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降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6886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沉降补偿装置,包括道床,所述道床上等距离平铺有轨枕,所述道床的内部位于轨枕的正下方固定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内壁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套接有与轨枕连接的补偿基套,所述补偿基套的内壁对称开设有若干组对称分布的防退孔,所述支撑柱上安装有多组与防退孔相互扣合的防退扣,所述防退扣包括对称开设在支撑柱上的伸缩槽,所述伸缩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梯形防退块,所述梯形防退块滑动在伸缩槽内部的限位滑杆上,所述限位滑杆上套接有连接梯形防退块和伸缩槽的支撑弹簧。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自动调节、工作可靠的特点,用于铁路线路不平顺地段,解决线路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不平顺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具体为一种沉降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1、铁路线路结构由线(路基线路)、桥梁、隧道、车站组成,线路的轨道结构根据铁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差异,可以铺设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不同线路结构的显著刚度差异和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等,在列车通过时引起轨面的位移响应不一致,同时,不同结构物的基础沉降也不均匀,特别是在过渡点附近极易产生变形而导致轨面发生弯折。当列车高速通过时,车辆与线路相互动力作用加剧,造成轨面的严重不平顺,加速线路状态的恶化,增加线路的养护维修费用,严重时甚至威胁行车安全。

2、铁路路基工后沉降主要包括基床在列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累积变形,路基本体在自重及线路上部结构作用下的压密沉降,支撑路基的地基压密沉降。工后沉降分为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均匀沉降对列车运行无太大影响,但不均匀沉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尤其对于无砟轨道更是直接影响到其安全使用寿命。针对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当前采取的措施是:1、对于软土地基,按要求进行地基处理,采用复合地基、地基换填等方法,保证地基的稳定。2、路基压实时必须要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标准。3、严格控制路基填料,不同类别的填料要分别填筑。

3、为减小不同线路结构之间线路刚度的突变,需要在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路基与桥涵、路基与隧道及路堤与路堑的连接处设置过渡段,以实现过渡段范围内线路刚度的渐变过渡。过渡段常用的处理方法有:1、在过渡段较软一侧增大轨道竖向刚度,比如采用在过渡段范围内调整轨枕长度和间距来提高轨道刚度,通过使用逐步增长的超长轨枕和减小轨枕间距可实现轨道刚度的逐步过渡。2、在过渡段较硬一侧减小轨道竖向刚度,一般采用在轨道的轨下垫较软的胶垫;在枕下垫高弹性大胶垫;增加桥上道砟厚度,加铺道砟垫等。3、设置辅助轨提高轨道结构框架刚度,辅助轨由四根附加在轨枕上的钢轨组成,两根在运行轨之间,两根在运行轨外侧。

4、上述措施方法对于减少线路的沉降和不同线路结构间的刚度变化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不能解决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两侧钢轨轨面不平顺问题和由不同结构间沉降差引起的轨面弯折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解决线路的不平顺问题。因此,设计一种沉降补偿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沉降补偿装置,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自动调节、工作可靠的特点,用于铁路线路不平顺地段,解决线路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不平顺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降补偿装置,包括道床,所述道床上等距离平铺有轨枕,所述道床的内部位于轨枕的正下方固定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内壁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套接有与轨枕连接的补偿基套,所述补偿基套的内壁对称开设有若干组对称分布的防退孔,所述支撑柱上安装有多组与防退孔相互扣合的防退扣;

3、所述防退扣包括对称开设在支撑柱上的伸缩槽,所述伸缩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梯形防退块,所述梯形防退块滑动在伸缩槽内部的限位滑杆上,所述限位滑杆上套接有连接梯形防退块和伸缩槽的支撑弹簧。

4、优选的,所述轨枕的底部设有套接在补偿基套外侧的防尘罩,所述防尘罩通过底部四周的限位环滑动在基座的内部。

5、优选的,所述基座通过顶部的防尘环套接固定在防尘罩的外侧,所述防尘环的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卡接有与防尘罩外壁接触的密封圈。

6、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内部对称安装有限位滑轨,所述补偿基套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滑轨之间。

7、优选的,所述补偿基套与轨枕通过螺栓定位。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9、1、具有结构简单、自动调节、工作可靠的特点,用于铁路线路不平顺地段,解决线路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不平顺问题;

10、2、通过设置的防尘罩滑动在基座的内部,并在基座的顶部设有防尘环和密封圈与防尘罩的外壁接触,有效防止泥土等进入到基座的内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降补偿装置,包括道床(1),所述道床(1)上等距离平铺有轨枕(2),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1)的内部位于轨枕(2)的正下方固定有基座(3),所述基座(3)的底部内壁安装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上套接有与轨枕(2)连接的补偿基套(4),所述补偿基套(4)的内壁对称开设有若干组对称分布的防退孔(5),所述支撑柱(6)上安装有多组与防退孔(5)相互扣合的防退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枕(2)的底部设有套接在补偿基套(4)外侧的防尘罩(8),所述防尘罩(8)通过底部四周的限位环(9)滑动在基座(3)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降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通过顶部的防尘环(10)套接固定在防尘罩(8)的外侧,所述防尘环(10)的内壁开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的内部卡接有与防尘罩(8)外壁接触的密封圈(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的内部对称安装有限位滑轨(16),所述补偿基套(4)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滑轨(16)之间。</p>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基套(4)与轨枕(2)通过螺栓定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降补偿装置,包括道床(1),所述道床(1)上等距离平铺有轨枕(2),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1)的内部位于轨枕(2)的正下方固定有基座(3),所述基座(3)的底部内壁安装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上套接有与轨枕(2)连接的补偿基套(4),所述补偿基套(4)的内壁对称开设有若干组对称分布的防退孔(5),所述支撑柱(6)上安装有多组与防退孔(5)相互扣合的防退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枕(2)的底部设有套接在补偿基套(4)外侧的防尘罩(8),所述防尘罩(8)通过底部四周的限位环(9)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勇桂昊李铭敏陈德绍连西妮张愿陈琰廖桂柳张钊苏长全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