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卞强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105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防撞梁,包括主梁、吸能部件和车架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吸能部件的侧壁设置成波纹状结构,进而车辆撞击吸能部件受到正面冲击时,平行于吸能部件轴向的冲击力,并不能与吸能部件的侧壁保持平行,吸能部件的侧壁不与轴线平行的面上受到的力与该面呈一定的夹角,进而使得吸能部件的侧壁上受到的力在垂直与侧壁的方向有分力,进而使得局部的侧壁受到径向的力,使吸能部件能够较容易且均匀的变形,且在整个过程中吸能部件始终通过变形吸收冲击的能量直至达到最大变形量,进而保证了吸能部件能够稳定可靠的吸收冲击的能量,进而减少了驾车人员受到的冲击,进而保证了驾乘人员的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防撞梁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防撞梁。

技术介绍

[0002]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由主梁、吸能盒,连接汽车的安装板组成,主梁、吸能盒都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通过这样就发挥了它对车辆的保护作用;防撞梁结构是应该能保证低速吸能盒通过溃缩有效吸收低速撞击时的能量,防撞梁通过螺栓连接到车身,方便拆卸和更换。现在很多车型的防撞梁上都加装有一层泡沫缓冲区,它的主要作用还是在4km/h以下的碰撞时,对外部塑料保险杠起到一个支撑,缓解碰撞力的作用,减小碰撞对塑料保险杠的损伤,降低维修成本。
[0003]防撞梁作为汽车中重要的安全部件,主要作用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够通过防撞梁中吸能盒变形,进而吸收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量,进而保证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现有的防撞梁的吸能盒多数采用筒状结构,其侧壁为竖直结构,因此当汽车受到正面冲击时,正面冲击力作用在防撞梁上时,则冲击力沿着与吸能盒轴向作用于吸能盒上,由于吸能盒的侧壁为竖直状的,则使得吸能盒难以被压缩变形(例如图8中的

所示,当正面冲击力作用在吸能盒上时,随着作用在吸能盒上的力的增加,由于传统吸能盒的侧壁为竖直结构,且正面作用力与吸能盒侧壁平行,进而只有当作用在吸能盒上的力超过吸能盒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时,此时吸能盒才会产生弯曲变形,因此传统的吸能盒在受到正面冲击时的变形过程为突变的过程,当冲击力没有超过吸能盒的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时,则吸能盒保持原有形态),进而无法通过变形吸收车辆撞击时产生的冲击能量,进而使得冲击能量传递到车身,进而传递到车内驾乘人员身上,进而造成驾乘人员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防撞梁。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传统防撞梁在受到正面冲击时,吸能盒不容易变形进而无法吸收冲击能量,进而使得冲击能量传递到车身造成的驾乘人员损伤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防撞梁,包括主梁、吸能部件和车架连接件;所述主梁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吸能部件;所述吸能部件一端与所述主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吸能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车架连接件;所述吸能部件与所述车架连接件连接;所述吸能部件侧壁为波纹状结构。
[0006]工作时,防撞梁作为汽车中重要的安全部件,主要作用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够通过防撞梁中吸能盒变形,进而吸收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量,进而保证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现有的防撞梁的吸能盒多数采用筒状结构,其侧壁为竖直结构,因此当汽车受到正面冲击时,正面冲击力作用在防撞梁上时,则冲击力沿着与吸能盒轴向作用于吸能盒上,由于吸能盒的侧壁为竖直状的,则使得吸能盒难以被压缩变形(例如图8中的

所示,当正
面冲击力作用在吸能盒上时,随着作用在吸能盒上的力的增加,由于传统吸能盒的侧壁为竖直结构,且正面作用力与吸能盒侧壁平行,进而只有当作用在吸能盒上的力超过吸能盒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时,此时吸能盒才会产生弯曲变形,因此传统的吸能盒在受到正面冲击时的变形过程为突变的过程,当冲击力没有超过吸能盒的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时,则吸能盒保持原有形态),进而无法通过变形吸收车辆撞击时产生的冲击能量,进而使得冲击能量传递到车身,进而传递到车内驾乘人员身上,进而造成驾乘人员的损伤;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吸能部件的侧壁设置成波纹状结构,进而车辆撞击吸能部件受到正面冲击时,平行于吸能部件轴向的冲击力,并不能与吸能部件的侧壁保持平行,(例如图7所示,当吸能部件平行于轴向的作用力N时,吸能部件的侧壁不与轴线平行的面上受到的力与该面呈一定的夹角,进而使得吸能部件的侧壁上受到的力在垂直与侧壁的方向有分力,进而使得局部的侧壁受到径向的力,同时由于吸能部件的波纹结构均匀布置,则使得吸能部件上各部分受力均匀),进而在吸能部件受到正向的冲击时,能够较容易且均匀的变形,(例如图8中的

