

线束安装孔,3

前防撞梁连接板支架,31

前防撞梁安装孔,32

前端模块安装孔,4

格栅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一种提高MPDB碰撞相容性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本体、吸能盒、前防撞梁连接板支架以及格栅安装支架,前防撞梁本体采用电弧焊焊接于吸能盒前端,吸能盒后端采用电弧焊焊接于前防撞梁连接板支架上,前防撞梁连接板支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于前纵梁的前防撞梁安装板上,前防撞梁本体结构采用6082

T6铝合金材料制成。前防撞梁本体的两端相对于吸能盒向外侧分别延长64毫米,即前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分别沿着车辆横向向外延长,每端延长64毫米,并在防撞梁本体上表面设计两个格栅安装支架,用于支撑格栅;吸能盒上开设有两个压溃诱导槽,该两个压溃诱导槽排列于吸能盒内侧的上、下棱边上,即吸能盒相对安装时,相对面为内面(内侧),该两个压溃诱导槽距离吸能盒底部的距离为116.9
±
0.5(
±
0.5为误差范围)毫米。压溃诱导槽为大小为7*13毫米的椭圆结构,即该椭圆形的压溃诱导槽的长边为13毫米、短边为7毫米,压溃诱导槽的误差范围

±
0.2。前防撞梁本体横截面为“目”字型结构,其截面轮廓尺寸为89.9
±
0.4 *42.9
±
0.3毫米,各截面厚度为:前、后板厚为3.2
±
0.25毫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MPDB碰撞相容性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本体、吸能盒、前防撞梁连接板支架以及格栅安装支架,前防撞梁本体采用电弧焊焊接于吸能盒前端,吸能盒后端采用电弧焊焊接于前防撞梁连接板支架上,前防撞梁连接板支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于前纵梁的前防撞梁安装板上,其特征在于:防撞梁本体的两端相对于吸能盒向外侧分别延长64毫米,并在防撞梁本体上表面设置两个格栅安装支架,用于支撑格栅;吸能盒上开设有两个压溃诱导槽,该两个压溃诱导槽分别排列于吸能盒内侧的上、下棱边上,该两个压溃诱导槽距离吸能盒底部的距离为116.9
±
0.5毫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MPDB碰撞相容性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压溃诱导槽为大小为7*13毫米的椭圆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MPDB碰撞相容性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前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磊覃永峰王洪广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