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化抗叶酸受体1嵌合抗原受体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95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了对FOLR1具有特异性的嵌合抗原受体(CAR)、编码该FOLR1CAR的载体、包含该FOLR1CAR的重组宿主细胞(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人源化抗叶酸受体1嵌合抗原受体及其用途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19年4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832,975、2019年6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863,330和2019年11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931,988的优先权。每个公开内容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抗叶酸受体1(FOLR1)嵌合抗原受体(CAR)、编码CAR的核酸和表达载体、工程化以表达CAR的T细胞(CAR

T)和工程化以表达CAR的NK细胞(CAR

NK)。还提供了制备CAR的方法、制备CAR

T/CAR

NK的方法以及使用CAR

T/CAR

NK治疗与FOLR1表达相关的疾病包括癌症的方法。
[0004]以电子方式递交的序列表参考
[0005]本申请包含序列表,该序列表作为ASCII格式的序列表经由EFS

Web以电子方式递交,文件名为“065799.21WO1 Sequence Listing”并且创建日期为2020年3月26日,并且大小为140kb。经由EFS

Web递交的序列表是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且该序列表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0006]抗癌药物的护理标准提供了显著的益处。最近,免疫肿瘤药物诸如抗PD

1mAb、抗PD
r/>L1 mAb和抗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物的可用性已经推进了利用和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以对抗各种类型癌症的概念。然而,仍然需要解决应答差、功效不足和/或安全性问题。CAR

T(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疗法涉及对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诸如T细胞进行遗传工程化,并将它们重定向至癌细胞上的合适细胞表面抗原(Mayor等人,Immunotherapy.,2016年,第8卷,第491页至第494页)。这种方法已经在患有化学难治性B细胞恶性肿瘤和其他癌症的患者中证明是成功的(Pettitt等人,Mol Ther.,2018年,第26卷,第342页至第353页)。T细胞可被工程化以对一种或多种癌细胞表面靶标/抗原具有特异性,从而识别并杀伤癌细胞。该方法包括用编码嵌合抗原受体(CAR)的DNA或其他遗传物质转导T细胞,该嵌合抗原受体包含胞外抗原特异性结合结构域,诸如单克隆抗体(mAb)的一个或多个单链可变片段(scFv)、铰链和跨膜区,以及胞内信号传导结构域(包括一个或多个共刺激结构域和一个或多个激活结构域(Kochenderfer等人,Nat Rev Cl in Oncol.,2013年,第10卷,第267页至第276页)。表达CAR的免疫细胞,诸如T细胞和NK细胞,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液体和实体肿瘤。成功的CAR

T细胞疗法可特异性识别和破坏靶细胞,并维持随着时间持续和增殖的能力。
[0007]叶酸受体1(FOLR1),也称为叶酸受体α(FRα)或叶酸结合蛋白(FBP),是细胞表面上的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膜蛋白,该GPI锚定膜蛋白对叶酸的活性形式5

甲基四氢叶酸(5

MTF)及其衍生物具有高亲和力并将其转运到细胞中(Salazar和Ratnam,Cancer Metastasis Rev,2007年,第26卷,第141页至第152页)。FOLR1已经成为肿瘤学靶标,因为它在某些实体肿瘤诸如卵巢癌、肺癌和乳腺癌中过表达(Toffoli等人,Int J Cancer,1997
年,第74卷,第193页至第198页和Boogerd等人,Oncotarget,2016年,第7卷,第17442页至第17454页),但在有限的正常人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很低(Weitman等人,Cancer Res,1992年,第52卷,第3396页至第3401页)。与该观察一致,迄今为止用靶向FOLR1的小分子和大分子进行的1期临床试验揭示了良好的药物耐受性(Cheung等人,Oncotarget,2016年,第7卷,第52553页至第52574页)。因此,FOLR1是CAR