所示,在吸能部件受到正向的力时,吸能部件则会缓慢的变形,随着作用力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增长,则使得变形量逐渐增加,最后达到最大的变形量),在整个过程中吸能部件始终通过变形吸收冲击的能量直至达到最大变形量,进而在车辆碰撞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吸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而保证了吸能部件能够稳定可靠的吸收冲击的能量,进而避免大部分的冲击力传递到车身,进而减少了驾车人员受到的冲击,进而保证了驾乘人员的安全,进而提高了防撞梁的防护功能。
[0007]优选的,所述吸能部件水平方向上两侧对称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一侧面呈波纹状结构,且与所述吸能部件的一侧面抵触;所述吸能部件的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抱箍件;所述抱箍件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另一侧面与所述抱箍件内侧抵触。
[0008]工作时,由于吸能部件的侧壁为波纹状的结构,且吸能部件连接主梁与车架,进而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随着车辆的行驶则会有造成吸能部件变形的可能,进而会导致在车辆撞击时,受到正面冲击的吸能部件不能均匀且可靠的变形吸能,进而造成驾乘人员的损伤;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吸能部件的两侧设置缓冲块和抱箍,进而从外部限制吸能部件的变形,进而防止在车辆的形式过程中吸能部件的变形,进而保证了在车辆撞击时吸能部件能够可靠的均匀的变形,进而通过变形吸收冲击的能量,进而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同时由于缓冲块的一侧面也成波纹状,进而使得缓冲块的一侧面与吸能部件的外轮廓完全贴合,进而使得缓冲块与吸能部件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能更好的支撑吸能部件,同时由于缓冲块与吸能部件的完全贴合,进而在吸能部件一端受到冲击时,作用力先传递到靠近吸能部件受力的一端的波纹状结构上,进而使得靠近受力端的缓冲块均匀的受到挤压力,进而将受到的力传递到吸能部件下一层波纹状结构上,进而保证到吸能部件的一端受力时,作用力能均匀的作用在吸能部件的各层波纹状结构上,进而保证吸能部件能够均匀且可靠的变形,进一步的提高了防撞梁的安全性能;同时由于缓冲块为柔性材质,进而使得防撞梁能够实现侧向的变形,进而能够承受侧向的冲击力。
[0009]优选的,所述缓冲块内部设置有颗粒物质;所述颗粒物质为刚性材质。
[0010]工作时,由于吸能部件侧壁为波纹状结构,且缓冲块的一侧面与吸能部件完全贴合,进而在吸能部件受到冲击变形时,各层的波纹状结构弧形靠近,进而挤压缓冲块,进而使得缓冲块靠近吸能部件的一侧面上的局部受到剪切力,由于缓冲材料为柔性材质,进而
容易被剪切破坏,进而造成缓冲块的支撑传力效果丧失,进而造成吸能部件上各层波纹状结构受力不均匀,进而造成吸能部件不能均匀且可靠的变形,同时也使得缓冲块不能吸收部分的冲击力;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缓冲块的制作材料中添加刚性颗粒状材料(例如砂砾、金属颗粒、硬质塑料颗粒等),进而提高了缓冲块的韧性,当吸能部件变形挤压缓冲块时,缓冲块中的刚性颗粒弧形靠近,进而使得使得力能通过刚性颗粒传播,进而使得缓冲块上受到的力均匀的分散到整个缓冲块上,进而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吸能部件(2)和车架连接件(3);所述主梁(1)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吸能部件(2);所述吸能部件(2)一端与所述主梁(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吸能部件(2)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车架连接件(3);所述吸能部件(2)与所述车架连接件(3)连接;所述吸能部件(2)侧壁为波纹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件(2)水平方向上两侧对称设置有缓冲块(4);所述缓冲块(4)的一侧面呈波纹状结构,且与所述吸能部件(2)的一侧面抵触;所述吸能部件(2)的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抱箍件(5);所述抱箍件(5)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4)另一侧面与所述抱箍件(5)内侧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4)内部设置有颗粒物质;所述颗粒物质为刚性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件(2)内部均匀间隔设置有支撑环(6);所述支撑环(6)外侧与所述吸能部件(2)接触;所述支撑环(6)的内侧设置有支撑部件(7);所述支撑部件(7)用于为所述支撑环(6)提供支撑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7)包括活动头(71)、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强
申请(专利权)人:卞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