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稳定性块体铁磁性金属玻璃及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885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铁磁性金属玻璃及制备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热稳定性块体铁磁性金属玻璃及合成方法。按原子百分比计,它由以下元素组成Co:35~45%,Fe:12~35%,Hf:2~10%,Mo:0~8%,Ti:2~8%,B:22~35%,V:0~3%。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铜模铸造条件下可制备块体金属玻璃,与现有技术中铁磁性块体金属玻璃相比,其成分设计合理、并具有良好的非晶形成能力,晶化温度高于650℃,可在较高温度下使用,应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磁性金属玻璃及制备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铁磁性金属玻璃以其低矫顽力、高磁导率等特点作为软磁材料在电子、电力国防等许多领域得到重要应用。传统的金属玻璃采用快速凝固的方法制备以抑制凝固过程中的成核和长大过程而得到非晶态的组织,一般都是非常薄的带材,厚度一般为20~50微米左右。使用金属玻璃带材再绕制成各种尺寸形状的电子元件或变压器。由于只能做成非常薄的条带,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金属材料在凝固过程中都要经过从液态的成核长大过程而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满足各种性能需要。不同的合金相在液态金属中成核长大速率不同,与结构类型及晶胞尺寸有关。采用这种方法不适于生产玻璃状金属。在块体金属玻璃制备过程中常常采用价格昂贵的高纯金属原料,以减少其内部的异质形核,得到块体金属玻璃,但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是块体铁磁性金属玻璃以钴、铁基为主,按原子百分比,其合金成分由下列元素构成,Co35~45%,Fe12~35%,Hf2~10%,Mo0~8%,Ti2~8%,B22~35%,V0~3%;其中Co,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热稳定性块体铁磁性金属玻璃,其特征在于:以钴、铁基为主,按原子百分比,其合金成分由下列元素构成,Co:35~45%,Fe:12~35%,Hf:2~10%,Mo:0~8%,Ti:2~8%,B:22~35%,V: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热稳定性块体铁磁性金属玻璃,其特征在于以钴、铁基为主,按原子百分比,其合金成分由下列元素构成,Co35~45%,Fe12~35%,Hf2~10%,Mo0~8%,Ti2~8%,B22~35%,V0~3%。2.按权利要求1所述高热稳定性块体铁磁性金属玻璃,其特征在于其中成分Mo2~8%,V1~3%。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高热稳定性块体铁磁性金属玻璃,其特征在于Co,Fe,Hf,Mo,Ti,V所用元素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声张海峰丁炳哲胡壮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