T细胞疗法治疗和治愈FOLR1阳性癌症的理想靶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在一个总的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诱导T细胞介导的癌症杀伤的嵌合抗原受体(CAR)构建体,其中该CAR构建体包含至少一个特异性结合人叶酸受体1(FOLR1)的抗原结合结构域、铰链区、跨膜区和胞内信号传导结构域。
[0009]提供了包含编码嵌合抗原受体(CAR)的核酸序列的分离的多核苷酸。CAR可包含(a)胞外结构域,该胞外结构域包含至少一个特异性结合叶酸受体1(FOLR1)的抗原结合结构域;(b)铰链区;(c)跨膜区;和(d)胞内信号传导结构域。
[001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分别具有以下多肽序列的重链互补决定区1(HCDR1)、HCDR2、HCDR3、轻链互补决定区1(LCDR1)、LCDR2和LCDR3:
[0011](1)SEQ ID NO:17、18、19、41、42和43;
[0012](2)SEQ ID NO:20、21、22、44、45和46;
[0013](3)SEQ ID NO:23、24、25、47、48和49;
[0014](4)SEQ ID NO:26、27、28、50、51和52;
[0015](5)SEQ ID NO:29、30、31、53、54和55;
[0016](6)SEQ ID NO:32、33、34、56、57和58;
[0017](7)SEQ ID NO:35、36、37、59、60和61;或
[0018](8)SEQ ID NO:38、39、40、62、63和64;
[0019]其中该抗原结合结构域特异性结合FOLR1,优选地为人FOLR1。
[002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分别具有以下多肽序列的重链互补决定区1(HCDR1)、HCDR2、HCDR3、轻链互补决定区1(LCDR1)、LCDR2和LCDR3:
[0021](1)SEQ ID NO:65、66、67、89、90和91;
[0022](2)SEQ ID NO:68、69、70、92、93和94;
[0023](3)SEQ ID NO:71、72、73、95、96和97;
[0024](4)SEQ ID NO:74、75、76、98、99和100;
[0025](5)SEQ ID NO:77、78、79、101、102和103;
[0026](6)SEQ ID NO:80、81、82、104、105和106;
[0027](7)SEQ ID NO:83、84、85、107、108和109;或...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分离的多核苷酸,所述分离的多核苷酸包含编码嵌合抗原受体(CAR)的核酸序列,其中所述CAR包含:(a)胞外结构域,所述胞外结构域包含至少一个特异性结合叶酸受体1(FOLR1)的抗原结合结构域;(b)铰链区;(c)跨膜区;和(d)胞内信号传导结构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分别具有以下多肽序列的重链互补决定区1(HCDR1)、HCDR2、HCDR3、轻链互补决定区1(LCDR1)、LCDR2和LCDR3:(1)SEQ ID NO:17、18、19、41、42和43;(2)SEQ ID NO:20、21、22、44、45和46;(3)SEQ ID NO:23、24、25、47、48和49;(4)SEQ ID NO:26、27、28、50、51和52;(5)SEQ ID NO:29、30、31、53、54和55;(6)SEQ ID NO:32、33、34、56、57和58;(7)SEQ ID NO:35、36、37、59、60和61;或(8)SEQ ID NO:38、39、40、62、63和64;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结构域特异性结合FOLR1,优选地为人FOLR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分别具有以下多肽序列的重链互补决定区1(HCDR1)、HCDR2、HCDR3、轻链互补决定区1(LCDR1)、LCDR2和LCDR3:(1)SEQ ID NO:65、66、67、89、90和91;(2)SEQ ID NO:68、69、70、92、93和94;(3)SEQ ID NO:71、72、73、95、96和97;(4)SEQ ID NO:74、75、76、98、99和100;(5)SEQ ID NO:77、78、79、101、102和103;(6)SEQ ID NO:80、81、82、104、105和106;(7)SEQ ID NO:83、84、85、107、108和109;或(8)SEQ ID NO:86、87、88、110、111和112;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结构域特异性结合FOLR1,优选地为人FOLR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具有与SEQ ID NO:1、3、5、7、9、11、13或15有至少95%同一性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或具有与SEQ ID NO:2、4、6、8、10、12、14或16有至少95%同一性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结构域包含:(1)具有SEQ ID NO:1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2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2)具有SEQ ID NO: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4的多肽序列的轻链
可变区;(3)具有SEQ ID NO:5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6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4)具有SEQ ID NO:7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8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5)具有SEQ ID NO:9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0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6)具有SEQ ID NO:11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2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7)具有SEQ ID NO:1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或(8)具有SEQ ID NO:15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6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结构域是人源化的,并且包含具有与SEQ ID NO:113、114、115、116、119、120、124、125、128、129、130、136、137、138、142、143、144、148、149、150、154、155、156或171

184有至少95%同一性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或具有与SEQ ID NO:117、118、121、122、123、126、127、131、132、133、134、139、140、141、145、146、147、151、152、153、157、158或185

198有至少95%同一性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结构域是人源化的,并且包含:(1)具有SEQ ID NO:11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17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2)具有SEQ ID NO:11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18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3)具有SEQ ID NO:114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17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4)具有SEQ ID NO:114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18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5)具有SEQ ID NO:115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17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6)具有SEQ ID NO:115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18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7)具有SEQ ID NO:116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17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8)具有SEQ ID NO:116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18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9)具有SEQ ID NO:119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21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10)具有SEQ ID NO:119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22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11)具有SEQ ID NO:119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23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12)具有SEQ ID NO:120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21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13)具有SEQ ID NO:120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22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14)具有SEQ ID NO:120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23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15)具有SEQ ID NO:124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26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16)具有SEQ ID NO:124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27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17)具有SEQ ID NO:128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1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18)具有SEQ ID NO:128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2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19)具有SEQ ID NO:128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3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20)具有SEQ ID NO:128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4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21)具有SEQ ID NO:129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1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22)具有SEQ ID NO:129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2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23)具有SEQ ID NO:129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3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24)具有SEQ ID NO:129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4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25)具有SEQ ID NO:130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1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26)具有SEQ ID NO:130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2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27)具有SEQ ID NO:130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3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28)具有SEQ ID NO:130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4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29)具有SEQ ID NO:136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9的多肽序列
的轻链可变区;(30)具有SEQ ID NO:136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0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31)具有SEQ ID NO:136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1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32)具有SEQ ID NO:137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9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33)具有SEQ ID NO:137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0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34)具有SEQ ID NO:137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1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35)具有SEQ ID NO:138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39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36)具有SEQ ID NO:138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0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37)具有SEQ ID NO:138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1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38)具有SEQ ID NO:142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5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39)具有SEQ ID NO:142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6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40)具有SEQ ID NO:142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7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41)具有SEQ ID NO:14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5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42)具有SEQ ID NO:14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6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43)具有SEQ ID NO:14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7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44)具有SEQ ID NO:144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5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45)具有SEQ ID NO:144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6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46)具有SEQ ID NO:144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47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47)具有SEQ ID NO:148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51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48)具有SEQ ID NO:150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53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49)具有SEQ ID NO:171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85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50)具有SEQ ID NO:171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86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51)具有SEQ ID NO:171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87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52)具有SEQ ID NO:17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85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53)具有SEQ ID NO:17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86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54)具有SEQ ID NO:17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87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55)具有SEQ ID NO:182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90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56)具有SEQ ID NO:18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95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57)具有SEQ ID NO:18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96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58)具有SEQ ID NO:18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97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59)具有SEQ ID NO:18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98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60)具有SEQ ID NO:184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95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61)具有SEQ ID NO:184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96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62)具有SEQ ID NO:184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97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或(63)具有SEQ ID NO:184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 ID NO:198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结构域是特异性结合FOLR1、优选地为人FOLR1的单链可变片段(scFv)。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单链可变片段(scFv)是人源化的。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单链可变片段(scFv)包含与SEQ ID NO:159

170中的任一者有至少95%同一性的多肽序列。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嵌合抗原受体(CAR)包含一个或多个抗原结合结构域。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胞内信号传导结构域包含一个或多个共刺激结构域和一个或多个激活结构域。
13.一种嵌合抗原受体(CAR),所述CAR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多核苷酸编码。14.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多核苷酸。15.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晗邹晖贾海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凡恩世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